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问答 > 正文

忽然明白的成语 表示突然明白的成语

表示突然明白的成语

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茅塞顿开、醍醐灌顶、大彻大悟等。1、如梦初醒解释:象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寡人闻仲之言,如梦初醒。”译文:我听说管仲的话,如同梦中醒来。2、恍然大悟解释: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简蒙指教,豁然大悟。”译文:简承蒙指教,恍然大悟。3、茅塞顿开解释: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出自:《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译文:山路的小路上,介绍才能成为路;为间不用,那茅草堵塞了。4、醍醐灌顶解释: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出自:唐·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译文:怎么知道有醍醐灌顶,能让清凉头不热。5、大彻大悟解释: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出自:元·郑德辉《伊尹耕莘》楔子:“盖凡升天之时,先参贫道,授与仙诀,大彻大悟后,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观元始。”译文:这是因为升天的时候,我先参考,教授和仙诀,大彻大悟之后,方能登九天朝真来看元始。

形容忽然明白了的成语

鄱然醒悟 茅塞顿开 顿开茅塞 一言点醒梦中人 通彻心扉 水落石出 鄱然醒悟恍然大悟

形容忽然明白的成语

形容醒悟的成语 :恍然大悟、茅塞顿开、醍醐灌顶、大彻大悟、如梦初醒、水落石出、豁然开朗、金篦刮目恍然大悟 [huǎng rán dà wù] 生词本基本释义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出 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薛)简蒙指教;豁然大悟。”例 句这时我才~,原来昨夜向这里奔驰时,遥望那火的城,火的海,就是这海港的闪光。

形容忽然间明白过来的成语

如梦初醒是吗

心中忽然明白是什么成语

恍然大悟 拼音:huǎngrándà wù 解释: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示例:袁太守和庄太守听了,方才~,彼此相视而笑。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七回 近义词:豁然开朗、如梦初醒、茅塞顿开 反义词:如坐云雾、大惑不解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对某事突然明白豁然开朗 拼音:huò rán kāi lǎng 解释: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极初狭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3356537,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示例:宝玉~笑道:“很是,很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一回 近义词:豁然贯通 反义词:百思莫解、大惑不解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突然领悟了道理如梦初醒 拼音:rú mèng chū xǐng 解释:象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寡人闻仲之言,如梦初醒。” 示例:看了这封信,他才~,方知自己上当受骗。 近义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恍然大悟 反义词:如堕雾中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突然醒悟茅塞顿开 拼音:máo sè dùn kāi 解释: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出处:《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示例:我身无力,我腹无才,得三公之教,~。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 近义词:恍然大悟 反义词:冥顽不灵 歇后语:麻黄汤发汗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忽然开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