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肉成语有哪些
1、弱肉强食解2113释: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5261者吞食。比喻弱的被强的吞并4102。出自:唐·韩愈《1653送浮屠文畅师序》:“弱之肉,强之食。”释义:弱者的肉是强者的食物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2、自相鱼肉解释:鱼肉:当作鱼肉一般任意宰割。比喻内部自相残杀。出自:北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释义:晋朝时期,匈奴人刘渊见晋惠帝司马衷的八个亲王发生互相残杀,就在左贤王刘宣和将领的怂恿下,自己称帝。晋惠帝被祁弘赶到洛阳,刘宣阻止刘渊援救,认为司马父子兄弟自相鱼肉,可以乘机消灭他们,于是迁都平阳,准备进军洛阳。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3、行尸走肉解释:行尸:可以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躯壳。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出自:晋·王嘉《拾遗记》卷六:“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释义:如果一个人爱好学习,虽然身体死去,但精神依然存在,不爱好学习的人,真可以称得上是行尸走肉了。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4、骨肉相连解释:象骨头和肉一样互相连接着。比喻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离。出自:《管子·轻重丁》:“故桓公推仁立义,功臣之家,兄弟相戚,骨肉相亲,国无饥民。”释义:所以齐桓公推仁行义,功臣之家,兄弟关心,骨肉相亲,国家没有饥饿的百姓。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关系密切。5、皮开肉绽解释:绽:裂开。皮肉都裂开了。形容伤势严重。多指受残酷拷打。出自:元·关汉卿《包待制三勘蝴蝶梦》第二折:“浑身是口怎支吾,恰似个没嘴的葫芦,打的来皮开肉绽损肌肤。”释义:浑身是嘴都不知道怎么说,就像个闷葫芦一样,打的皮肉都裂开了。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严刑拷打。
带“复”字的有哪些成语?
带“复”2113字的成语:
鄙吝复萌bǐ lìn fù méng
出处:《后汉5261书·黄宪传4102》:“时月之间1653,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复存于心。”
意思:鄙吝:庸俗;萌:发生。庸俗的念头又发生了。
髀肉复生bì ròu fù shēng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意思: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苍黄翻复cāng huáng fān fù
出处:《墨子·所染》:“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复。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
意思:苍:青色。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错综复杂cuò zōng fù zá
出处:《周易·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
意思:错:交错,交叉;综:合在一起。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
得而复失dé ér fù shī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孔明变色曰:‘是何言也!得而复失,与不得同。公以此贺我,实足使我愧赧耳!’”
意思:复:又,再。刚得到又失去了。
翻复无常fān fù wú cháng
出处:南朝·梁·吴均《行路难》:“当年翻复无常定,薄命为女何必粗。”
意思:变化无常,说变就变。
反复无常fǎn fù wú cháng
出处:南朝·梁·费昶《行路难》诗:“当年翻复无常定。”
意思:无常:变化不定。形容常常变化,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又是那样,变动不定。
带复、字的成语
鄙吝复萌2113 鄙吝:庸俗;萌:发5261生。庸俗的念头又发生4102了。 髀肉复生 髀:大腿。因为长1653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苍黄翻复 苍:青色。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错综复杂 错:交错,交叉;综:合在一起。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 得而复失 复:又,再。刚得到又失去了。
带有复字的成语
鄙吝复萌 鄙吝:庸俗;萌2113:发生。庸俗的5261念头又发生了。4102 髀肉复生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1653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苍黄翻复 苍:青色。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错综复杂 错:交错,交叉;综:合在一起。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 得而复失 复:又,再。刚得到又失去了。 翻复无常 变化无常,说变就变。
带有"复"字的成语有哪些?
1、复蹈其辙
拼音2113: fù dǎo qí zhé
解释: 蹈:5261踏上;辙:车轮辗过的4102痕迹。比喻不吸取1653教训,重犯错误。
出处: 《宋史·子砥传》:“今复蹈其辙,譬人畏虎,唁虎以肉,食尽终必食人。”
2、复礼克己
拼音: fù lǐ kè jǐ
解释: 克:克制,约束;克己:约束自己。指约束自我,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礼。
出处: 《晋书·李充传》:“室有善言,应在千里,况乎行止,复礼克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