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资讯 > 正文

赖仗的仗成语 含有仗扶的成语

含有仗扶的成语

成语2113字典里没有《仗扶》这样的成语。5261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兵器:4102仪~。明火执~。2.拿着兵器:~1653剑。3.战争:打~。胜~。4.凭借,依靠:倚~。仰~。~恃。~义执言(为了正义说公道话)。相关组词打仗 仰仗 爆仗 仗胆 恶仗 胜仗 对仗 仪仗 指仗 仗恃 开仗 凭仗 仗义 干仗更多相关谜语“仗”为谜底的谜语1.岳父大人(打一字)2.岳父(打一字)3.十尺汉子(打一字)4.一落千丈(打一字)5.泰山(打一字)百科释义仗,zhang,从人,丈声。手持物形。本义:拿着。(1) 形声。从人,丈声。本义:执,拿着。(2) 同本义 [hold a weapon](3) 又如:仗斧(手持斧铖钺。表示权威);仗节(手持符节;坚守节操);仗策(手持马鞭。骑马)(4) 依靠,依赖 [rely on]武器、仪器:劒戟总名。唐制,殿下兵衞曰仗。《仪衞志》朝会之仗,三衞番上,为五仗,皆带刀捉仗,列於东西廊下。每日以四十六人立内廊阁外,号曰内仗。朝罢放仗,天子出,则有细仗,黄麾仗。

描写打仗的成语

成语标题 成语解2113释 鞍马之劳 鞍马:鞍5261子和马,指长途跋涉或打4102仗。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1653。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二回:“耳不闻兵戈之声,眼不见伐之事,身不受鞍马之劳,心不悬胜败之扰。” 被甲执兵 甲:古代打仗时军人穿的护身衣服。兵:兵器。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吾见今非昔比世士大夫,才有气干,便倚赖之,不能被甲执兵,以卫社稷,但微行险服,逞弄拳腕。” 兵闻拙速 指用兵打仗当求速胜而不计战法的巧拙。 出处:《孙子·作战》:“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不败之地 原意是指善于打仗的就有取胜的把握,不会落到挫败的境地。后泛指办事有成功的充分把握。 出处:《孙子·军形》:“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单枪匹马 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比喻行动没人帮助。 出处:五代·楚·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倒置干戈 把武器收藏起来,不再打仗。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 斗而铸兵 临到打仗才去铸造兵器。比喻行动不及时。同“斗而铸锥”。 出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呼?”一本作“斗而铸兵”。 斗而铸锥 临到打仗才去铸造兵器。比喻行动不及时。 出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呼?” 解甲归田 解:脱下;甲:古代将士打仗时穿的战服。脱下军装,回家种地。指战士退伍还乡。 出处:高阳《清宫外史》上册:“同时有些宿将,解甲归田以后,大起园林,广置姬妾,正在享福。” 连战皆捷 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 临阵磨刀 临:到、快要;阵:上阵打仗。到快要上阵打仗时才磨刀磨枪。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0回:“‘临阵磨枪’也不中用;有这会子着急,天天写写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 临阵磨枪 临:到,快要;阵:阵地、战场;枪:指梭镖、长矛一类的武器。到了快要上阵打仗的时候才磨刀擦枪。比喻事到临头才匆忙准备。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回:“‘临阵磨枪’,也不中用!有这会子着急,天天写写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 临阵脱逃 临到打仗时逃跑了。也比喻到了紧要关头退缩逃避。 出处:明·徐光启《疏辩》:“在法,初逃者从重捆打,再逃则斩矣;临阵脱逃,初次即斩矣,亦求危其怨乎。” 屡战屡败 屡: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败。 出处:《晋书·桓温传》:“殷浩至洛阳修复园陵,经涉数年,屡战屡败,器械都尽。” 马入华山 表示天下太平,不再打仗。 出处:《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能征惯战 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很能打仗。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 匹马单枪 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现比喻行动没有人帮助。 出处:五代·楚·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有勇无谋 只有勇气,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 出处:唐·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王)武俊蕃种,有勇无谋。” 战不旋踵 旋:转。踵:脚后跟。打仗时不向后转。形容勇猛向前。 知彼知己 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出处:《孙子·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己知彼 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出处:《孙子·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纸上谈兵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化干戈为玉帛 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如入无人之境 境:地方。象到了没有人的地方。比喻打仗节节胜利,没有遇到抵抗。 出处:宋·欧阳修《再论置兵御贼札子》:“及一旦王伦张海等相继而起,入州入县,如入无人之境。”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出处:唐《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出处:《南史·陈暄传》:“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 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同“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卢俊义听了大怒道:‘养兵千日,用在一朝!我要你跟我去走一遭,你便有许多推故。’” 养军千日,用军一时 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同“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出处: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我养军千日,用军一时。空有满朝文武,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都是些畏刀避箭的。” 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 出处:《秦并六国平话》卷上:“王贲启奏曰:‘告陛下,养军千日,用在一朝。’”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三折:“主公,可不道,养军千日,用在一朝。为臣子要尽忠报国也呵!” 养军千日,用在一时 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出处:《南史·陈暄传》:“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意思是摆好阵势以后出战,这是打仗的常规,但运用的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指高超的指挥作战的艺术。 出处:《宋史·岳飞传》记载,岳飞对宗泽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仗着父母的爱向父母耍赖的成语

宠溺用成语怎么形容2113——掌上明珠、养尊处优5261、娇4102生惯养。  娇生惯养  jiāo shē1653ng guàn yǎng  解释娇:爱怜过甚;惯:纵容,放任。从小就被溺爱、娇养惯了。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七回:“宝玉冷笑道:‘原是想他自幼娇生惯养的,何尝受过一日委屈。’”  结构联合式。  用法略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正音娇;不能读作“jiǎo”。  辨形娇;不能写作“骄”;惯;不能写作“贯”。  近义词掌上明珠、养尊处优  例句对独生子女家长们切勿~;而应从严教育和要求;否则很难使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形容赖皮的成语有哪些?

1、恬不知耻

拼音:2113 tián bù zhī chǐ

解释: 做了坏事满不再5261乎,4102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出处1653: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八:“倪芳饮后,必有狂怪,恬然不耻。”宋·吕祖谦《左氏博议·卫礼至为铭》:“卫礼至行险,侥幸而取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于铭,以章示后。”

2、厚颜无耻

拼音: hòu yán wú chǐ

解释: 颜:脸面。指人脸皮厚,不知羞耻。

出处: 《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南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蒙耻。”

3、死皮赖脸

拼音: sǐ pí lài liǎn

解释: 形容厚着脸皮,胡搅蛮缠。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四回:“死皮赖脸的三日两头儿来缠舅舅,要三升米二升豆子。”

4、撒赖放泼

拼音: sā lài fàng pō

解释: 形容耍无赖,瞎胡闹。

举例: 茶壶的碎瓷片,散在地上,仰着死白色的破脸,像是十分委曲,又像是撒赖放泼的神气。 ——茅盾《蚀》

5、恶叉白赖

拼音: é chā bái lài

解释: 胡搅蛮缠,耍无赖,无理取闹。

出处: 元·马致远《邯郸道省悟黄梁梦》第二折:“直恁的恶叉白赖,婆娘家情性恁般乖。”

赖的成语有哪些

百无聊赖、死皮赖脸、死乞白赖、市井无赖、蓬赖麻直、矢口抵赖、无赖之徒、赖有此耳、撒赖放泼、恶叉白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