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授的成语有哪些
授人口实、因任授官、面授机宜、授人以柄、圯桥授书、授职惟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431363664贤、沿才授职、口传心授、面授方略、天授地设、见危授命、私相传授、应天授命、色授魂与、赐茅授土。成语解析:一、授人口实解释:留给别人以话柄。出处清·王闿运《致丁亲家书》:“比年频致物论,四督失官,授人口实,宠反为辱。”白话文:“近几年频频招致舆论,四监督失职,授人把柄,对反被侮辱。”二、因任授官解释:根据才能授予官职。出自:春秋韩非子《韩非子·定法》:“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白话文:“依据才能授予官职,循名而求其实。”三、面授机宜解释:授:给予,付予;机宜:机密之事。当面指示处理事务的方针、办法等。出自:现代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三章:“左良玉在他退出后,立刻召集诸将,面授机宜。”语法:动宾式;作谓语;指当面教给处理事务的对策或措施四、授人以柄解释:把剑柄交给别人。比喻将权力交给别人或让人抓住缺点、失误,使自己被动。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梅福传》:“倒持泰阿,授楚其柄。”白话文:“倒手持泰阿,将权力交给楚国让其抓住缺点。”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五、应天授命拼音[ yìng tiān shòu mìng ]解释顺应天意,承受天命。出处唐·韦绚《嘉话录》:“乃知圣人应天授命,享国年深,岂是徒然!”白话文:“就知道圣人顺应上天授命,享国年深,难道是偶然!”
授的成语有哪些
授的成语来有哪些 :源授手援溺、量能授bai官、色授魂与、du目成心授、沿才授职zhi、敬授民时、口授心传dao、礼不亲授、口传心授、授业解惑、因任授官、赐茅授土、应天授命、私相授受、形输色授、授职惟贤、量能授器、授柄于人、授受不亲、私相传授、面授方略、授人以柄、适馆授粲、面授机宜
授的成语有哪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形输色授: 指以举止、神态传递倾慕之情。多以形容男女相636f7079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1326366悦。私相授受: 授:给予;受:接受。指不是公开的给予和接受。授业解惑: 授:教,传授。惑:疑难。传授学业,解除疑难。授受不亲: 授:给予;受:接受。旧指男女不能互相亲手递受物品。指儒家束缚男女的礼教。授人以柄: 把剑柄交给别人。比喻将权力交给别人或让人抓住缺点、失误,使自己被动。授人口实: 留给别人以话柄。授柄于人: 犹言授人以柄。比喻将权力交给别人或让人抓住缺点、失误,使自己被动。色授魂与: 色:神色;授、与:给予。形容彼此用眉目传情,心意投合。因任授官: 根据才能授予官职。天授地设: 指天然形成。临危授命: 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量能授官: 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见危授命: 授命:献出生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敬授民时: 指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之指颁布历书。同“敬授人时”。敬授人时: 指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之指颁布历书。亦作“敬授民时”。赐茅授土: 封建社会帝王分封诸侯的一种礼仪。帝王以五色土为太社,分封诸侯时,各授以他们相应的某方某色土,如东方青土,南方赤土等,并包以白茅,使归以立社。面授机宜: 授:给予,付予;机宜:机密之事。当面指示处理事务的方针、办法等。口传心授: 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
私()授() 成语
私相授受21131.解释:授:给予;受:接5261受。指不是公4102开的给予和1653接受。 2.出处:专清·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属与蒋明府论优免事宜》:“况庄田昔系西宁,今归阳武,果钦赐也,其敢私相授受。” 3..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指暗地里的给予和接受。 4.举例:虽然是一个愿卖,一个愿买,然而内地非租界可比,华商同洋商,断不能~。(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二回
授可以什么四字成语
1、授手援溺:伸出来手去源救援落水的人,比喻救援2113苦难的人5261。
出处:南宋朱熹《4102孟子·离娄上》1653:“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授之以手。”
白话文:天下陷入苦难,需要道义去援助;嫂子落水,需要伸手援助。
2、授柄于人:比喻将权力交给别人或让人抓住缺点、失误,使自己被动。
出处:当代作家王朔《橡皮人》:“大概也觉得他的小伙计不够老练,说话造次,授柄于人,走上来隔开我们。”
3、授职惟贤:解释为授于职位只限有才德的人。
出处:唐代薛登《请选举择贤才疏》:“晋、宋之后,只重门资,为奖人求官之风,乘授职惟贤之义。”
白话文:晋朝、宋朝之后只看中门第,为了奖励人们当官的作风,授于职位只限有才德的人。
4、授人以柄:比喻将权力交给别人或让人抓住缺点。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梅福传》:“倒持泰阿,授楚其柄。”
白话文: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5、授受不亲:旧指男女不能互相亲手递受物品。指儒家束缚男女的礼教。男女传递物品(话语等)须经第三人手口,不得直接联系。
出处:南宋朱熹《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
白话文:淳于髡说男女传递物品(话语等)须经第三人手口,不得直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