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知识 > 正文

毁灭的的成语 形容毁灭的成语

形容“毁灭”的成语有哪些?

焚巢捣穴[fén cháo dǎo xué]:比喻彻底摧毁。

焚巢荡穴[fén cháo dàng xué]:比喻彻底摧毁。

碎骨粉尸[suì gǔ fěn shī]:比喻把事物彻底打碎、摧毁。

扫穴犁庭[sǎo xué lí tíng]:扫荡其居处,犁平其庭院。比喻彻底摧毁。

烟消云散[yān xiāo yún sàn]:像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有关毁灭的成语

兵强则灭 指依恃军队强盛则毁灭。 出处:《列子·黄帝》:“老聃曰:‘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按今本《老子》作“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 不分玉石 指无有区别,同归于尽。参见“玉石俱焚”。 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向非君侯来,合郡士民当不分玉石矣。” 柴毁灭性 柴毁:因极度哀痛而骨瘦如柴。旧指因居父母丧过度悲痛而身体消瘦衰弱,危及生命。 出处:唐·赵儋《右拾遗陈公旌德碑》:“文林卒,公至性纯孝,遂庐墓侧,杖而徐起,柴毁灭性,天下之人,莫不伤叹。” 覆巢毁卵 覆:翻倒。巢:鸟窝。毁:破坏。卵:蛋。翻倒了鸟窝,打破了鸟蛋。比喻整体毁灭了,各部分都不复存在。亦作“覆巢破卵”、“覆巢倾卵”、“覆巢无完卵”。 国破家亡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出处:晋·刘琨《答卢谌书》:“国破家亡,亲友雕残。” 积谗糜骨 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谗磨骨”。 出处:《梁书·江淹传》:“下官闻积毁销金,积谗糜骨,远则直生取疑于盗金,近则伯鱼被名于不义。”吕向注:“言毁谗之深,能销磨金石之坚。” 积谗磨骨 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毁销骨”。 出处:《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下官闻积毁销金,积谗磨骨,远则直生取疑于盗金,近则伯鱼被名于不义。”吕向注:“言毁谗之深,能销磨金石之坚。”《梁书·江淹传》引作“积谗糜骨”。 积毁消骨 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毁销骨”。 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三》:“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信子冉之计逐墨翟,以孔墨之辩而不能自免,何则?众口铄金,积毁消骨。” 积毁销骨 积:聚;毁:毁谤;销:熔化。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 出处:《史记·张仪列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积毁销金 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毁销骨”。 出处:《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下官闻积毁销金,积谗磨骨,远则直生取疑于盗金,近则伯鱼被名于不义。”吕向注:“言毁谗之深,能销磨金石之坚。” 家破身亡 家庭毁灭,自身死亡。 出处:《晋书·温峤传》:“会琨为段匹磾所害,峤表琨忠诚,虽勋业不遂,然家破身亡,宜在褒崇,以慰海内之望,” 家亡国破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出处:晋·刘琨《答卢谌书》:“国破家亡,亲友雕残。” 灭顶之灾 灭顶:水漫过头顶。指被水淹死。比喻毁灭性的灾难。 出处:《周易·大过》:“过渉灭顶,凶。” 破国亡家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出处:唐·汪遵《咏酒二首》诗:“后人不识前贤意,破国亡家事甚多。” 破家亡国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出处:唐·杜牧《隋苑(红霞一抹广陵春)》诗:“却笑丘墟隋炀帝,破家亡国誊谁人?” 犬兔俱毙 比喻双方同归于尽。 出处:《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杀人灭口 杀害证人以毁灭口供。 身名俱败 犹言身名俱灭。指身躯与名声一齐毁灭。 身名俱灭 指身躯与名声一齐毁灭。 同归于尽 尽:完。一起死亡或一同毁灭。 出处:《列子·天瑞》:“天地终乎?与我偕终”卢重玄解:“大小虽殊,同归于尽耳。” 万劫不复 佛教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过程为一劫,万劫就是万世的意思。指永远不能恢复。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莫将等闲空过时光,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不是小事。” 亡国灭种 国家灭亡,种族灭绝。指一个国家被彻底毁灭。 亡国破家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相刺》:“屈原行吟泽畔,曰:‘安得皋陶而察之!’夫人君莫不欲求贤以自辅,任能以治国,然牵于流说,惑于道谀,是以贤圣蔽掩,而谗佞用事,以此亡国破家,而贤士饥于岩穴也。” 玉石皆碎 犹玉石俱焚。 出处:三国·魏·锺会《移蜀檄》:“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虽欲悔之,亦无及已。” 玉石俱摧 犹玉石俱焚。 出处:《晋书·索綝传》:“孤恐霜威一震,玉石俱摧,又《慕容德载记》:“脱履机不发,必玉石俱摧。” 玉石俱焚 俱:全,都;焚:烧。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 出处:《尚书·胤征》:“火焱昆岗,玉石俱焚。” 玉石俱碎 犹玉石俱焚。 出处: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大兵一放,玉石俱碎,虽欲救之,亦无及已。” 玉石同沉 比喻善恶一齐受害。 出处:南朝·梁元帝《驰檄告四方》:“孟诸焚燎,芝艾俱尽;宣房河决,玉石同沉。” 玉石同碎 犹玉石俱焚。 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沧海横流,玉石同碎。” 芝艾俱焚 芝艾:比喻美和恶。芝艾同被烧毁。比喻好的坏的同归于尽。 出处:《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若苗秽害田,随风烈火,芝艾俱焚,安能自别乎?”

描写“毁灭”的词语有哪些?

天昏地暗 [tiān hūn dì àn]

释义:天地昏黑无光。形容刮大风时漫天沙土的景象。也比喻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出处:唐·韩愈《龙移》:“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地动山摇 [dì dòng shān yáo]

释义: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

出处:宋·欧阳修《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灾祸自此而始。”

山崩地裂 [shān bēng dì liè]

释义: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出处:《汉书·元帝纪》:“山崩地裂;水泉涌出。”

排山倒海 [pái shān dǎo hǎi]

释义:推开高山,翻倒大海。 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出处:《资治通鉴·齐纪·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

摧枯拉朽 [cuī kū lā xiǔ]

释义:枯、朽:枯草朽木。 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出处:《晋书·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顾虑乎?”

关于毁灭的词语

兵强则灭:指依恃军队强盛则毁灭。大命将泛:大命:国家命运;泛:倾覆,毁灭。形容国家将要灭亡。覆巢毁卵:覆:翻倒;巢:鸟窝;毁:破坏;卵:蛋。翻倒了鸟窝,打破了鸟蛋。比喻整体毁灭了,各部分都不复存在。覆巢破卵:覆:翻;破:打破。翻倒鸟窝,破碎鸟蛋。比喻毁灭性的打击降临于众时,无一可以幸免。覆巢倾卵:覆:翻。翻倒鸟窝,破碎鸟蛋。比喻毁灭性的打击降临于众时,无一可以幸免。覆巢无完卵:覆:翻倒。翻倒的鸟窝里不会有完好的卵。比喻灭门大祸,无一幸免。又比喻整体毁灭,个体也不能幸存。国破家亡:国家覆灭、家庭毁灭。积谗糜骨: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谗磨骨”。积谗磨骨: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毁销骨”。积毁消骨: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毁销骨”。积毁销骨:积:聚;毁:毁谤;销:熔化。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积毁销金: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毁销骨”。家破身亡:家庭毁灭,自身死亡。

关于灭亡的成语

自取灭亡、国亡种灭、亡国灭种成语: 存亡续绝拼音: cún wáng xù jué解释: 存:保存;续:接续。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贵族世家。出处: 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天生孔子不后周,不先周也,存亡续绝,俾枢纽也。”成语: 大事去矣拼音: dà shì qù yǐ解释: 去:失去。形容事情无法挽回了。多指政权丧失,国家灭亡等大事。出处: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诚用此计,大事去矣。”举例造句: 大事去矣,人之云亡。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成语: 败国亡家拼音: bài guó wáng jiā解释: 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出处: 参见“败国丧家”。举例造句: 自古以来,因为奸臣陷害忠良,以致败国亡家,这种例子也不少。 欧阳予情《忠王李秀成》第一幕成语: 扶危定倾拼音: fú wēi dìng qīng解释: 指在国家危殆将倾覆之时扶持之使安定。出处: 《周书·李基传》:“太祖扶危定倾,威权震主。”举例造句: 任用偶误,一切乖方,而欲倚之以扶危定倾,经营八表,岂不难乎!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成语: 国家多难拼音: guó jiā duō nàn解释: 难:灾难。国家多次遭到灾难。形容国家政局不稳。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成语: 继绝存亡拼音: jì jué cún wáng解释: 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贵族世家。出处: 《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公羊传·僖公十七年》:“桓公尝有继绝存亡之功,故君子为之讳也。”成语: 家亡国破拼音: jiā wáng guó pò解释: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出处: 晋·刘琨《答卢谌书》:“国破家亡,亲友雕残。”举例造句: 家亡国破此身留,留滞聊城又过秋。 金·元好问《送仲希兼简大方》诗成语: 取乱存亡拼音: qǔ luàn cún wáng解释: 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指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保全将亡的国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