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问答 > 正文

孔子的成语有 孔子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孔子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关于孔来子的成语(描写孔源子的成语)[东家丘]丘:孔丘。bai孔子的西邻不du知孔子的学问,zhi称孔子为“东dao家丘”。指对人缺乏认识,缺乏了解[百家诸子]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在陈之厄]《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后因以“在陈之厄”指饥贫等困境。[哲人其萎]哲人其萎..[子曰诗云]子:指孔子;诗:指《诗经》;曰、云:说。泛指儒家言论。[至圣先师]至:最。旧时特指孔子。[镞砺括羽]比喻人刻苦磨练,力求精进。括羽,用羽毛装束箭尾。语本《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孔子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孔子的成2113语[钻坚仰高] 原形容颜5261渊对于孔子之道4102的赞叹,后1653指努力版攻读,深入研究,力权求达到极高水平。[至圣先师] 至:最。旧时特指孔子。[子曰诗云] 子:指孔子;诗:指《诗经》;曰、云:说。泛指儒家言论。[笔削褒贬] 笔:记载。削:删改。古时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写错要修改时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来评文论物的好坏。也指用文字褒扬、贬斥人或事。[道大莫容] 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纳不了他。后用以正确的道理不为世间所接受。[孔席不暖] 指孔子急于推行其道,到处奔走,每至一处,坐席未暖,又急急他往,不暇安居。[孔席不适] 指孔子急于推行其道,到处奔走,每至一处,坐席未暖,又急急他往,不暇安居

形容孔子的成语有哪些

博闻强识baibó wédun qiáng zhì[释义] 闻:见闻;识zhi:记。见闻学识dao广博;记忆力强。也回作“答博闻强记”、“博闻强志”。[语出] 《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正音] 强;不能读作“jiànɡ”。[辨形] 识;不能写作“志”。[近义] 博古通今 博学多才 博览群书[反义] 不学无术 孤陋寡闻[用法] 用来称颂人。一般作谓语、定语。[结构] 联合式。[辨析] ~和“见多识广”;都含有“见识广”的意思。不同在于同样表示见识广;~偏重在知识面宽;只用于书面语;“见多识广”偏重在阅历多;也用于口语。~含有“记忆力强”的意思;“见多识广”没有。[例句]①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位~的学者。②清代颜元;是一位~的学者。

和孔子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爱之欲其生 指喜欢一个人时总想叫他活着。指极度地凭个e5a48de588b6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5636133人爱憎对待人 北辰星拱 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环绕。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不得其死 得:取得,获得。指人不得善终 不能赞一词 赞一词:说一句话。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不舍昼夜 舍:放弃。不分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出何典记 诘问见于何书,有何根据。借指无稽之谈 斗筲之人 斗:容器,一斗=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两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 导德齐礼 指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 道不同,不相为谋 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耳顺之年 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迩安远至 迩:近处。指近处的人安乐,远处的人来归附。形容政治清明 孚尹旁达 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画虎类犬 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 患得患失 患:忧患。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金人三缄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浸润之谮 指中伤他人的谗言逐渐发生作用 鞠躬屏气 指弯腰曲体,屏住呼吸,一副恭谨畏葸的样子 举枉措直 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措:罢黜;直:正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 哀而不伤 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爱礼存羊 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爱素好古 指爱好朴质,不趋时尚。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精益求精 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好了还要求更加好 敬而远之 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 乐而不淫 快乐而不放荡 临危授命 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名不正,言不顺 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绵延不断 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苗而不秀 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开花结果。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名正言顺 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鸣鼓而攻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披发左衽 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饱食终日 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暴虎冯河 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被发左衽 被发:散发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夷狄。 表里如一 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博施济众 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博文约礼 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关于孔子的成语?

(1) 犯上作乱:“不好犯上,而好作乱,未之有也。”(《学尔篇》)释:不喜欢触犯上级,e68a84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36383364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2)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学尔篇》)释: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3) 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学尔篇》)释: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 (4) 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为政篇》)释: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 (5) 知之为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篇》)释: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八佾篇》)释: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 (7)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八佾篇》)释: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8) 尽善尽美:“尽善矣,又尽美也。” (《八佾篇》)释:美极了,而且好极了。 (9) 见贤思齐:“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篇》)释: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10)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篇》)释: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11) 敬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雍也篇》)释:严肃地对待鬼神,但并不打算接近他,可以说是聪明了。 (12) 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篇》)释: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13) 暴虎冯河:“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述而篇》)释: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去渡河,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 (14) 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述而篇》)释:孔子在齐国听到韶的乐章,很长时间尝不出肉味。 (15) 乐在其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述而篇》)释: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臂做枕头,也有着乐趣。 (16) 择善而从:“多闻,择善而从。” (《述而篇》)释:多多地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 (17)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篇》)释: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 (18) 空空如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子罕篇》)释:有一个庄稼汉问我,我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 (19) 循循善诱:“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子罕篇》)释: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有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20)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子罕篇》)释: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他的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 (21) 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先进篇》)释:由么,学问已经不错了,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 (22) 过犹不及:“子曰:‘过犹不及。’” (《先进篇》)释:孔子道:“过分和赶不上都不好。” (23) 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颜渊篇》)释:天下之大,到处都是好兄弟——君子又何必着急没有好兄弟呢? (24) 成人之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颜渊篇》)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25) 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颜渊篇》)释:怎样才是达呢?品质正直,遇事讲理,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颜色,从思想上愿意对别人退让。 (26) 言必信,行必果:“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篇》)释: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 (27) 怨天尤人:“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宪问篇》)释: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彻了解很高的道理。 (28) 一以贯之:“非也,予一以贯之。” (《卫灵公篇》)释:不是的,我有一个基本观念来贯串它。 (29) 杀身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篇》)释:志士仁人,不贪生怕死因而损害仁德,只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 (3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卫灵公篇》)释: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31) 言不及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卫灵公篇》)释:同大家整天在一块,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喜欢买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 (32) 因人废言:“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卫灵公篇》)释:君子不因为人家一句话(说得好)便提拔他,不因为他是坏人而鄙弃他的好话。 (33) 当仁不让:“当仁,不让于师。” (《卫灵公篇》)释:面临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34) 性相近,习相远:“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阳货篇》)释:人性情本相近,因为习染不同,便相距悬远。 (35) 杀鸡焉用宰牛刀:“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阳货篇》)释:孔子微微笑着,说道:“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36) 色厉内荏:“色厉而内荏,譬如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阳货篇》)释:颜色严厉,内心怯懦,若用坏人作比喻,怕像个挖洞跳墙的小偷罢! (37) 道听途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阳货篇》)释:听到道路传言就四处传播,这是应该革除的作风。 (38) 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阳货篇》)释:当他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生怕得不着。已经得着了,又怕失去。 (39)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阳货篇》)释: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事也不做,不行的呀! (40)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张篇》)释:做官了,有余力便去学习;学习了,有余力便去做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