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资讯 > 正文

带以.的成语 带以字的成语

带以字的成语

以暴易暴,以诚相见,以德报怨,以毒攻毒,以功补过,以攻为守,以古为鉴,以礼相待,以卵投石,以貌取人,以柔克刚,以弱制强,以身殉职,以身作则,以汤止沸,以退为进,以一警百,以逸待劳,以怨报德。

带以的成语有哪些

以守为攻、不以为耻、引以为憾、难以预料、以防不测、引以为耻、忘乎所以、慷慨以赴、不以为然、习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431346364以为常、一言以蔽、以死明志、以死相逼、以邻为壑、不以为意、以人为镜、无以复加、物以类聚、以小见大、好整以暇、长此以往、文以载道、以点带面、孜孜以求、以牙还牙、道路以目、俭以养德、以眼还眼、以蠡测海、出以公心、难以为继、降格以求、授人以柄、以暴易暴、慨当以慷、宽以待人一、以守为攻 [ yǐ shǒu wéi gōng ] 解释:用防御作为击破敌人的手段。出自:宋·秦观《边防策下》:“盖充国以先零穷寇,急与之角,则中国必有馈挽转输之劳,故罢骑留屯而图以期月,此则以守为攻者也。”示例:我军决定暂时以守为攻,消耗敌人兵力,然后再集中力量突过河去,全歼敌人。 二、不以为耻 [ bù yǐ wéi chǐ ] 解释:不认为是可耻的。指不知羞耻。出自:邓析子《邓析子·转辞》:“今墨劓不以为耻,斯民所以乱多治少也。”示例: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三、忘乎所以 [ wàng hū suǒ yǐ ] 解释: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夫人倾身配奉,忘其所以。”示例:他刚取得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目中无人了。四、不以为然 [ bù yǐ wéi rán ] 解释: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出自: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示例:听他说洋人不是,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不以为然。 五、以邻为壑 [ yǐ lín wéi hè ] 解释: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出自:战国 孟子《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示例:有些自私自利的人,做事从来不为别人着想,甚至以邻为壑。

带以的成语

爱人以德 德:德行。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 饱以老拳 饱:充分;以:用。痛打,尽情e5a48de588b6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53932地揍。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不以人废言 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不以为耻 不认为是可耻的。指不知羞耻。 不以为奇 并不觉得奇怪。表示这是见惯了的。 不以为然 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不以为意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不以一眚掩大德 以:因;眚:过失,错误;掩:遮蔽,遮盖;德:德行。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 不知所以 以:原因。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指不知道原因。 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长此以往 长期这样下去。 超以象外 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之外。形容诗文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嗤之以鼻 嗤:讥笑。用鼻子吭声冷笑。表示轻蔑。 持之以恒 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 出以公心 指考虑事情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出发点。 大车以载 大车材坚,能载重物。比喻人有大材,能够胜重任。 啖以重利 啖:吃,引诱;重:大、厚;利:利益、好处。用优厚的利益和好处引诱或收买人。 道路以目 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 ......

带有以字的成语有哪些

带有2113以字的成语有:自以为是5261、梦寐以求、以防4102万一、以德报怨、全力以1653赴、夜版以继日、以儆效权尤、严阵以待、聊以自慰、一以贯之、以身殉职、以逸待劳、如愿以偿、以偏概全、嗤之以鼻、以身作则、拭目以待、以一当十、难以置信、以毒攻毒、虚左以待、坐以待毙、以己度人、持之以恒、不以为耻、晓以利害、以退为进、物以稀为贵、引以为耻、有生以来

带有之以的成语

  带有之以的成语 :  持之以恒、  一以贯之、  嗤之以鼻、  绳之以法、  动之以情、  以意为之、  卧以治之、  喻之以理、  无以名之、  继之以死、  啖之以利、  援之以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