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资讯 > 正文

山西的成语 15个与山西有关的成语 看看你都知道几个

15个与山西有关的成语,看看你都知道几个

“退避三舍”发生在山西;“纸上谈兵”的长平之战发生在今山西高平西北;"愚公移山"移的就是太行山和王屋山……表里山河:表里的意思是内外。而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最早用于形容晋国(今山西)境内大山大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东汉末年,山西解州。因遭受熊家迫害,关家家破人散,祖母教诲关云长从小立志不为家仇为社稷。尧天舜日:原用以称颂帝王的盛德。后也比喻天下太平的时候。也比喻因为帝王的英明统治让国家呈现盛世。(今山西永济)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晋国是春秋时期的超级大国,春秋五霸之一,称霸时间最长的国家。晋最初只限于今山西南部的汾水流域一带。进入春秋后,于晋献公时期迁都于绛,并开始其扩张进程。最终形成了地跨今天的山西、河北大部,西到黄河西岸,据崤山,西北最远达到汝水之滨,南到今河南北部的广大疆域。楚才晋用:比喻本国的人才被别国所利用。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大禹治水;凿开黄河蛟龙石壁第一门在今柳林孟门。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孟繁仁主编论文专著《孟门天下黄河第一门》一书。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唇亡齿寒: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假道灭虢:但是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与山西有关的成语

〖比肩连袂〗 成语典故: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恒山日记》;“近则龙山西亘,支峰东连,若比肩连袂.”〖重门叠户〗 成语典故:山西三关得为九边之一,犹宣化之有居庸,所谓重门叠户者也.  清·龚自珍《与吴虹生书》〖侈纵偷苟〗 成语典故:其祖国初督学山西,饶于财,子姓习侈纵偷苟,妹始嫁,家中落而未尽.  清·方苞《谢季方传》〖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语典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诗〖逆水行舟〗 成语典故:夫旧而能守,斯亦已矣!然鄙人以为人之处于世也,如逆水许舟,不进则退.  清·梁启超《莅山西票商欢迎会学说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成语典故:夫旧而能守,斯亦已矣!然鄙人以为人之处于世也,如逆水许舟,不进则退.  清·梁启超《莅山西票商欢迎会学说词》〖山穷水尽〗 成语典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诗〖时时刻刻〗 成语典故:因此他两个日夜趋奉,时时刻刻赶着凑趣不迭,都想着要从山西发发财.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7回〖山重水复〗 成语典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诗〖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成语典故:铜山西崩,灵钟应应.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悮人子弟〗 成语典故:你知道悮人子弟,男盗女娼,强迫人做汉奸,这是何等的罪恶!  续范亭《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一封五千言书》〖左搘右捂〗 成语典故:若假以便宜,资以调遣,使得左搘右捂,以捍御西北,则天下尚可为也.  清·汪琬《前明提借雁门等关兼巡抚山西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蔡忠襄公墓志铭》

关于山西的历史典故成语

纸上谈兵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队接收了上党。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龁(音hé)围住上党。   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他们才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   王龁还想向长平进攻。廉颇连忙守住阵地,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   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王龁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我军老远到这儿,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好呢?”   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  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   范雎说:“让我来想办法。”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把她召了来,问她什么理由。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   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吧。”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办了移交,回邯郸去了。  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车,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边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形容山西的(四字成语)

日落西山rì luò xī shān解释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出处《上唐书·音乐志》:“‘栖鸟夜飞’,沈攸之元微五年所作也。攸之未败前,思归京师,故歌和云:‘日落西山还去来。’”结构主谓式。用法用做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补语。正音落;不能读作“là”。近义词人命危浅、日暮途穷反义词如日方升、日升月恒例句财主们已经是~;过不了多长时间。

形容山西的词语

人才辈出、源远流长、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美不胜收一、人才辈出 [ rén cái bèi chū ]解释:辈出:一批一批地出现。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涌现。出自: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元纪·世祖至元二十年》:“得如左丞许衡教国子,则人才辈出矣。”译文:能像左丞许衡教育国子监的学子,有才能的人就会不断涌现。二、源远流长 [ yuán yuǎn liú cháng ]解释: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出自: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译文:如果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根深的枝叶就茂盛。三、安居乐业 [ ān jū lè yè ]解释: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出自:东汉 班固《汉书·货殖列传》“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译文:各自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愉快地生活和劳动,吃着好吃的食物穿着漂亮的衣服。四、丰衣足食 [ fēng yī zú shí ]解释:足:够。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五:“堂头官人,丰衣足食。”译文:大堂里面的官员,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食。五、美不胜收 [ měi bù shèng shōu ] 解释: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出自:清·钱泳《履园丛话·艺能·治庖》:“惟鱼之一物,美不胜收。”译文:只有鱼的一件东西,一时看不过来

代表山西的词语

“退避三舍”发生在山西;“纸上谈兵”的长平之战发生在今山西高平西北;"愚公移山"移的就是太行山和王屋山……大禹治水;凿开黄河蛟龙石壁第一门在今柳林孟门。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唇亡齿寒: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