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夷开头的成语
夷险一2113致 [ yí xiǎn yī zhì5261 ]出 处《抱朴子》:4102“竭身命以列国,经夷险而1653一节者,忠臣也回。”答 例 句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者。 唐·白居易夷齐让国 [ yí qí ràng guó ]出 处:史记·伯夷列传释义成语,讲的是神秘而古老的孤竹国有个夷齐让国的美丽传说。国君墨胎氏——也称墨姓,东周初期,先君有名初字子朝的国君生有几个公子,太子伯夷、三公子叔齐。墨初君主曾遗嘱移位叔齐,为弟的却遵从长幼有序请兄长伯夷登基。伯夷父命难违奔逃;叔齐仍不肯继位跟随兄长一起离开了孤竹国。他俩原是奔周王西伯姬昌,半路正碰上武王伐纣,兄弟跪地叩拜,力谏武王不可以下犯上,险些成了刀下冤魂。为了表示自己对商礼的推崇,发誓不吃周朝粮食而饿死首阳山中。 夷险一节 [ yí xiǎn yī jié ] 基本释义 夷:平安;节:节操。不论处于顺境或是逆境,节操均不变如一。 出 处《抱朴子》:“竭身命以列国,经夷险而一节者,忠臣也。” 例 句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 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
带夷的成语有哪些
毁宗夷族bai毁宗夷族夷险一致以夷du伐夷伤夷zhidao折衄江左夷吾专夷然自若夷险一节赴险如夷不夷属不惠履险如夷出夷入险匪夷匪惠处之夷然以夷制夷等夷之志朝夷暮跖化险为夷用夏变夷履险若夷以夷治夷匪夷所思以夷攻夷视险若夷夷齐让国急病让夷詈夷为跖河溓海夷鄙夷不屑等夷之心芟夷大难塞井夷灶蛮夷大长视险如夷行比伯夷夷险一致以夷伐夷伤夷折衄江左夷吾夷然自若夷险一节赴险如夷不夷不惠履险如夷出夷入险匪夷匪惠
夷字开头的成语
夷险一致、夷险一节、夷为平地、夷然不屑、夷狄腥膻一、夷险一致 [ yí xiǎn yī zhì ] 解释e5a48de588b6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53961:夷:平安。不论处于顺境或是逆境,节操均不变如一。出自:东晋 葛洪《抱朴子》:“竭身命以列国,经夷险而一节者,忠臣也。”译文:竭尽生命以列国,经过艰险而一节的,忠臣啊。二、夷险一节 [ yí xiǎn yī jié ] 解释:夷:平安;节:节操。不论处于顺境或是逆境,节操均不变如一。出自: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 译文:所以能够出将入相,为王室辛劳,不论处于顺境或是逆境,节操均不变如一。三、夷为平地 [ yí wéi píng dì ] 解释:铲平使成一块平地。出自:海岩《死于青春》:“有人说唐山现已夷为平地,百万之众无一幸存。”四、夷然不屑 [ yí rán bù xiè ]解释:夷然:泰然;不屑:轻视。心中泰然,毫不在意。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深公得此义,夷然不屑。”译文:深公得到这个消息,心中泰然,毫不在意。五、夷狄腥膻 [ yí dí xīng shān ] 解释: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出自: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实录》:“胡元入主中国,夷狄腥膻,污染华夏,学校废驰,人纪荡然。”译文:胡元进入中原,夷狄族人身上不好之处,污染了华夏大地,学校废弃,人伦纲纪荡然无存
含有夷字的成语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2113平常。指言谈5261行动离奇古怪,不是4102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1653象的。 赴险如夷 赴:投身进去;险:危险;如:像;夷:平坦。走向危险的道路,看作像平坦的大道。形容不避艰险。 化险为夷 险:险阻;夷:平坦。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 履险如夷 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 以夷伐夷 夷:旧指外族或外国。指在军事上利用对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冲突,削弱力量。
带夷的成语有哪些
毁宗夷族2113 毁宗夷5261族 夷险一致以夷伐夷伤夷折衄江左夷吾夷然4102自若夷险一节赴险如夷不夷不1653惠履险如夷出夷入险匪夷匪惠处之夷然以夷制夷等夷之志朝夷暮跖化险为夷用夏变夷履险若夷以夷治夷匪夷所思以夷攻夷视险若夷夷齐让国急病让夷詈夷为跖河溓海夷鄙夷不屑等夷之心芟夷大难塞井夷灶蛮夷大长视险如夷行比伯夷夷险一致以夷伐夷伤夷折衄江左夷吾夷然自若夷险一节赴险如夷不夷不惠履险如夷出夷入险匪夷匪惠
带有夷字的成语
成语(点击查看详解2113) 解释 鄙夷不屑 鄙夷:轻视,看不5261起;不屑:认为不4102值得。轻视,看不起 詈夷为跖 詈:咒骂;1653夷:伯夷;跖:盗跖。指将伯夷责骂为盗跖。比喻颠倒黑白,诬蔑好人 不夷不惠 夷:指伯夷;惠:指柳下惠。不做伯夷也不学柳下惠。比喻折衷而不偏激。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赴险如夷 赴:投身进去;险:危险;如:像;夷:平坦。走向危险的道路,看作像平坦的大道。形容不避艰险。 化险为夷 险:险阻;夷:平坦。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 履险如夷 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 以夷伐夷 夷:旧指外族或外国。指在军事上利用对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冲突,削弱力量。 出夷入险 出入于安危之中。 河溓海夷 犹言河清海晏。 江左夷吾 《晋书·温峤传》:“于时江左草创,纲维未举,峤殊以为忧。及见王导共谈,欢然曰:‘江左自有管夷吾,吾复何虑!’”管夷吾,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相齐桓公成霸业。后来诗文中多以“江左夷吾”称许有辅国救民之才的人。 履险若夷 见“履险如夷”。 塞井夷灶 填井平灶。谓作好布阵的准备。亦表示决心战斗,义无反顾。 视险如夷 夷:平坦。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 视险若夷 见“视险如夷”。 夷然自若 指神态镇定,与平常一样。 以夷攻夷 ①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②晚清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以夷制夷 夷:外族。利用外族和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 用夏变夷 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朝夷暮跖 早晨被誉为伯夷,晚上被贬作盗跖。形容时论毁誉多变。 毁宗夷族 〖解释〗把同宗簇的人都杀死。 急病让夷 〖解释〗犹今言将困难留给自己,将方便让给别人。 以夷治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