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问答 > 正文

带自己的成语 带自的成语有哪些

带自的成语有哪些

自以为是、不由自主、自由自在、自取灭亡、自始至终、自作自受、自强不息e5a48de588b6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43631、居功自傲、自讨没趣、悠然自得、孤芳自赏、自惭形秽、自相残杀、自言自语、操纵自如、情不自禁、自鸣得意、聊以自慰、不能自已、顾影自怜、自告奋勇、自暴自弃、咎由自取、敝帚自珍等一、自讨没趣 [ zì tǎo méi qù ] 释义:做事不得当,反使自己难堪窘迫。形容没事找事,碰一鼻子灰。做的事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确被别人指责、嘲讽更有甚者是侮辱。出处:近代 叶圣陶《孤独》:“他立刻觉得刚才对于孩子的要求没有意思,只不过自讨没趣罢了。”二、情不自禁 [ qíng bù zì jīn ] 释义:指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比喻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出处: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译文:女子在七夕的夜晚徘徊,皎皎月光勾起女子的情思。三、自由自在 [ zì yóu zì zài ] 释义: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九回:“如今你哥哥回来了,那里比先时自由自在的了!”四、自相残杀 [ zì xiāng cán shā ]释义:自己人互相杀害。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他成日间叫我们自相残杀,要我们自家人都互相杀尽了,好叫他那些骚鞑子来占据我们的好土地。”五、不由自主 [ bù yóu zì zhǔ ] 释义: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一回:“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像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杀人才好。”

带从成语有哪些

三从四德、改恶从善、从长计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53364议、从一而终、何去何从等。1、三从四德解释: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出自:《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译文:女人有三从的意义,没有专用的方法。所以未嫁从父,出嫁从夫,丈夫死了从子。2、改恶从善解释:再不做坏事,决心做好人。出自:吴璿·清《飞龙全传》二十一回:“应该隐姓埋名,改恶从善,才是正理。”译文:隐姓埋名,再不做坏事,决心做好人,才是正确。3、从长计议解释:用较长的时间慎重考虑、仔细商量。出自:左丘明·春秋《左传·僖公四年》:“筮短龟长,不如从长。”译文:慎重考虑、仔细商量,从长远的角度考虑。4、从一而终解释: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出自:西周·佚名《周易·恒》:“曰妇人贞洁,从一而终也。译文:说妇女贞洁,从一而终的。5、何去何从解释:去:离开;从:跟随。离开哪儿,走向哪儿。多指在重大问题上选择什么方向。出自:战国·楚·屈原《卜居》:“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译文:这一切,怎样做是吉,怎样做是凶?哪些该抛弃,哪些该依从?

带作的成语有哪些

装腔作势、自作自受、装模作样、著作等身、忸怩作态、矫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43631揉造作、以身作则、一鼓作气、作奸犯科、始作俑者、惺惺作态、分工合作、弄虚作假、得意之作、天作之合、天不作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故作高深、当家作主、作茧自缚、大有作为、装聋作哑、胡作非为等。一、装腔作势释义:意思是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做出一种姿势,用来比喻故意做作。出自:明·西湖居士《郁轮袍·误荐》:“穷秀才装腔作势;贤王子隆礼邀宾。”译文 :没有钱的秀才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品德高尚的王子用重礼款待宾客。二、自作自受释义: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他这会子不说保养着些,还要捉弄人;明儿病了,叫他自作自受。三、一鼓作气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 :男子汉在战场上,最主要是勇气。第一次击鼓的时候勇气最佳,第二次击鼓勇气就比第一次弱,第三次击鼓就没有勇气了。四、矫揉造作 [ jiǎo róu zào zuò ] 释义:形容装腔作势,极不自然。矫:使曲的变直。揉:使直的变曲。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一回:“黛玉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五、作茧自缚 释义: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出自:宋·陆游《剑南诗稿·书叹》:“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译文:人的一生就像是春天的蚕一般,自己吐丝把自己裹在里面。

带成的成语有哪些

带过与成的bai成语有:过目成诵[ guòdu mù chéng sòng ]

解释zhi:成诵:能背dao诵。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形专容记忆力强。属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

译文:耳朵听过一次就会背,眼睛看过一次就不会忘记。

近义词:一目十行、目即成诵、过目不忘、一览成诵

扩展资料

过目成诵的近义词

一、一目十行[ yī mù shí háng ]

解释: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出自:宋·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译文:凌晨三点等候,一目十去读书

二、过目不忘[ guò mù bù wàng ]

解释: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育,过目不忘。”

译文:耳朵听过一次就会背,眼睛看过一次就不会忘记。

带是的成语有哪些

1、比比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66303061皆是成语拼音:bǐ bǐ jiē shì成语解释:比比:一个挨一个;引申为处处;到处;皆:全部。形容某种东西到处都是;很多。成语出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自后世恶直好佞,以直言贾祸者比比皆是。”2、百无一是成语拼音:bǎi wú yī shì成语解释:是:对的;正确的。一点正确的地方也没有。成语出处: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无一是,且朝夕以此相临,极为难处。” 3、俯拾即是成语拼音:fǔ shí jí shì成语解释:俯:低头;弯腰;即:就。一弯腰就可捡得;到处都是。形容为数很多;极容易得到。成语出处: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4、莫衷一是成语拼音:mò zhōng yī shì成语解释:莫:不;还是;衷:折衷;断定;是:对。指不知哪个正确。形容各种意见都有。得不出一致的看法。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5、大是大非成语拼音:dà shì dà fēi成语解释:是:正确;非:错误。原则性的重大是非问题;多指政治方面的。成语出处:徐迟《歌德巴赫猜想》:“一页一页的历史写出来了,大是大非,终于有了无私的公论。”

带自的成语有哪些

安闲自得2113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5261安静清闲,感到4102非常舒适1653。 安闲自在 安静清闲,自回由答自在。形容清闲无事。 按行自抑 按:克制。约束自己的行为。 昂然自得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指大模大样,满不在乎的样子。 傲睨自若 睨:斜视。自若:指满不在乎。形容自高自大、藐视一切的样子。 跋扈自恣 形容为所欲为,无所忌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