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资讯 > 正文

除遗的成语 遗的遗的成语有哪些

遗的遗的成语有哪些

路不拾遗lù bù shí yí[释义2113] 遗:失物。路上没5261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4102形容社会风气好。[语出] 汉·1653贾谊《新书·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近义] 夜不闭户[用法] 紧缩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形容社会风气好[例句] 夜不闭户,~,四方瞻仰,称为西方圣人。(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一回)[成语故事]

遗的成语有哪些

遗臭万年、拾遗补阙、2113不遗5261余力、靡有孑遗、遗恩馀烈、遗风余采、放虎4102遗患、遗簪1653败履、遗物忘形、流风遗俗、路不拾遗、手泽之遗、噍类无遗、流风遗韵、赏不遗贱、纤芥无遗、亡矢遗镞、一饭三遗矢、易于拾遗、除疾遗类、遗老遗少、遗俗流风、遗声坠绪、遗臊撒粪、遗声余价、遗迹谈虚、遗风余泽、遗簪绝缨、小学而大遗、遗形藏志

形容遗留的成语

典章文物 指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出处:《明史·文苑传·徐一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3353861夔》:“幸而天历间虞集仿六典法,纂《经世大典》,一代典章文物粗备。” 飞鸿踏雪 鸿:大雁。大雁踩过的雪地。比喻往事所遗留下来的痕迹。同“雪泥鸿爪”、“飞鸿印雪”、“飞鸿雪爪”。 连汤带水 比喻全部,无遗留。 流风余俗 指遗留的风气、习俗。 靡有孑遗 靡:无,没有;孑遗:遗留,剩余。没有剩余。 出处:《诗经·大雅·云汉》:“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拾掇无遗 拾取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遗留。拾掇:采检,拾取。 雪鸿指爪 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同“雪泥鸿爪”。 雪泥鸿迹 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同“雪泥鸿爪”。 雪泥鸿爪 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出处: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雪中鸿爪 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同“雪泥鸿爪”。 燕翼贻谋 燕:安;翼:敬;贻:遗留。原指周武王谋及其孙而安抚其子。后泛指为后嗣作好打算。 出处:《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宋史·乐志九》:“权舆光大,燕翼贻谋。” 一览无遗 览:看;遗:遗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贻厥孙谋 贻:遗留;厥:其,他的;谋:计谋,打算。为子孙的将来作好安排。 出处:《尚书·五子之歌》:“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 贻人口实 贻:遗留;口实:话柄。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 出处:《尚书·仲虺之诰》:“于恐来世以台为口实。”明·朱之瑜《与东守约书二十五首》:“若能相与有成,将来为人传诵,则后来人人发愤向学,其父母亦尊师重傅;倘不能有成,后来反贻他人口实。” 遗恩余烈 前人遗留下的恩德功业。 出处:《后汉书·王昌刘永传论》:“观更始之际,刘氏之遗恩余烈,英雄岂能抗之哉!” 遗风旧俗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 出处:元·揭傒斯《彭州学记》:“土著之姓十亡七八,五方之俗更为宾主,治者狃闻习见,以遗风旧俗为可鄙,前言往行为可鄙。” 遗风逸尘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教和超逸的事迹。 出处:元·俞希鲁《至顺镇江志·人材》:“至于高蹈物表,远引方外,亦皆清隽卓绝志士,是其遗风逸尘,沾被无极。” 遗风余采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度文采。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应对固无方,篇章亦不匮,遗风余采,莫与比盛。” 遗风余教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教化。 出处:宋·叶适《金坛县重建学记》:“京口常为江南必争之地,其人以智诈勇力擅名于时,而古人遗风余教无闻焉,何也?” 遗风余思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情思。 出处:唐·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绛即东雍,为守理所,禀参实沉分,气蓄两河润,有陶唐冀遗风余思。” 遗风余俗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 出处:汉·贾谊《治安策》:“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然其遗风余俗,犹尚未改。” 遗风余习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同“遗风余俗”。 出处:《宣和书谱·卫恒》:“学家相传,四世不坠,盛哉,遂与王谢家遗风余习相季孟也。” 遗风余象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和法式。 出处:宋·司马光《投壶新格》:“古者壶矢之制,揖让之容,今虽阙焉,然其遗风余象犹仿佛也。” 遗风余韵 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和韵致。 出处:《朱子全书·治道一》:“此古之君子,所以成尊主庇民之功于一时,而其遗风余韵,犹有称思于后世者也。” 遗风余泽 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和德泽。 出处:《宣和书谱·张彦远》:“此其遗风余泽,沾馥后人者特非一日。” 遗恨千古 千古:时间久远。遗留的怨恨永远存在下去。 出处:清·徐瑶《太恨生传》:“且生与女相爱怜若此,而卒不相遇,真堪遗恨千古。” 遗孽余烈 指遗留下来的残余势力。 出处:宋·苏辙《唐论》:“高帝(汉高祖)之世,反者九起,其遗孽余烈,至于文景,而为淮南、济北、吴、楚之乱。” 遗闻琐事 指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而少为人知的传闻,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同“遗闻逸事”。 出处:蠡勺居士《〈昕夕闲谈〉小序》:“本以存昔日之遗闻琐事,以附于稗官野史,使避世者亦可考见世事而已。” 遗闻轶事 散失,遗留下来的事迹。 出处:宋·周密《武林旧事》:“此十卷之本,乃从毛氏汲古阁之版传抄。首尾完其,其间遗闻轶事,皆可备考稽。” 遗闻逸事 指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而少为人知的传闻,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出处:鲁迅《南腔北调集·题记》:“然而只有这一本,虽然浅薄,却还借此存留一点遗闻逸事。” 遗训余风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教化。 出处:《宋书·明帝纪论》:“圣人立法垂制,所以必称先王,盖由遗训余风,足以贻之来世也。” 余业遗烈 遗留下来的事业与功绩。 出处:《战国策·刘向书录》:“及春秋时,已四五百载矣,然其余业遗烈,流而未灭。” 自贻伊戚 贻:遗留;伊:此;戚:忧愁,悲哀。比喻自寻烦恼,自招忧患。 出处:《诗经·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

遗的成语有那些

遗臭万年、拾遗补2113阙、不遗余力、遗风余采5261、放虎4102遗患、遗簪败履、遗恩馀烈、流风遗韵、1653靡有孑遗、纤芥无遗、遗物忘形、噍类无遗、赏不遗贱、路不拾遗、手泽之遗、遗老遗少、流风遗俗、遗迹谈虚、易于拾遗、遗华反质、算无遗策、亡矢遗镞、遗臊撒粪、遗风余泽、遗簪绝缨、遗寝载怀、遗世忘累、遗孽余烈、小学而大遗、赏善不遗匹夫

关于除的成语有哪些

关于除bai的成语有哪些 :du除旧布新、除恶务尽、为民除zhi害、dao排除异己、除暴安版良、斩草除根权、排除万难、三下五除二、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破除迷信、除秽布新、力除前弊,反致后殃、除残祛暴、攘除奸凶、断怪除妖、除疾遗类、剪恶除奸、铲草除根、兴利除弊、除残去暴、日月其除、加减乘除、除邪去害、扫除天下、除邪惩恶、西除东荡、除残去秽、救乱除暴、讨逆除暴、罪以功除、除奸革弊、扶辇下除、禁乱除暴、清宫除道、降妖除怪、除旧更新、祛蠹除奸、除患宁乱、蔓草难除、除狼得虎、辟恶除患、药到病除。

形容彻底清除的成语有哪些

[一扫而空] 一2113下子便5261扫除干净。比喻彻4102底清除。[伐毛洗髓] 刮去毛发,1653洗清骨版髓。比喻彻底清除自身的污秽。权[洗肠涤胃] ①比喻彻底清除。②比喻彻底改过。[一而光] 比喻彻底清除。同“一扫而空”。[涤地无类] 荡涤无遗。形容清除得彻底。[扫地出门] 比喻将坏东西彻底清除出去。也没收全部财产,赶出家门。[洗心革面] 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悔改。[革面洗心] 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改过,重新做人。[削株掘根] 株:露出地面的的树桩。形容彻底铲除。也比喻除恶务尽。[全军覆没] 整个军队全部被消灭。比喻事情彻底失败。[痛改前非] 痛:彻底;非:错误。彻底改正以前所犯的错误。[扫地以尽] 比喻破坏得彻底。也比喻面子、威风丢失干净。[一网打尽] 比喻一个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除恶务尽] 恶:邪恶;务:必须。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干净彻底。[改过迁善] 改正错误,变成好的。指去恶就善。[剪草除根] 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生长。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斩草除根] 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长。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改过自新] 自新:自觉改正,重新做人。改正错误,重新做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