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一什么的成语
1、一举一动2113成语拼音:yī jǔ yī dò5261ng成语解释:指人4102的每1653一个动作;所有的行动。内成语出处:宋容 朱熹《朱子语类》:“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著力。”2、一模一样成语拼音:yī mú yī yàng成语解释:一个模样。指样子完全相同。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话说人生只有面貌最不同,盖因各父母所生,千支万派,那能够一模一样的?” 3、一年一回成语拼音:yī nián yī huí成语解释:指一年一次成语出处: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咱也不一年一回土改,咱也不宣布结束。” 4、一板一眼成语拼音:yī bǎn yī yǎn成语解释:板;眼: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比喻做事有条理;合规矩;不马虎。也比喻做事死板;不知灵活变动。成语出处: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九章:“望着季交恕,一板一眼地说。”5、一长一短成语拼音:yī cháng yī duǎn成语解释:形容说话絮叨。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王夫人便一长一短问他今日是那几位堂客,戏文好歹,酒席如何。”
关于一什么一什么的成语?
关于一什么一什么的成语有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6306536很多,比如一心一意、一张一弛、一五一十、一唱一和、一模一样、一颦一笑、一板一眼、一朝一夕、一草一木、一步一趋、一琴一鹤、一年一度、一生一世、一家一火、一觞一咏、一点一滴、一笑一颦、一缘一会等。
一、一心一意
解释: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出自:《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
白话文:“免为庶人,迁任章武,这一年嘉平元年。”
示例:所以彭官保便一心一意的料理防守事宜,庄制军便~料理军需器械。 ——清·张春帆《宦海》第四回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一心一计、一心一路、一心一意
反义词一心二意、筑室道谋、心不在焉
二、一张一弛
解释: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出自:《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白话文:“张而不放松,周文王、周武王也不能了;松散而不张,文武不做的。宽严相结合,周文王、周武王的做法。”
示例:学习和工作应该有节奏,一张一弛,有劳有逸,这样才能提高效率。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近义词休养生息、以逸待劳
反义词严阵以待
三、一五一十
解释:五、十:计数单位。五个十个地将数目点清。比喻叙述从头到尾,源源本本,没有遗漏。也形容查点数目。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五回:“这妇人听了这话,也不回言,却踅过来,一五一十,都对王婆和西门庆说了。”
白话文:“这妇人听了这些话,也不回话,但转过来,原原本本地跟王婆和西门庆说了。”
示例:他把事情发生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向大家讲了一遍。
语法:联合式;作状语、补语;形容查点数目
近义词原原本本、如数家珍、滴水不漏、一清二楚、有头有尾
反义词一塌糊涂、有头无尾、含糊不清、有始无终
四、一唱一和
解释:一个先唱,一个随声应和。原形容两人感情相通。现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出自:《诗经·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白话文:“叔啊伯啊,唱起你的歌,我来应和。”
示例:自此一唱一和,渐渐情熟,往来不绝。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近义词遥相呼应、雄唱雌和、一拍即合、一搭一档、亦步亦趋
反义词各行其是、各抒己见、各自为政
五、一模一样
解释:样子完全相同。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今日抬头一看,却见他黄着脸、秃着头,就和前日梦里揪他的师姑一模一样,不觉就懊恼起来。”
白话文:“今天抬头一看,却见他黄着脸、秃着头,就和前几天梦里揪他们的大师姑一模一样,不知不觉就懊恼起来。”
示例:这两件衣服从颜色到款式虽然一模一样,但质量却有很大差别。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或物
近义词如出一辙、大同小异、毫无二致、毫发不爽、千篇一律、一模二样
反义词天差地别、迥然相异、各色各样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一心一意
百度百科-一张一弛
百度百科-一五一十
百度百科-一唱一和
百度百科-一模一样
一什么一什么 的成语有哪些
1、一死一生成语拼音:yī sǐ yī shē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6303063ng成语解释:指有关生死的关键时刻。成语出处:《史记·汲郑列传》:“太史公曰: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2、一式一样成语拼音:yī shì yī yàng成语解释:完全一样。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佘道台见了这副神气,更觉得同花小红一式一样,毫无二致。” 3、一分一毫成语拼音:yī fēn yī háo成语解释:形容很少的数量。成语出处:朱自清《给亡妇》:“那里有一分一毫想着你自己。” 4、一点一滴成语拼音:yī diǎn yī dī成语解释:形容微少零星。成语出处: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清贫》:“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5、一张一弛成语拼音:yī zhāng yī chí成语解释:张:紧张;拉紧弓弦;弛:松弛;放松弓弦。相传周文王和周武王处理政事像使用弓弩一样;有拉紧的时候;有放松的时候。用来比喻工作的紧松、生活的劳逸要合理安排;适当地调节。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杂记下》:“张而不驰,文武弗能也;驰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6、一颦一笑成语拼音:yī pín yī xiào成语解释:颦:皱眉。指忧和喜的表情。成语出处:《韩非子 内储说左上》:“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
一什么什么的成语大全
一往无前、一事无成、一五一十、一心一意、一言为定、一路平安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1376634、一团和气、一表人才、一鸣惊人、一知半解
1、一往无前
解释:一直往前,无所阻挡。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
出自:现代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2、一事无成
解释: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
出自:唐·白居易《除夜寄微之》诗:“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释义:我的鬓毛不知不觉中已经变得白而细长,想起我至今一事无成,就觉得不堪。
3、一言为定
解释: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反悔。
出自: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程婴,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释义:程婴,我说话算数,你就不要再多疑了。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分句;指说话算数。
4、一表人才
解释:表:指外貌。形容人容貌俊秀端正。
出自: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着你这一表人物,怕没有中意的丈夫?”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5、一鸣惊人
解释: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自:战国 韩非《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释义:虽然没有去飞翔,但是如果去飞翔,必定一飞冲天,虽然没有鸣叫,但是如果鸣叫,一定一鸣惊人。
语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国家、集体。
一什么什么什么打一成语
一往无前、一鸣惊人、一动不动、一览无余、一意孤行一、一往无前 [ yī wǎng wú qián ] 解释:一直往前,无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63037所阻挡。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出自: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二、一鸣惊人 [ yī míng jīng rén ] 解释: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出自: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一鸣惊人,实在是出乎意外。三、一动不动 [ yī dòng bù dòng ] 解释:形容毫不移动。出自:曹禺 《日出》第一幕:“ 白露 这时觉得背后悉索声,她立刻转身,那人影钉在那里,一动不动。”四、一览无余 [ yī lǎn wú yú ] 解释:览:看;余:剩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出自:朱自清《南京》:水中岸上都光光的;亏得湖里有五个洲子点缀着,不然便一览无余了。 五、一意孤行 [ yī yì gū xíng ] 解释: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皇上和杨文弱、高起潜虽有意与虏议和,但迫于臣民清议,尚不敢公然一意孤行 ,与虏订城下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