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制的成语
关于法制的成语有法不责众、无法无天、法不容情、执e69da5e887aa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6306439法如山、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知法犯法、横行不法、斯公罔法、舞文弄法、以身试法、法外开恩、法外施仁、徇私枉法、贪赃枉法。1、法不责众(fǎ bù zé zhòng)是指当某项行为具有一定的群体性或普遍性时,即使该行为含有某种不合法或不合理因素,法律对其也难予惩戒。清·石玉昆《小五义》第38回:“大家一议论,法不责众,全走了。”2、无法无天,汉语成语。拼音: wú fǎ wú tiān。意思是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珍大奶奶是个老实头,个个人都叫他养得无法无天的。”3、执法如山,读音zhí fǎ rú shān,汉语成语,作执行法律像山一样不可动摇。出 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八回:“本道言出如箭,执法如山,三尺法不能为不肖者宥也。”4、疏而不漏,读音shū ér bú lòu,汉语成语,指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六:你可记得三年前蔡指挥的事么?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今日有何理说。5、贪赃枉法是一个成语,读音是tān zāng wǎng fǎ,意思是贪污受贿,违犯法纪。元·无名氏《陈州粜米》:“谁想那两个到的陈州,贪赃坏法,饮酒非为。”
法的成语有哪些
法的bai成语有哪些 :du约法三章、执法如山、zhidao不二法门、如法炮制、现身说法、专逍遥属法外、贪赃枉法、违法乱纪、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绳之以法、知法犯法、奉公守法、目无王法、就地正法、想方设法、以身试法、徇私枉法、作法自毙、目无法纪、无法无天、横行不法、大经大法、法海无边、抱法处势、大吹法螺、玩法徇私、守法奉公、亏法利私、以法为教
形容法律的成语
法律相关的成语有:目无法纪、目无王法、逍遥法外、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431343037知法犯法、作奸犯科。1、目无法纪意思是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出自:清 李宝嘉 《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八回:此番蒋中丞因该匪等胆敢抗拒官军,异常凶悍,实属目无法纪,又加了一个札子给他三个,叫他们如遇土匪,迎头痛剿。示例:巴金《家》:“今天要检查日货,明天又捉商人游街,简直目无法纪。” 2、目无王法王法∶古时指国家的法律、法令。不把国家的法律放在眼里。指人不受约束地胡作非为。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他如何敢拿了去,要起赎身的价银来,目无王法已极。”示例:恐怕也只有仗着自己身份的朱游郜了,他目无王法的殴打日本人事件还没有完,现在又弄出更大的事件,简直是胡闹到家了。3、逍遥法外逍遥法外,指犯罪的人没有遭受法律应有的惩罚,仍旧自在无事。出自:邓小平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三:“任何犯了法的人都不能逍遥法外。”示例:巴金《探索集·再说小骗子》:“那些造神召鬼、制造冤案、虚报产量、逼死人命等等、等等的大骗子是不会长期逍遥法外的。”4、知法犯法知道法律,又违反法律。指明知故犯。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好僧官老爷!知法犯法!” 示例:我今年八十三岁,他们这样欺侮老人,是知法犯法!5、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指干违法乱纪的事。出自: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今儿子既在你处,必然是你作奸犯科,诱藏了我娘子,有甚么得解说? 示例:此外,在络绎不绝的自流人群之中,难免泥沙俱下、清浊杂陈,有各种各样的渣滓混迹其中,各种不法之徒在移入地为非做歹,作奸犯科,这在中外人口迁移史上都是屡见不鲜的。
与法相关的成语
执法如山、言出法随、法不阿贵、法不徇情、以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1343631身作则。一、执法如山白话释义: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出处:《歧路灯》:“本道言出如箭,执法如山也。”朝代:清作者:李绿园翻译:本人言出必行,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二、言出法随白话释义:命令或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论处。言:这里指命令或法令。出处:《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倘有不法之徒,胆敢阴谋捣乱,本府本处言出法随,勿谓言之不预。”朝代:近代作者:毛泽东三、法不阿贵白话释义:执法者秉公处事,不偏袒有钱有势的人。出处:《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强不挠曲。”朝代:春秋作者:韩非子翻译:法律秉公处事,不偏袒有钱有势的人,不扭曲事实的真相。四、法不徇情白话释义: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指执法公正,不讲私人感情。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法不徇情,尔直深戒。”朝代:明作者:罗贯中翻译:执法公正,不讲私人感情,你一定要深深牢记。五、以身作则白话释义: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出处:《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朝代:春秋作者:多人所作翻译:其人正大光明的话,不用命令他都会知道去做。
有关法律的成语有哪些
执法如山、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执法不阿、知法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431343736犯法、横行不法、斯公罔法、舞文弄法、以身试法、法外开恩、法外施仁、徇私枉法、贪赃枉法、逍遥法外、法出多门、法成令修、法出一门等。一、执法如山 [ zhí fǎ rú shān ] 解释: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出自:清·李绿园《歧路灯》:“本道言出如箭;执法如山;三尺法不能为不肖者宥也。”译文:本道言出如箭;执法堆积如山;三尺法不能为不肖的人宽恕的二、法成令修 [ fǎ chéng lìng xiū ] 解释:指有法律为依据,行政命令也恰当。出自:唐·韩愈《曹成王碑》:“法成令修,治出张施。”译文:法律要成为命令时常修正,研究好才能张贴实施。三、法出多门 [ fǎ chū duō mén ] 解释:门:门径。指各部门各自为政,自立法制,使法令不能统一,无从执行。出自: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刘贲传》:“或正刑于外则破律于中,法出多门,人无所措。”译文:有人正刑在外就破律在中,方法从多家,人无所措四、法外施仁 [ fǎ wài shī rén ] 解释:旧时指宽大处理罪犯。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当朝的圣人最恼的贪官污吏,也还算法外施仁,止于把他革职,发往军台效力。”五、法外施恩 [ fǎ wài shī ēn ] 解释:施:施行,给予。超越法律而给予恩惠。指宽大处理,免施刑罚。出自:清·梁章钜《归田琐记·鳌拜》:“仍照皇祖所降谕旨,给予一等男爵,世袭罔替,已足以示国家法外施恩,旧勋之意矣。”译文:仍照皇祖所降谕旨,给我一等男爵,世袭罔替,已经足以显示国家法外施恩惠,旧勋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