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而什么的成语
1、一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5653331蹴而成
yī cù ér chéng
成语解释:形容轻易地取得成功。
成语出处:邹韬奋《什么事不可能》:“赖奥维一九○三年的飞机也还不是一蹴而成的。”
2、一蹴而就
yī cù ér jiù
成语解释: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可以成功。形容轻易地取得成功。
成语出处: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3、一挥而成
yī huī ér chéng
成语解释:挥:挥笔;成: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成语出处:宋·蔡《铁围山丛谈》:“公乃徐徐调笔而操之,顾谓客子:‘欲何字耶?’恶客即拱而答:‘某愿作龟山字尔。’公乃大笑,因一挥而成。”
4、一概而论
yī gài ér lùn
成语解释:概:古代量粮食时刮平斗槲的木棍;一概:一律。用同一个标准来评论、看待或处理。多形容不分性质、不加区别地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战国 楚屈原《楚辞 九章 怀沙》:“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5、一概而言
yī gài ér yán
成语解释:概:古代量粮食时刮平斗用的木棍;一概:一律。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释滞》:“各从其志,不可一概而言也。”
6、一哄而起
yī hòng ér qǐ
成语解释:喧闹;起哄。经过一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一哄而起。”
7、一望而知
yī wàng ér zhī
成语解释:一看就明白。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又说了一回话,大约言语甜俗,意味粗浅,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
8、一呵而就
yī hē ér jiù
成语解释:一口气完成。
成语出处: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十四:“感兴不来,也不能勉强去酝酿。当它来的时候,酝酿成熟,故能提起锐笔,一呵而就。”
9、一扫而光
yī sǎo ér guāng
成语解释:一下子就扫除干净。也指一下子把食物吃个精光。
成语出处:宋苏轼《题王逸少帖》诗:“出林飞鸟一扫空。”
10、一哄而散
yī hòng ér sàn
成语解释:经过一阵喧闹后马上就散开了。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看的人见没得买了,一哄而散。”
什么什么知什么的成语
知彼知己bai原意是如果对敌我du双zhi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dao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回于不败之地。泛答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知地知天地:地形:天:天气。了解地形,了解气候。知根知底指有较深入的了解。知己知彼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知冷知热关心痛养起居,照顾周到细致。知书知礼有文化,懂礼仪。形容有教养。同“知书达礼”。知天知地天:天气;地:地形。了解地形,了解气候。知微知彰微:细小。彰:明显。既了解细小的萌芽状态,又了解发展起来后的显着特征。形容了解事物发展的始末。亦作“知微知章”、“知章知微”。知微知章既了解细小的萌芽状态,又了解发展起来后的显着特征。形容了解事物发展的始末。同“知微知彰”。知心知意指彼此了解,心意投合。同“知心着意”。知章知微既了解细小的萌芽状态,又了解发展起来后的显着特征。形容了解事物发展的始末。同“知微知彰”。知足知止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言除天地你我以外,没有别人知道。知人知面不知心旧时俗语。指认识一个人容易,但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很困难。
什么什么什么知成语
不得而知 半解一知 不识不知 浑然无知 蒙昧无知 茫无所知 暮夜无知 贫贱之知 轻薄无知 强不知以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