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问答 > 正文

三 四 的成语 带三四的成语有哪些?

带三四的成语有哪些?

带有三四的成语:2113  张三5261李四、再4102三再四、不三不四、挑三拣1653四、颠三专倒四、低三下四  三从属四德、朝三暮四、三妻四妾、丢三落四、说三道四、推三阻四  三三四四、三老四少、言三语四、横三竖四、丢三拉四、捱三顶四  三翻四复、三朋四友、巴三览四、拉三扯四、调三斡四、调三窝四含有三四的成语解释:  再三在四:重复好几次。  牵三扯四:牵扯其他的事情。  推三拉四: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  拿三撇四:装模作样。  疑三惑四:怀疑这个怀疑那个。指人多疑。  三求四告:指再三求告。  偏三向四:指偏向、袒护某方。  挑三豁四:指挑拨是非。  挑三嫌四:指挑挑拣拣,嫌这嫌那。  横三顺四:形容纵横杂乱。  连三接四:犹言接连不断。  暮四朝三:1.原指说法、做法有所变换而实质不变。2.比喻反复无常。

什么三什么四的成语

成语有:张三李四、再三再四、不三不四、说三道四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1346362、颠三倒四。一、张三李四 [ zhāng sān lǐ sì ]解释:假设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出自:宋·王安石《拟寒山拾得》诗:“张三裤口窄,李四帽檐长。”二、再三再四 [ zài sān zài sì ]解释:重复好几次。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五回:“再三再四拉他丛,他又跪下告了坐,方敢在底下一个凳子上坐了。”译文:再三反复拉其他起身,他又跪下告了罪,才敢在底下一个木凳子上坐了。三、不三不四 [ bù sān bù sì ]解释: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样子。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回:“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四、说三道四 [ shuō sān dào sì ]解释:形容不负责任地胡乱议论。出自:清·崔灏《通俗编·言笑》:“莫学他人不知朝暮,走启蒙乡村,说三道四。”译文:莫学他人不知道早晚,走启蒙乡村,说三道四。五、颠三倒四 [ diān sān dǎo sì ]解释:三、四:表示杂乱。形容说话做事错杂紊乱。出自: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坐卧不安。”

有关三四的成语大全

1、三从四德成语拼音:sān cóng sì dé成语解释: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也叫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6303061四行;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指封建礼教为压迫、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成语出处: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不学些三从四德,俺一家儿簇捧着为甚么来。” 2、三朋四友成语拼音:sān péng sì yǒu成语解释:泛指各种朋友。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大树坡义虎送亲》:“自有一班无赖子弟,三朋四友,和他檠鹰放鹞,驾犬驰马,射猎打生为乐。” 3、三番四覆成语拼音:sān fān sì fù成语解释:番:次;覆:反复。变化无常或反复多次成语出处:清·敖英《彩雪亭杂言·邝子元》:“或事到跟前,可以顺应,却乃畏首畏尾,三番四覆,犹豫不决。” 4、拉三扯四成语拼音:lā sān chě sì成语解释:指谈话或议论牵扯无关的人或事。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愿意不愿意,你也好说,犯不着拉三扯四的。”5、欺三瞒四成语拼音:qī sān mán sì成语解释:一再欺骗隐瞒。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一闻之时,心头火起,大骂尤辰无理,做这等欺三瞒四的媒人,说骗人家女儿。”

带三四的成语有哪些

三和四的成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5663434语:1、张三李四[ zhāng sān lǐ sì ]释义:泛指某人或某些人。出处:宋·王安石《拟寒山拾得》诗:“张三裤口窄,李四帽檐长。”例句:问:“如何是佛?”师曰:“张三李四。”2、再三再四[ zài sān zài sì ]释义:重复好几次。出处:《儒林外史》第二十五回:“再三再四拉他丛,他又跪下告了坐,方敢在底下一个凳子上坐了。”例句:我其实不回来了,两脚车上装七个人,也不必再三再四的了。3、挑三拣四[ tiāo sān jiǎn sì ]释义:挑肥拣瘦。出处:徐特立《让革命的红旗世代相传》:“他们一旦了解了过去的痛苦,就会懂得今天我们对工作挑三拣四是多么不对!”例句:他干活总是挑三拣四的,大家都不喜欢他。4、低三下四[ dī sān xià sì ]释义:形容态度卑贱低下也指工作性质卑贱低下。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你嫌这里乱鬼当家别处寻主;只怕到那里低三下四还干旧营生。”例句:那个被抓住的小偷~地请求人们饶了他。5、颠三倒四[ diān sān dǎo sì ]释义:(说话、做事)错乱,没有次序。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一日拜三次;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例句:做事最怕杂乱无章,说话最忌~。

三什么四什么成语

是:三从四德 [ sān cóng sì dé ]

解释: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56633标准之一。

出自:元·无名氏《隔江斗智》:从来不出闺门里,羞答答怎便将男儿细窥,则我这三从四德幼闲习,既嫁鸡须逐他鸡。

翻译:从来不出闺房里,羞答答怎就将男孩细细看,那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从小熟悉,既然嫁他必须追逐他。

三从四德的反义词:倒行逆施[ dào xíng nì shī ]

解释: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出自: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离渝前的政治形势》:在压迫得透不过气来的时候,疏解和抗议都无用,压迫者是可以任所欲为,倒行逆施的。

扩展资料

三从四德的近义词:

一、百依百顺[ bǎi yī bǎi shùn ]

解释:依、顺:顺从。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

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这安公子是那女孩儿百依百顺的人。

翻译:这安公子是那女孩儿什么都依从的人。

二、逆来顺受[ nì lái shùn shòu ]

解释: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三回:从前受了主人的骂,无非逆来顺受。

翻译:以前受了主人的责骂,只能顺从和忍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