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不对的成语
『文不对题』bai『拼音』du wén bù duì tí『首拼』 wbdt『释zhi义』 文章里的意思跟题dao目对专不上。指人说话或属写文章不能针对主题。『康熙字典』 文、不、对、题。『出处』 冰心《我的学生》她睡梦中常说英语—有时文不对题的使人发笑。”
不对成语
悔过自新huǐbai guò zì xīn解释du悔:悔改;过zhi:错误;自新:使自己重新dao做人。悔版恨以前的过失,决权心重新作人。出处《史记·吴王濞列传》:“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新唐书·冯元常传》:“元常喻以恩信,约悔过自新,贼相率脱甲而缚。”结构联合式。用法用以表达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正音悔;不能读作“huì”。辨形悔;不能写作“诲”。近义词改过自新、迷途知返、痛改前非反义词怙恶不悛、至死不悟、死不改悔例句管教语重心长地说:“如果这次你能~;对于过去的事情;我们就不再追究了。"
把爱用在对的地方和不对的地方一个成语
一厢情bai愿:一厢情愿_成语du解释拼音:yī xiāzhing qíng yuàn释义dao:指单方版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权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同“一相情愿”。出处: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有人说:‘你这一厢情愿,石敢同意去吗?’”
自己不对反而说别人不对的成语
强词夺理[ qiǎ2113ng cí duó lǐ5261 ]
强词:强辩;夺:争。 指无理强4102辩,明1653明没理硬说有理。
出处:明·罗内贯中《三国演义》容:“座上一人忽曰:‘孙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蛮不讲理[ mán bù jiǎng lǐ ]
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出处:艾芜《纺车复活的时候》:“呵哟;你是野人哪;这样蛮横无理。”
蛮横无理[ mán hèng wú lǐ ]
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出处:刘操南《武松演义》第六回:“武松在旁边说话不得;恼恨县主得了贿银;这样蛮横无理。”
胡搅蛮缠[ hú jiǎo mán chán ]
蛮:粗野。不讲道理,纠缠不放。
出处:明·杨尔曾《韩湘子全集》第二十八回:“我两个是惯弄障眼法儿的,你们快去投别人做师父,莫在此胡缠乱搅。”
不可理喻[ bù kě lǐ yù ]
喻:开导,晓喻。 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褐盖》:“要之;此辈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诘也。”
自己不对反而说别人不对的成语
强词夺理copy谜语:盗以有道例子:他的话简2113直就是~5261,你不要信他。4102解释:强词:强辩1653;夺:争。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反义词:理直气壮不言而喻同义词:满嘴胡缠蛮不讲理蛮横无理简拼:qcdl拼音:qiǎng cí duó lǐ恶人先告状例子:请不要相信他的~解释:指坏人或理亏的人抢先诉说或歪曲事实出处:鲁迅《两地书》:“经我强硬的答复,没法对付,便用最终的毒计,就是以退为进,先发制人,亦即所谓‘恶人先告状’也。”歇后语:水鬼找城隍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先出手简拼:erxgz拼音:è rén xiān gào zhuàng反咬一口注音:fǎn yǎo yī kǒu释义:不仅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却反过来诬赖对方。比喻干了干事的人反过来诬谄受害者或干坏事的首要分子嫁祸于胁从者。
成语:把对的说成不对的,不对的说成对的。
该意思的成语是2113“颠倒黑白”。5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