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知识 > 正文

有关读书的成语 与读书有关的成语

与读书有关的成语

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有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学而不厌、废寝忘食、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勤学苦练、专心致志、牛角挂书、囊萤映雪、勤学好问、韦编三绝、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映雪读书、开卷有益、夜以继日、引锥刺股、十年寒窗、闻鸡起舞、好学不倦等。

1、凿壁偷光(záo bì tōu guāng)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出自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2、好学不倦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 hào xué bù juàn,爱好学习,从不厌倦。倦:厌倦。好:爱好。

宋苏舜钦《荐王景仁启》:“好学不倦,才行卓越。”

译文:爱好学习,从不厌倦。才智和德行超出一般人。

3、闻鸡起舞(wén jī qǐ wǔ),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4、十年寒窗shí nián hán chuāng)形容长年刻苦读书。寒窗:冬天在寒冷的窗前读书。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出处:元·刘祁《归潜志》第七卷:“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译文:苦读十年之间没有人听说,科考成功后天下人都知道了。

5、学无止境(xué wú zhǐ jìng),学习上是没有尽头的。

清·刘开《问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译文:真理不能由某个人独占,而学同又是没有止境的,那么勤问难道可以缺少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学无止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十年寒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好学不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凿壁偷光

关于读书的成语

关于读书的成语有很多,比如:博览群书、学富五车、 咬文嚼字、 一目十行,手不释卷等。一:博览群书[ bó lǎn qún shū ] 详细解释1. 解释: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2. 出自:《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3.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识渊博的人二:学富五车[ xué fù wǔ chē ] 详细解释1. 解释: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2. 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3. 示例: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六回三:咬文嚼字[ yǎo wén jiáo zì ] 详细解释1. 解释: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2. 出自: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3. 示例:学习文件不能只~,关键是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四:一目十行[ yī mù shí háng ] 详细解释1. 解释: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2. 出自:《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宋·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3. 示例:那三官双名景隆,字顺卿,年方一十七岁,生得眉目清新,丰姿俊雅,读书~,举笔即便成文。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四五:手不释卷[ shǒu bù shì juàn ] 详细解释1. 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2.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3. 示例: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 ◎清·王晫《今世说·德行》

关于和读书有关的成语

读不舍手:舍:舍得,愿意。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读书得间: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读书破万卷: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将万卷书读破了,下笔写文章就如有神助。比喻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书。读书三到:形容读书十分认真。读书种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如同行万里路一样。形容多读书,则见多识广。方正之士:方正:品行端正。品行端正不阿的读书人。废书而叹:废:放下。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发出感叹。形容读书时对其内容有所感触而置书兴叹。废书长叹:废:放下。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发出感叹。形容读书时对其内容有所感触而置书兴叹。焚膏继晷: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负薪挂角:负薪:背着柴草,汉代朱买臣背着柴草读书;挂角:把备读的书挂在牛角上,隋代李密骑在牛背上读书。指边劳动边读书,不畏辛苦。腹为笥箧:笥:盛书等物的方形竹器;箧:箱子一类的东西。腹部成了书箱子。形容读书多,有学识。腹载五车: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滚瓜烂熟:象从瓜蔓上掉下来的瓜那样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含菁咀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同“含英咀华”。含英咀华: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行吟坐咏:吟、咏:声调抑扬地念、唱。走着也念,坐着也读。形容读书用功。闳览博物:闳:宏大;闳览:博览群书,见识广博;博:广大。指读书很多,见多识广,能够辨别各种事物。画荻教子: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积雪囊萤: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见《尚友录》卷四。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见《晋书·车胤传》。形容刻苦攻读。集萤映雪: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挟筴读书:挟:夹持;筴:同“策”,指简册,书籍。手拿书籍,一心读书。形容勤奋学习。

跟读书有关的成语

1、昼耕夜诵[ zhòu gēng yè sòng ] 白天耕种,夜晚读书。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北齐·魏收《魏书·崔光传》:“家贫好学;昼耕夜诵;佣书以养父母。”

翻译:家中贫困喜欢学习,白天耕种,夜晚读书,用看书挣到的钱供养父母。

2、枕经籍书[ zhěn jīng jí shū ] 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出处:《文选·班固〈答宾戏〉》:“徒乐枕经籍书,纡体衡门,上无所蒂,下无所根。”

翻译:徒然陶醉于头枕经典,身卧书籍,让自己委屈于破庐旧舍,上没有人援引,下无依靠。

3、枕籍经史[ zhěn jí jīng shǐ ] 枕着经典,垫着史书。形容专心一意读书。

出处:清·张泰来《江西诗社宗派图录》:“李彭家贫绩学,枕籍经史,诗文能兼诸家之长。”

翻译:李彭家中贫困学问渊博,专心一意读书,诗文兼备各家的优点。

4、折节读书[ zhé jié dú shū ]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段颎传》:“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翻译:段颎年少时喜欢骑马射箭,向往游侠的生活,不喜欢钱财,长大后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5、源头活水[ yuán tóu huó shuǐ ] 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出处:宋·朱熹《观书有感》诗:“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翻译: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