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资讯 > 正文

紫色的成语好 形容紫色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紫色的成语有哪些?

紫气东来,万紫千红,大红大紫,姹紫嫣红,佩紫怀黄,姚黄魏紫,纡青拖紫,黄旗紫盖,清都紫微,腰金衣紫,掇青拾紫,兼朱重紫,带金佩紫

形容紫色好看的成语

姹紫嫣红 [ chà zǐ yān hóng ]生词本2113基本释义5261 详细释义[ chà zǐ yān hóng ]姹、嫣:娇艳。形4102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1653。出 处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例 句春天到了,漫步在花园里,那~、五彩缤纷的春景,让人赏心悦目。

形容紫色的词语有哪些?

形容紫色的词语:

〔姹紫嫣2113红〕姹:美丽;嫣:妖艳5261;美好。形容各色的美4102丽花朵争相斗妍。也作“嫣1653红姹紫”。

〔万红千紫〕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青紫被体〕青紫:古时公卿服饰,借喻高官显爵;被:同“披”。指身居高官。

〔魏紫姚黄〕魏紫: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姚黄: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

〔姚黄魏紫〕姚黄: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魏紫: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仁溥家。

〔腰金衣紫〕腰中挂着金印,身上穿着紫袍。指做了大官。

〔以紫乱朱〕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

〔纡青拖紫〕比喻显贵。

〔邹缨齐紫〕比喻上行下效。

〔怀金垂紫〕旧指官尊位高,荣耀显贵。金:指金印。紫:指系印的紫色丝带。

〔怀金拖紫〕见“怀金垂紫”。

〔怀银纡紫〕指显贵。银,银印;紫,紫绶。汉制,相国、丞相、太尉、公侯皆紫绶;秩二千石皆...

〔黄麻紫泥〕皇帝的文告,用黄麻纸书写,用紫泥封缄,故称。

〔黄麻紫书〕见“黄麻紫泥”。

〔兼朱重紫〕谓兼任很多显耀官职。朱,朱衣;紫,紫绶。

〔金章紫绶〕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

〔拖青纡紫〕汉制,诸侯佩带的印绶为紫色,公卿为青色。因以“拖青纡紫”比喻官位显贵。

〔艳紫妖红〕犹言姹紫嫣红。

〔腰金拖紫〕喻身居高官。金,金印;紫,紫绶。

〔紫气东来〕传说老子过函谷关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

〔传龟袭紫〕指继承高爵显位。汉制,公侯皆佩紫绶龟纽金印。

〔怀黄佩紫〕指怀里揣着金印,腰间佩着紫绶。指身居高官显位。同“佩紫怀黄”。

带“紫”的成语有哪些?

带“紫”的成2113语有:

一、姹紫嫣红 [ chà zǐ yā5261n hóng ]

1.解释: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4102朵娇艳美丽。

2.出自1653: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3.示例:见垂柳拖丝,拂境清幽;~,迎风弄鸟,别有一种赏心之境。 ◎清·禇人获《隋唐演义》六十九回

二、大红大紫 [ dà hóng dà zǐ ]

1.解释:形容显赫、得意。

2.出自:老舍《四世同堂》:“我看出来,现在干什么也不能大红大紫,除了作官和唱戏!”

3.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三、金印紫绶 [ jīn yìn zǐ shòu ]

1.解释: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古代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师、太保、前后左右将军及六宫后妃所掌。后代指高官显爵。

2.出自:《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

3.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高官显爵

四、紫气东来 [ zǐ qì dōng lái ]

1.解释: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旧时比喻吉祥的征兆。

2.出自:汉·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3.示例:~,瑶池西望,翩翩青鸟舞前降。 ◎清·洪升《长生殿》第十六出

五、鼻青眼紫 [ bí qīng yǎn zǐ ]

1.解释:鼻子发青,眼圈发紫。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2.出自:张石山《甜苣儿》:“果然,没隔几天,场里打麦子的时候,四黑牛找个碴儿,劈头盖脑地把甜苣儿打个鼻青眼紫。”

形容紫色优美的词语

姹紫2113嫣红 万紫千红 紫气东来 紫芝5261眉宇 金章4102紫绶 黄旗紫盖 紫绶金章 金紫银青 黄麻1653紫书 姚黄魏紫 传爵袭紫 鼻青眼紫 红紫夺朱 恶紫夺朱 黄麻紫泥 大红大紫 魏紫姚黄 佩紫怀黄 带金佩紫 艳紫妖红 百紫千红 邹缨齐紫 红紫乱朱 露红烟紫 金印紫绶 青紫被体 清都紫微 清都紫府 传龟袭紫 嫣红姹紫 腰金衣紫 衣紫腰黄 重金兼紫 衣紫腰金 衣紫腰银 以紫乱朱 纡青佩紫 千红万紫 纡朱曳紫 掇青拾紫 怀金垂紫 怀银纡紫 怀黄佩紫 纡佩金紫 以紫为朱 被朱佩紫 兼朱重紫 纡青拖紫 纡金曳紫 纡青拕紫 腰金拖紫 纡朱拖紫 拖金委紫 怀金拖紫 拖青纡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