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地图然后上面一个老和郭子然后一个圆圈中间一点红色的打一成语
成语可圈可点古代用加圆圈或点表示文章的句读,圈点也常加在字句的旁边,表示精彩或重要。可圈可点即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也引申为事物值得称赞。
来自先秦的成语
运斤成2113风 惠子是庄子的朋友,也是辩论对手5261.两个人经常为了:"一尺之捶,日取其半4102,万世不绝"等观点相互争1653论.惠子死后,庄子去送葬,回头对门徒说:"楚国郢都有个人捣石灰时把一滴泥土溅到了鼻尖上,这滴泥土就象苍蝇翅膀一样薄.捣石灰的人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一把大板斧,挥得呼呼作响,若无其事地随手一斧劈了下去,把那一滴泥土完全削去,但鼻子却没有丝毫损伤.捣石灰的人站着神色不变.宋元君听说了这件事,就把匠石找来,说:'你能不能给我表演一下?'匠石说:'我过去可以这么削,但现在不行了.因为能站着让我用斧子劈去泥点的人已经死了.'自从惠子去世,我就没有对手了,没有可以推心置腹谈论的对象了." 所以在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对手正是自己的知音.匠石能够运斤成风,需要胆大的郢都人配合.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伯牙正在弹琴的时候,忽然想到了山岭,在一边听着的钟子期就说:"你的琴声仿佛是巍峨的高山." 伯牙忽然又想到了河流,钟子期就说:"你的琴声仿佛是潺潺的流水." 钟子期死后,伯牙把琴砸了,说:"我再也不弹琴了,因为我再也找不到钟子期这样的知音了." 三国时候,蜀国大臣李严犯了罪,丞相诸葛亮将他撤职,流放到边远的地方.诸葛亮死后,李严嚎啕大哭,说:"诸葛亮虽然撤了我的职,但是他了解我,知道我的才能,如果他活着,说不定哪天就会重新重用我.现在他死了,还有谁能够了解我呢!"在李严的心目中,诸葛亮始终是他的知音. 唐朝韩愈曾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的国家的经济建设,既需要千里马,更需要伯乐.匠石虽然有运斤成风的本事,没有捣石灰的人配合也无法表演.所以,有了伯乐的慧眼,有了捣石灰的人配合,千里马才能各尽其才,匠石才能运斤成风.企业才能兴旺,国家才能富强.有一个国营企业的领导,曾对下属说:"你即使有天大的本事,如果不和我搞好关系,我也不会用你,你就施展不开.你别忘了谁在代表组织,谁在给你写评语."呜呼!代表组织、写评语的人如果是这种观点,又怎么能指望下属人尽其才,又怎么能使企业不断发展呢?国营企业改革的难点,也许就在这儿吧. 每况愈下战国时有一个叫东郭子的人,听说庄子对“道”很有研究,就去向庄子请教,问他“道”到底在什么地方. 庄子说:“我讲的‘道’各处都有,无处不在.” “那请您具体指明它在哪些地方,可以吗?”东郭子非常客气. 庄子不加思索:“在蚂蚁洞里.” 东郭子非常奇怪:“道,是很高尚的东西,怎么会存在于这么卑下的地方?” 庄子又说:“‘道’,在稗草、砖瓦碎石之中.” “这不是愈加卑下了吗?”东郭子更为奇怪. 庄子继续说:“我的‘道’在屎尿之中!” 东郭子听庄子越说越低下,心里很不高兴. 庄子这才向解释:“要满足您的要求,把‘道’的本质说明白,就得像在集市上检查猪的肥瘦一样,愈是猪的下部,愈能看出猪的肥瘦.因为猪腿的下部是最难长膘的,如果腿部也长满肉,其他部位当然更肥了.所以,我今天告诉您‘道’所在的地方,尽是卑贱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有‘道’,那么‘道’存在于其他的地方,也就不言自明了.” “噢,原来是这样.”东郭子很佩服庄子的才学.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知北游》.原来的意思是说,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来意思逐渐转变为表示情况越来越糟糕的意思.
成语什么每什么
没有“什么每什么”的成语,所有含梅的成语如下: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56462341、每况愈下成语: 每况愈下拼音: měi kuàng yù xià解释: 越往下越明显。表示情况越来越坏。出处: 《庄子·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希也,每下愈况。”举例造句: 下品中的魏武帝,更真是每况愈下:“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仅仅这样的十个字而已。 郭沫若《论曹植》拼音代码: mkyx近义词: 江河日下、日暮途穷反义词: 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歇后语: 午后见阳光灯谜: 越来越差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走下坡路英文: go down the drain故事: 战国时期,东郭子问道家代表人庄周,“道”是什么,到底在什么地方。庄子说道在蚂蚁洞里,东郭子不明白,再问,庄子说道存在于野草、砖瓦、碎石里。东郭子说怎么道会越来越卑下,庄子说道就在于那些卑微低贱的地方2、每饭不忘成语: 每饭不忘拼音: měi fàn bù wàng解释: 指时刻不忘。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袪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举例造句: 人但知杜少陵每饭不忘君,耳不知其于友朋、弟妹、夫妻、儿女间,何在不一往情深耶? 清·袁枚《随园诗话》第14卷拼音代码: mfbw近义词: 时刻不忘3、每下愈况成语: 每下愈况拼音: měi xià yù kuàng解释: 越往下越明显。表示情况越来越坏。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稀也,每下愈况。”举例造句: 然每下愈况,动以附会为能,转使历史真象,隐而不彰。 清·吴趼人《<两晋演义>序》拼音代码: mxyk近义词: 每况愈下、江河日下反义词: 蒸蒸日上
庄子的故事或成语
《庄子》里的2113成语故事有:朝三暮四、鹏程5261万里、东施效颦、井4102底之蛙、相濡1653以沫等。
一、朝三暮四
1、成语解释:聪明的人善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办事反复无常,经常变卦。
2、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3、白话释义:养猴人给猴子分橡子,说:“早上分给三升,晚上分给四升”。猴子们听了非常愤怒。养猴人便改口说 :“那么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吧。”猴子们听了都高兴起来。
二、鹏程万里
1、成语解释: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这个成语比喻前程远大。
2、成语出处:《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白话释义:鹏鸟迁徙时,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鹏鸟奋起而飞,旋转扶摇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
三、东施效颦
1、成语解释:一味的去模仿别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2、成语出处:《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3、白话释义:从前西施心口疼痛而皱着眉头在邻里间行走,邻里的一个丑女人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回去后也在邻里间捂着胸口皱着眉头。邻里的有钱人看见了,紧闭家门而不出;贫穷的人看见了,带着妻儿子女远远地跑开了。
四、井底之蛙
1、成语解释:比喻见识短浅,却又妄自尊大。
2、成语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3、白话释义:井里的蛤蟆你和它讲海多大讲不通,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
五、相濡以沫
1、成语解释: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2、成语出处:《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3、白话释义: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朝夕相处,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忍受着对方的吹气,忍受着一转身便擦到各自身体的痛楚。此时,两条鱼便不禁缅怀昔日在江河湖水里各自独享自由自在快乐的生活。
从竹林七贤衍生的成语。 20个以上就采纳。并且注明是谁。
1、半信半2113疑 原为“半信半不信”。三国魏嵇康《答5261张辽叔释难宅4102无吉凶摄生论》中有:“苟卜1653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为半信半不信耶?”人们逐渐将“不信”改为“疑”,使这一成语更加规整。半信半疑指对人对事不能肯定,持怀疑态度。2、长林丰草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有:“此犹禽鹿,少见训育……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借指隐居、适宜生活之地,也比喻嵇康隐居不仕、不与司马氏合作的坚定意志。3、才长识寡 原为“才多识寡”。南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中有:“嵇康游于汲郡山中,遇道士孙登,遂与之游。康临去,登曰:‘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指人善于治学,不善治身。嵇康在辉县一带遇到孙登,与他同游相处多日,平时并无多语;临分别时,孙登曾对嵇康语重心长地说了一番话,但这话没起太大作用,大致是嵇康的性情决定的。因为人的性格不容易被改变。4、蹉跎岁月 三国魏阮籍《咏怀诗(第七)》中有:“白日忽蹉跎,驱马复来归。”指虚度了大好时光。光阴易逝,世事难料。5、得意忘形 《晋书·阮籍传》中有:“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指人高兴失去常态。得意忘形是人的一种兴奋状态。6、堆案盈机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有:“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愈自勉强,则不能久。”指书籍、文件或材料堆积得又多又杂。7、犊鼻高挂 又引出“聊复尔耳”、“南阮北阮”。三国时期魏国人阮咸,字仲容,侨居山阳多年,竹林七贤之一。家居于道南,其他阮姓居道北。南阮贫,北阮都很富。农历七月七,北阮晒衣物,都是绫罗绸缎。阮咸用竹竿挂大布犊鼻裈(农村人穿的粗布免裆裤头)于中庭。有人讥笑他寒碜。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即跟势利、不能免俗的人,有什么好说的!)”指将不该显露的东西显露出来或指甘于清贫,不卑不亢,不与世间恶俗同流合污的人士。8、法常评酒 释法常,河阳人,喜嗜酒,常醉,醉则大睡,醒后即吟“优游曲世界,烂漫枕神仙。”对人说:“酒天虚无,酒地绵邈,酒国安恬,无君臣贵贱之拘,无财利之图,无刑罚之避,陶陶焉,荡荡焉,乐其可得而量也,转而入于飞蝶都,则又蒙腾浩渺而不思觉也。”释法常当是焦作地区有史记载的 “酒中仙客”之一。9、广陵散绝南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中有:“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广陵散》源于广陵地区(今安徽寿县一带),民间乐曲,长45个乐段,隋以前的乐谱,写春秋战国时期“聂政刺韩”故事,聂政受韩国大臣严遂之托,刺杀韩国权相韩傀。“广陵散绝”引指某种学问、技艺失落或某种传统中断,后继乏人;“广陵散绝”何尝不是指曹魏政权的中坚力量在与司马氏的斗争中倒掉、彻底垮台?10、广武之叹《晋书·阮籍传》裴松子注引东晋孙盛《魏氏春秋》、《三国志·魏书·阮籍传》中有:“(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区,乃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乎!’”指触景生情,感叹当时缺乏能人,使徒有虚名者得逞于世;隐喻庸人得志。11、鹤立鸡群三国时期魏国,嵇康(字叔夜)身高七尺,伟岸俊爽,才华横溢,时人称之“龙章凤姿”。当时,有人对王戎说:“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王戎说:“您还没见过他父亲(嵇康)呢。”山涛曾说:“嵇叔夜的为人,像山岩上的孤松独立;他醉的时候,又像玉山将崩倒。”即“玉山崩颓”。“鹤立鸡群”指象鹤站立在鸡群中那么显眼。借喻人的仪表和才能出众。12、黄公酒垆 南北朝宋刘庆义《世说新语·伤逝》中有:王戎“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指景在人去、伤逝忆旧的言辞、情绪和代名词。13、借酒浇愁 原为“酒浇垒块”。东晋郭澄之《郭子》中有:“王孝伯问王大:‘阮籍何如司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指借喝酒排解心中对时事的忧闷、郁结。14、嵇康锻铁 三国时期魏国,嵇康手艺灵巧,善锻铁。住宅边流水环绕一棵大柳树,家人邻居常在树下闲戏,嵇康在树下打铁。家里不富裕,但有人要求打铁具,嵇康欣然应允,却少收钱。亲友旧交带着酒肉、澄沙糕来到这里,嵇康就与他们一起畅饮、交谈,直到吃喝完毕。“嵇康锻铁”指闲适和谐、自食其力的田园生活,短暂的、令人难忘的生活片段。15、嵇康疏懒 三国时期魏国,嵇康的《与山居源绝交书》中有:“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一月常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还有“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几。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当时,山涛由选曹郎升迁它职,想举荐嵇康替代自己原来的官职,嵇康做《与山居源绝交书》予以拒绝。说自己庸俗不堪,不敢轻视朝廷,怕辱没了大将军,其实是说自己不宜、不愿、不想、不屑参与时政。嵇康疏于写书、洗漱、交际,是不愿出仕的借口。其实,他不是真心与山涛(字巨源)绝交,而是与不相符合的思想绝交,与不相符合的时政、世故、礼教绝交。16、鸠醴漏脯 三国魏嵇康《卜疑》中有:“故嗜酒者自抑于鸠醴,贪食者忍饥于漏脯,知吉凶之理,故背之不惑,弃之不疑也。”指特别爱喝酒的人不会喝毒酒和贪吃的人不会吃地上掉的、变质不好的食物,指人有认识、有感情、有智慧,不会只图眼前的享受而不顾后果。17、刘伶嗜醉也称“刘伶五斗”、“枕麹(曲)刘生”。三国时期,魏国沛郡人刘伶,字伯伦,侨居山阳多年,竹林七贤之一。恋酒放达,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常乘鹿车,跟从荷锸随身,遨游一世。刘伶以天地为一朝,万年为须臾,日月为门窗,荒野为庭院。行无踪迹,居无定所,天为幕、地为席,枕麹(曲)藉糟,无思虑,乐陶陶。用一副纵情自然、酣畅无忧的胸怀、态度对待世界。堪称“酒中仙客”之一。18、龙骧虎步三国魏嵇康《卜疑》中有:“······宁如市南子之神勇内固、山渊其志乎?将如毛公蔺生之龙骧虎步、慕为壮士乎?······”指人正气凛然、威武雄壮。 《“竹林七贤”引出的成语》有十二个成语是和竹林七贤相关的:璞玉浑金、鹤立鸡群、卿卿我我、得意忘形、玉山自倒、鹤立鸡群、卿卿我我、禽兽不如、得意忘形、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遭人白眼,其中鹤立鸡群和得意忘形和上面是重复的。 “竹林七贤”引出的成语说起“竹林七贤”,在魏晋时期可谓赫赫有名,他们分别是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以及阮籍、阮咸叔侄。因其七人经常在一片竹林(位于今云台山景区百家岩一带)里相聚,一同纵酒狂歌,做诗弹琴,故称“竹林七贤”。可能你不知道,璞玉浑金、鹤立鸡群、卿卿我我、得意忘形等很多成语都是从“竹林七贤”口中代代相传的。故事先由“七贤”中的山涛说起,因为他是我们的老乡——焦作武陟县人。山涛,字巨源,年轻时就性格耿直,器量宽宏。当时司马氏和曹魏争夺政权,社会动荡不安,政治黑暗腐败。他不愿卷入官场因而隐居洁身自好,跟嵇康、阮籍、王戎等人意气相投,一起作“竹林之游”,共同研究老子、庄子的道家学说。王戎称赞他说:“山涛这个人就像是璞玉浑金,人人都赞赏它宝贵,却又不知怎样形容它的素质。“璞玉浑金”的意思是说,未经雕琢的玉、”未经冶炼的金子,天然美质,没有加以人工的修饰。山涛直到四十岁时才出来做了郡的主簿、功曹,直至推举为孝廉。司马懿的妻子穆氏是他的表姑,因而司马师掌权时就让司隶推举他为秀才,任为郎中,不久又升任赵国相、尚书吏部郎。司马昭曾写信给他说:“您任职公正清廉,情操高雅超出世人。我想您必定手头困窘用度缺乏,现在派人送去钱二十万,谷二百斛。”司马昭做了大将军后,又委任山涛为大将军从事中郎。这时,山涛就举荐好友嵇康接替自己尚书吏部郎的职位。再说嵇康,字叔夜,三国末期谯郡(今安徽省宿县西南)人,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他才华卓越,志向高远,刚直豪迈但不合群。嵇康长得身高七尺八寸,不喜欢修饰,风度姿态特别秀美。见到他的人都赞叹说:“风度潇洒就像松树下的风,清高而舒缓绵长。”山涛称赞他说:“嵇叔夜魁梧挺拔,就像独立的孤松;‘其醉也,傀峨若玉山之将崩(他的醉态,就像雄伟高大的玉山将要倒下来似的。’”)。“玉山自倒”这句成语由此而出,形容人喝醉酒的样子。嵇康年轻时就勤奋好学,博览群书,长大后特别喜欢老庄之道,蔑视世俗的礼法,淡泊名利,清心寡欲,豁达狂放。王戎说,他和嵇康一起生活在山阳二十年,从来没有看见过嵇康流露出欢喜或恼怒的神色。嵇康是曹魏宗室的女婿,任过中散大夫。他因愤慨于司马氏篡政夺权,所以绝意仕进,寄情山水,弹琴咏诗。当山涛举荐他任尚书吏部郎时,他严词拒绝,并为此写了一封信跟山涛绝交,这就是文学史上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信中列举了“必不堪者”七条,条条针对司马氏愚弄百姓的陈腐而虚伪的礼教,文辞迂回犀利,极尽嘲讽之能事;又举了“甚不可者”两条,进一步表达了对当时礼法的蔑视,那“非汤、武而薄周、孔”的措辞,尤其激烈大胆,充分表现了嵇康那种放任旷达、嫉恶如仇的性格。如此一来,当然触怒了司马氏,再加上钟会的蓄意陷害,嵇康最终被司马昭下令杀害。当他在洛阳东市受刑的时候,神色不变,淡定自若,取琴弹奏乐曲《广陵散》,乐声激扬震撼,此情此景,令人肝肠寸断!一曲奏完,嵇康说:“当年袁孝尼曾经向我请求学习这首曲子,我吝惜守秘,不肯传给他。《广陵散》于今绝矣。”天籁之音,至此成为“绝响”“绝响”一词在今天泛称学问或技艺的失传。山涛与司马昭父子、嵇康父子均有不解之缘。早先,司马师死后,没有儿子,司马昭把次子司马攸过继过去。司马昭被封为晋王,要立太子,他问裴秀说:“这事业是我哥哥所创,还没有成功他就去世了,我只不过是接过手来罢了。所以我想立攸做太子,把事业交还给哥哥,您看怎么样?”裴秀认为不妥。司马昭又问山涛。山涛回答说:“废长立幼,违礼不祥。”意思是废掉长子立小儿子,是违反礼法不吉祥的,国家的危险常常就从这里孕育发生。司马昭这才决心立长子司马炎为太子。司马炎受禅做了皇帝,就是晋武帝,任命山涛就任大鸿胪,封为新沓伯。后来,山涛出任冀州刺史兼宁远将军。晋武帝咸宁年间,山涛升任尚书仆射,兼侍中,主持吏部,掌管官员的提拔任命。每逢有一个官职出缺,他往往拟出几个人的名单,由晋武帝挑选任用。对于每个人的品行才干,他都一一出题考察,当时人称为“山公启事”。山涛在任上努力寻访搜罗贤能,从隐居被埋没的人士中选拔人才,经他推荐的三十多人,都在当时出人头地,其中就有嵇康之子嵇绍。嵇绍,字延祖,十岁那年父亲被害,他与母亲隐居读书,侍奉母亲殷勤周到。山涛深知其才,便这样向晋武帝推荐道:《书经·康诰》有“这样的话:‘父子有罪也不相牵连。’嵇绍的贤能比得上古人谷阝缺,应当加以任命,聘为秘书郎。”晋武帝对山涛说:“按你说的,都可以做秘书丞了,哪能只做个郎官呢?”于是下诏书征召嵇绍,入朝为秘书丞。嵇绍刚入京城,就有人对王戎说:“昨天在人群中头一次看见嵇绍,精神饱满,气度不凡,像野鹤站在鸡群中。”王戎说:“那是你没有见过他父亲嵇康,人家都称赞是玉山孤松哩。“鹤立鸡群”这句成语源出此处,比喻人的仪表才能超群出众。”嵇绍多次升官,被任为汝阳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顾很是器重他,常常说:“如果让嵇绍做吏部尚书,天下就不会有被遗弃没有受录用的人才了。”嵇绍担任徐州刺史时,石崇做都督,虽然性情骄横凶暴,可是嵇绍按正道规矩相待,因而石崇也很尊敬他。晋惠帝元康初年,嵇绍入朝担任给事黄门侍郎。当时侍中贾谧是贾后的外家国戚,极受荣宠,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许多官员都争着巴结投其门下。贾谧要求和嵇绍结交为朋友,嵇绍拒绝了他,连信也不回。后来贾后垮台,贾谧被杀,嵇绍因为不阿附贾后一党,被封为弋阳子,升任散骑常侍,再升为侍中。晋惠帝司马衷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七月,“八王之乱”激战正酣,东海王司马越挟皇帝和文武百官讨伐成都王司马颖。荡阴之战,朝廷军队大败,百官和侍卫全部溃散,自顾逃命去了。只有嵇绍一人保护着晋惠帝,敌军冲过来,飞箭如雨,嵇绍奋不顾身遮挡着皇帝,被杀于晋惠帝身旁,血溅惠帝的衣裳。待事情平定后,手下人要洗这件龙袍,晋惠帝悲哀地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掉它。”嵇绍如此大义凛然,至今仍值得我们后人景仰。前面数次提到王戎,现在该说一说了。王戎,字浚冲,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县)人。父亲王浑任凉州刺史,封为贞陵亭侯,是阮籍的朋友。王戎从小就很聪明,七岁时,就不盲目地跟其他孩子哄抢路边李树上的李子,因为他知道李树在路旁生长却能留下许多果子,一定是苦涩的。阮籍每次探访他父亲王浑,一会儿就离开;去看望王戎,总是交谈很久才出来。当时,王戎才十五岁,比阮籍小二十岁,二人竟成忘年交。阮籍对王浑说:“浚冲高明的见识,不属于您这一流的人物,跟您谈古论今,不如跟他谈。”于是王戎就常常跟阮籍等人相聚,成为“竹林七贤”中最年轻的一位。王浑病死在凉州刺史的任上,部属官员赠送的赙仪有几百万,王戎推辞不肯接受,因此受人敬重,名声远播。随即他承袭了父亲的爵位,被聘为相国的属官(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等官职)。镇西将军钟会统兵讨伐蜀国,临行前去拜访王戎,向他征求意见。他说:“道家有这样一句话,有作为却不自恃。这道理是说,并非成就功勋难,保持功勋才真正难啊。”后来钟会攻下蜀国,竟野心勃发,想拥兵割据叛乱而被杀。朝廷的士大夫议论起这事,都认为王戎有远见卓识。晋武帝咸宁年间,王戎升为豫州刺史,担任建威将军,奉命讨伐吴国,进攻武昌,吴将杨雍等纷纷率领部下投降。王戎指挥大军挺进长江,吴将孟泰献出蕲春、邾县二城投降。吴国平定后,王戎晋爵为安丰县侯,王戎后来做到尚书左仆射兼管吏部,还升任司徒,位列三公,但却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古代时,“卿”字多用于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王戎的妻子却经常用“卿”称呼王戎。起初王戎听了很不自在,提出意见说:“女人用‘卿’来称呼丈夫,按礼法来说是不恭敬的。以后可不要这样了。”他妻子回答说:“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亲昵你,疼爱你,因此用卿来称呼你。我不用卿来称呼你,谁有资格用卿来称呼你)?”王戎听后一笑,就随她去了。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一句成语“卿卿我我”,形容男女间的相爱。最后,要着重说一说阮籍,他留下的典故最多,也是“竹林七贤”中最疯疯癫癫的一个。阮籍,字嗣宗,三国末期晋朝初年陈留郡尉氏县(今河南省尉氏县)人,当时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傲世俗儒,放荡不羁。有时在家里读书,数日不出门;有时出外游山玩水,几天都不回家;有时独自驾着车子随意地走,不管路径,待到车子走到没路可走时,他就大哭一番往回走。《晋书·阮籍传》说他“当其得意,忽忘形骸(当他高兴到极点时,甚至忘记了自身的存在)”可见他是一个多么随心所欲的人。其实阮籍不但有才华,有见识,而且也有过济世利民的抱负。但是魏晋之际,天下大乱,正直的人很少能保住身家性命,阮籍对此非常不满,因此不想参与政事,愤世嫉俗,装痴作呆。曹爽做魏国辅政大臣时,召他做参军,他借口有病推辞不就职,躲在乡里。一年多后,曹爽一伙被诛杀灭族,当时的人都佩服他有远见。司马懿和司马师掌权时,都任命他做从事中郎。曹髦做皇帝时,封他为关内侯,升散骑常侍。他听说步兵营厨子善于酿酒,并贮存有酒三百斛,就设法求得做了步兵校尉,为的是能天天喝个够。司马昭曾经想为儿子司马炎(即晋武帝)向阮籍求亲,阮籍喝得烂醉如泥,一连六十天。司马昭谈不上话,只好作罢。钟会曾多次拿时事问阮籍,想从他的回话中挑出毛病来陷害他,而他都因为喝得沉沉大醉而幸免。有一回,在司马昭的大将军府中,听见有关官员报告说,有个做儿子的杀了母亲。阮籍感叹说:“嘻!杀父亲还可以,竟然杀母亲!”满座的人都怪他失言。司马昭说:“杀父亲,在天下是罪大恶极的事,你怎么认为可以呢?”阮籍说:“禽兽只知谁是母亲却不知父亲。杀父亲,属于禽兽一类。杀母亲,连禽兽也不如了。”众人叹服。这也是成语“禽兽不如”的由来。阮籍爱作“青白眼”“青眼”就是黑眼,两眼正视,眼睛黑的多就是“青眼”。两眼斜视,眼睛白的多就是“白眼”。阮籍对讲究礼法的庸俗的人很鄙视,常常用白眼去对待。阮籍母亲去世,嵇喜去吊丧,阮籍给予“白眼”,嵇喜很不高兴地走了。随后嵇喜的弟弟嵇康带着酒挟着琴去探问,阮籍很高兴,就“青眼”对待。有一次,他登上广武城,观看当年楚(项羽)汉(刘邦)交战的地方,怀古伤今,无限感慨,叹道:“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时没有英雄,叫这小子成了气候)”表示了他对刘邦人品的轻蔑。后人根据阮籍的故事,引申出几句成语。一句是“得意忘形”。把心思放在所得上而忘记了自己所处的地位。后来多用以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一句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表示某个人物的出名主要由于时势造成,而非由于才能出众。另外,表示感谢人家的赏识,叫“垂青”或“青睐”;被人瞧不起,叫“遭人白眼”。至此,“竹林七贤”留给我们的成语故事说完了,故事虽然已十分久远,但今天读来仍令人感慨万千,情难自禁。他们为中华文化留下的精辟词语,也将会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给予人们启迪和教育。
查询四个字成语
没有含有查询四个字成语查四个字成语 :明查暗访、查无实据、瓦查尿溺、内查外调、没查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