没有任何准备·防备的成语
措手不及2113、骤不及防
一、措手不及5261[ cuò shǒu bù jí ]
解释:措手:着手处理。来不4102及动手应付。指事1653出意外,一时无法对付。
出自:宋活本《错斩崔宁》:“魏生措手不及;通红了脸。”
翻译:魏生来不及动手应付,满脸通红。
二、骤不及防[ zhòu bù jí fáng ]
解释:指事情来得突然,使人不及防备。
出自: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六章:“我海军亦于天明发炮,向丹水池一带清军射击,毁美孚洋油栈及火车五辆。清军骤不及防,退之二道桥。”
扩展资料
事前做好准备的成语: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以防不测
一、未雨绸缪[ wèi yǔ chóu móu ]
解释: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出自:周.孔子编订《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翻译:到天上没下雨,剥些桑树根上皮,捆扎窗子和门户。
二、防患未然[ fáng huàn wèi rán ]
解释: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外戚列传下》:“事不当时固争;防患于未然。”
翻译:事情不当时坚持;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三、以防不测[ yǐ fáng bù cè ]
解释:防:防备;测:预测。用来防备不曾料想到的事。
出自:张中明《人生劫》:“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做好抢险的一切准备,以防不测,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
形容设置了防御但像是没有的成语是哪个?
1、事同虚设
拼音2113 shì tóng xū shè
解释 形式上5261具备了某种设置,4102实际上并不起作用。1653
出处 唐·李德裕《条疏太原以北边备事宜状》:“把头烽内并未添兵镇守,事同虚设。”
拼音代码: stxs
2、形同虚设
拼音xíng tóng xū shè
解释形式上虽有,却不起作用,如同没有一样。(像一个摆设)
出处秋《雅舍小品·不亦快哉》:"忽见左右住宅门前装有电铃,铃虽设而常不响,岂不形同虚设,于是举臂舒腕,伸出食指,在每个纽上按戳一下。"
形容没有防人之心的成语
天真无邪tiān zhēn wú xié解2113释邪:不正当5261。心地善良纯洁,没有不正当的想法4102出处丁玲《风雪人间》1653上卷:“我是一个天真无邪的人,是一个革命战士,是党的儿女。”结构偏正式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多用于女性与儿童近义词天真烂漫
关于丝毫没有准备的成语
1、猝不及防2113 cù bù jí fáng 解释猝:5261突然,出其不意。事4102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1653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既不炳烛,又不扬声,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结构偏正式。 用法用来形容事情发生得突然;或采取的手段很突然;使人措手不及。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正音猝;不能读作“zú”。 辨形猝;不能写作“狡”。 近义词措手不及 反义词防患未然 辨析~与“措手不及”有别:~大多用于战争或斗争中的突然袭击;“措手不及”适用面宽;还适用于其他一般情况;~不能作补语;“措手不及”可以。 例句 (1)有人从背后扑来;他~;栽倒在地。 (2)小明走过球场;~被迎面飞来的足球碰伤了。 2、措手不及 cuò shǒu bù jí 解释措手:着手处理。来不及动手应付。指事出意外,一时无法对付。 出处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咱今晚间,领着百十骑人马,偷营动寨,走一遭去,杀他个措手不及。” 结构偏正式。 用法多指事情发生得突然或准备得不充分;来不及应付。一般作谓语、宾语、补语。 正音措;不能读作“chuò”。 辨形措;不能写作“错”。 近义词猝不及防、惊慌失措、手足无措 反义词措置裕如、从容不迫、镇定自若 例句 (1)城上乱箭齐发;周瑜~;中箭落马。 (2)这场比赛;我们采用了新战术;打得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