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由多少个字组成?
成语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五字成语,六字成语等,一直到十三字,大多由四字组成。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成语如何组成?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 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成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语。成语多由四个字组成,但也有三个字或四个字以上的。成语的来源有以下几种: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头俗语。
成语结构
第一种分析: “成语”是熟语的一种,它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定型的短语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内涵丰富。 一、数字组成的成语。 如:一穷二白、二话不说、三头六臂、四平八稳、五湖四海、六神无主、七拼八凑、八面玲珑、九死一生、十面埋伏、百孔千疮、千变万化、万无一失。 二巧用近义词。 1、 第一、三个字互为近义词。如家喻户晓、歪风邪气、摩拳擦掌等。 2、 第二、四个字互为近义词。如千言万语、一干二净、穷凶极恶等。 3、 前两个字互为近义词。如:门户之见、肝胆相照等。 4、 后两个字互为近义词。如:另起炉灶、金碧辉煌等。 三、巧用反义词。 1、 第一、三个字互为反义词。如:大同小异、无独有偶、凶多吉少等。 2、 第二、四个字互为反义词。如:说长道短、行远自迩、改邪归正等。 3、 前两个字互为反义词。如:表里如一、远近闻名、本末倒置等。 4、 后两个字互为反义词。如:不相上下、不知好歹、颠倒是非等。 5、 前后两个字互为反义词。如:古今中外、悲欢离合、生死存亡等。 四、 第一、二个字是叠词。如:泛泛而谈、奄奄一息、津津有味等。 五、 第三、四个字是叠词。如:忠心耿耿、神采奕奕、虎视眈眈等。 六、 前后两字均是叠词。如:清清楚楚、吞吞吐吐、浑浑噩噩等。 第二种分析: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四字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 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 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 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 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 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 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
组成十个成语
囫囵吞枣 插翅难逃牛鬼蛇神 见风使舵落叶知秋 一毛不拔滴水成冰 名扬四海环肥燕瘦 称心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