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成语及含义
拼 音 lóng 部 首 龙 笔 画 5 五 行 火 繁 体 龙 五 笔 DXV生词本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舟。~灯。~宫。~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点睛。~蟠虎踞。2.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3.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颜。~体。~袍。4.姓。
带有龙的成语及其解释 50个 越多越好 不能重复
龙化虎变《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后因以“龙化虎变”比喻变化莫测。 龙心凤肝喻指极珍贵稀有的名菜。 龙去鼎湖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龙生九子古代传说,一龙所生的九条小龙,往往形状性格各异。后多用来比喻同胞兄弟的良莠不齐。 龙生九种见“龙生九子”。 龙血玄黄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语出《易·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高亨注:“玄黄亦可读泫潢,血流甚多之貌。” 龙血凤髓比喻高贵的血统。 龙行虎步喻威仪庄重,气度不凡。常以形容帝王之相。 龙行虎变《易·乾》:“飞龙在天……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又《革》:“大人虎变。”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后遂以“龙行虎变”喻帝王革故鼎新,创制建业。 龙多乃旱喻人多互相依赖,反而办不成事。 龙争虎斗见“龙争虎斗”。 龙争虎战同“龙争虎斗”。 龙江虎浪形容惯于兴风作浪。 龙吟虎啸①龙虎叫啸。②喻声音洪大。③喻诗词声律豪放峭拔。④喻英雄豪杰叱咤风云。 龙伸蠖屈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 龙肝豹胎指极珍贵稀有的食品。 龙肝凤髓喻指珍奇的佳肴。 龙言凤语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龙虎风云①《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后以“龙虎风云”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②指君臣遇合。 龙门点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尔雅》曰:‘鱣,有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故以“龙门点额”喻仕路失意或科场落第。 龙屈蛇伸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龙荒朔漠北方塞外荒漠之地。亦指在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国家。 龙荒蛮甸指边远蛮荒之地。亦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国家。 龙胡之痛《汉书·郊祀志上》:“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上去……百姓昂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涘号。”后因以“龙胡之痛”指丧亲之痛。 龙威虎震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龙威燕颔形容威严雄武的相貌。 龙鬼蛇神喻奇诡怪僻。 龙姿凤采形容姿态风采非凡。 龙首豕足犹言牛头不对马嘴。谓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龙神马壮谓像骏马一样的有精神。 龙眉豹颈形容勇士的长相。 龙眉凤目形容贵人相貌不同寻常。 龙拏虎跳犹言龙争虎斗。 龙拏虎掷犹言龙争虎斗。 龙拏虎攫犹言龙争虎斗。喻笔势遒劲、奔放。 龙飞虎跳喻笔势遒劲奔放。 龙飞凤翔①谓帝王的兴起。②比喻仕途得意,飞黄腾达。 龙飞凤翥形容笔势雄奇飞动。 龙飞凤舞①形容气势奔放雄壮或姿态生动活泼。②形容笔势雄奇生动。 龙马精神比喻老而弥健的精神。 龙睁虎眼形容蛮横霸道。 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笔势遒劲生动。 龙蛇飞舞见“龙蛇飞动”。 龙蛇混杂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龙章秀骨喻文章秀逸遒劲。 龙章凤函喻文采炳焕。 龙章凤姿谓风采不凡。 龙章凤彩不凡的仪表风采。 龙章麟角比喻珍希,不凡。 龙阳泣鱼《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遂以“龙阳泣鱼”为失宠之典。 龙驭上宾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龙御上宾见“龙驭上宾”。 龙翔虎跃喻奋发有为。 龙翔凤翥①喻瀑布飞泻奔腾。②喻神采飞扬。 龙翔凤舞犹言龙飞凤舞。 龙翔凤跃见“龙翔凤舞”。 龙驰虎骤谓群雄逐鹿。 龙跧虎卧犹言龙蟠虎踞。喻山势逶迤起伏。 龙跳虎伏犹言龙腾虎卧。喻笔势。 龙跳虎卧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语本张彦远《法书要录》引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萧思话书走墨连绵,字势屈强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龙鸣狮吼鲁迅《古小说钩沉》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王子乔墓在京茂陵,国乱时,有人盗发之,都无所见,唯有一剑,县在空中,欲取之,剑便作龙鸣虎吼。”《维摩经·佛国品》:“演法无畏,犹狮子吼。其所讲说,乃如雷震。”后因以“龙鸣狮吼”喻沉郁雄壮的声音。 龙凤呈祥《孔丛子·记问》:“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后以“龙凤呈祥”指吉庆之事。 龙精虎猛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扬。 龙驹凤雏喻英俊秀颖的少年。语出《晋书·陆云传》:“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龙楼凤池指禁省,皇宫。 龙楼凤城犹言龙楼凤池。 龙楼凤阁①帝王的宫殿、楼阁。②喻指封建统治者的巢穴。 龙楼凤阙帝王宫阙。 龙幡虎纛将帅之旗。 龙德在田《易·乾》:“‘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后因以“龙德在田”谓恩德广被。 龙盘虎拏虬曲苍劲貌。 龙盘虎踞亦作“龙蟠虎踞”。①《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锺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后因以“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壮险要,宜作帝王之都。②借指南京。③喻为英雄豪杰所盘踞。④喻斑斓的纹理。 龙盘凤逸喻怀才不遇。 龙盘凤翥①喻山势雄壮蜿蜒。指王者的气象。②喻书法笔势飞动貌。 龙盘凤舞喻山川雄踞蜿蜒,有王者气象。 龙潭虎穴①龙虎所居之处。喻凶险之处。②喻英雄豪杰聚集之处。 龙潭虎窟犹言龙潭虎穴。 龙潜凤采喻英俊之士才能未展现。 龙翰凤翼喻杰出的人才。 龙翰凤雏喻杰出的人才。 龙头蛇尾比喻首盛尾衰。 龙头锯角喻大胆冒险。 龙战玄黄见“龙血玄黄”。 龙战虎争同“龙争虎斗”。 龙战鱼骇喻战争激烈。 龙举云兴同“龙兴云属”。 龙举云属同“龙兴云属”。 龙兴云属《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后遂以“龙兴云属”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良将。 龙兴凤举喻王者兴起。 龙雕凤咀喻辞藻之美。 龙蛰蠖屈喻隐居不仕。语本《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龙蟠虬结犹言旋绕纠结。 龙蟠虎伏雄踞貌。 龙蟠虎绕犹言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龙蟠虎踞见“龙盘虎踞”。 龙蟠凤逸见“龙盘凤逸”。 龙蟠凤翥谓贤者遁世归隐。 龙雏凤种指帝王后裔。 龙颜凤姿指帝王之相。 龙断之登谓谋利求财。龙,通“垄”。 龙断可登谓可经营得利。龙,通“垄”。 龙攀凤附犹言攀龙附凤。 龙蹲虎踞犹言龙盘虎踞。 龙韬豹略指兵法。 龙腾虎踞势力强盛,雄据一方。 龙腾虎蹴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 龙腾虎掷同“龙腾虎蹴”。 龙腾虎啸声势壮盛貌。 龙腾虎踯同“龙腾虎蹴”。 龙腾虎跃①形容矫健有力,生气勃勃。②形容笔势飞动遒劲。③喻精神振奋,有所作为。 龙腾豹变喻议论风发,能言善辩。 龙腾凤集喻王业兴盛,英雄会合。 龙跃虎踞喻超逸雄奇。 龙跃鸿矫喻高举远逝。 龙骧虎步昂首阔步、威武雄壮貌。 龙骧虎视喻气势威武,眼光远大。 龙骧虎跱雄踞貌。 龙骧虎啸喻气概威武。 龙骧豹变喻书法气势壮盛而善于变化。 龙骧凤矫龙腾凤飞。喻指行动迅猛。 龙骧蠖屈喻随时屈伸、上下。 龙骧麟振龙骧,昂举腾跃貌。麟振,语出《诗·周南·麟之趾》:“鳞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毛传:“麟,信而应礼,以足至者也。振振,信厚也。”因以“龙骧麟振”喻将军恩威兼备
关于龙的成语即解释
虎跃龙骧: 形容威武雄壮 龙嚷虎视 形容气慨威武。也喻雄才壮志。 龙行虎步 lóng xíng hǔ bù 〔释义〕 旧时用来形容仪态庄重。常以形容帝王之相 人们赞扬朋友的女儿嫁给了一位好丈夫时,常恭贺他有个“乘龙快婿”,
关于龙的成语释义
元龙高卧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 鱼龙混杂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云起龙骧 骧:腾起。如云涌升,如龙腾起。旧时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游云惊龙 形容书法精妙。 一龙一猪 比喻两个人高下相差极大。 鱼龙百变 像鱼龙那样变化多端。 鱼龙变化 谓鱼变化为龙。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变化。 鱼龙曼羡 喻世事变幻。 鱼龙曼延 亦作“鱼龙漫衍”。亦作“鱼龙曼衍”。①古代百戏杂耍名。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节。鱼龙即所谓猞猁之兽,曼延亦兽名。②喻虚假多变,玩弄权术。 鱼龙漫衍 见“鱼龙曼延”。 鱼升龙门 同“鱼化龙”。 鱼跃龙门 同“鱼化龙”。 鱼质龙文 鱼的实质,龙的外表。谓虚有其表。 云起龙襄 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云蒸龙变 云气兴起,神龙飞动。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 降龙伏虎 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匣里龙吟 宝剑在匣中发出龙吟般的声响。原指剑的神通,后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见用。 绣虎雕龙 比喻文章的辞藻华丽。 望子成龙 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 卧虎藏龙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舞凤飞龙 犹龙飞凤舞关于龙的成语及解释关于龙的成语及解释。气势奔放雄壮的样子。 土龙刍狗 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 屠龙之技 屠:宰杀。宰杀蛟龙的技能。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痛饮黄龙 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原指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畅饮。 土龙沐猴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屠龙之伎 比喻虽有很高造诣却不切实用的技能。 托凤攀龙 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神龙见首不见尾 原是谈诗的神韵,后比喻人的行踪诡秘,刚一露面又不见了。也比喻言辞闪烁,使人捉摸不透。 生龙活虎 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神龙见首 清赵执信《谈龙录》:“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后以“神龙见首”指诗文跌宕多姿。
急~“龙”成语 要带带解释
龙化虎变《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后因以“龙化虎变”比喻变化莫测。 龙心凤肝喻指极珍贵稀有的名菜。 龙去鼎湖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龙生九子古代传说,一龙所生的九条小龙,往往形状性格各异。后多用来比喻同胞兄弟的良莠不齐。 龙生九种见“龙生九子”。 龙血玄黄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语出《易·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高亨注:“玄黄亦可读泫潢,血流甚多之貌。” 龙血凤髓比喻高贵的血统。 龙行虎步喻威仪庄重,气度不凡。常以形容帝王之相。 龙行虎变《易·乾》:“飞龙在天……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又《革》:“大人虎变。”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后遂以“龙行虎变”喻帝王革故鼎新,创制建业。 龙多乃旱喻人多互相依赖,反而办不成事。 龙争虎斗见“龙争虎斗”。 龙争虎战同“龙争虎斗”。 龙江虎浪形容惯于兴风作浪。 龙吟虎啸①龙虎叫啸。②喻声音洪大。③喻诗词声律豪放峭拔。④喻英雄豪杰叱咤风云。 龙伸蠖屈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 龙肝豹胎指极珍贵稀有的食品。 龙肝凤髓喻指珍奇的佳肴。 龙言凤语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龙虎风云①《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后以“龙虎风云”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②指君臣遇合。 龙门点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尔雅》曰:‘鱣, 有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故以“龙门点额”喻仕路失意或科场落第。 龙屈蛇伸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龙荒朔漠北方塞外荒漠之地。亦指在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国家。 龙荒蛮甸指边远蛮荒之地。亦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国家。 龙胡之痛《汉书·郊祀志上》:“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上去……百姓昂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涘号。”后因以“龙胡之痛”指丧亲之痛。 龙威虎震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龙威燕颔形容威严雄武的相貌。 龙鬼蛇神喻奇诡怪僻。 龙姿凤采形容姿态风采非凡。 龙首豕足犹言牛头不对马嘴。谓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龙神马壮谓像骏马一样的有精神。 龙眉豹颈形容勇士的长相。 龙眉凤目形容贵人相貌不同寻常。 龙拏虎跳犹言龙争虎斗。 龙拏虎掷犹言龙争虎斗。 龙拏虎攫犹言龙争虎斗。喻笔势遒劲、奔放。 龙飞虎跳喻笔势遒劲奔放。 龙飞凤翔①谓帝王的兴起。②比喻仕途得意,飞黄腾达。 龙飞凤翥形容笔势雄奇飞动。 龙飞凤舞①形容气势奔放雄壮或姿态生动活泼。②形容笔势雄奇生动。 龙马精神比喻老而弥健的精神。 龙睁虎眼形容蛮横霸道。 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笔势遒劲生动。 龙蛇飞舞见“龙蛇飞动”。 龙蛇混杂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龙章秀骨喻文章秀逸遒劲。 龙章凤函喻文采炳焕。 龙章凤姿谓风采不凡。 龙章凤彩不凡的仪表风采。 龙章麟角比喻珍希,不凡。 龙阳泣鱼《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遂以“龙阳泣鱼”为失宠之典。 龙驭上宾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龙御上宾见“龙驭上宾”。 龙翔虎跃喻奋发有为。 龙翔凤翥①喻瀑布飞泻奔腾。②喻神采飞扬。 龙翔凤舞犹言龙飞凤舞。 龙翔凤跃见“龙翔凤舞”。 龙驰虎骤谓群雄逐鹿。 龙跧虎卧犹言龙蟠虎踞。喻山势逶迤起伏。 龙跳虎伏犹言龙腾虎卧。喻笔势。 龙跳虎卧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语本张彦远《法书要录》引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萧思话书走墨连绵,字势屈强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龙鸣狮吼鲁迅《古小说钩沉》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王子乔墓在京茂陵,国乱时,有人盗发之,都无所见,唯有一剑,县在空中,欲取之,剑便作龙鸣虎吼。”《维摩经·佛国品》:“演法无畏,犹狮子吼。其所讲说,乃如雷震。”后因以“龙鸣狮吼”喻沉郁雄壮的声音。 龙凤呈祥《孔丛子·记问》:“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后以“龙凤呈祥”指吉庆之事。 龙精虎猛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扬。 龙驹凤雏喻英俊秀颖的少年。语出《晋书·陆云传》:“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