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问答 > 正文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

1、三足鼎立成语拼音:sān zú dǐng lì成语解释:鼎:古代烹煮的炊器;圆形;三足;两耳。像三条腿的鼎那样立着。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欲三分鼎,连衡合从,也宜以时定。” 2、七擒七纵成语拼音:qī qín qī zòng成语解释: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3、三顾茅庐成语拼音:sān gù máo lú成语解释: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得陇望蜀成语拼音:dé lǒng wàng shǔ成语解释:陇:古代地名;相当于今甘肃东部;蜀:古代地名;相当于四川中西部。得到了陇地后;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贪心不足。成语出处:《东观汉记 隗嚣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5、舌战群儒成语拼音:shé zhàn qún rú成语解释:舌战:激烈辩论。儒:儒生,旧指读书人。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列举200个《三国演义》里的成语

安身之地、傲慢少礼、傲睨得志、傲睨自若、傲贤慢士、懊悔无及、班师回朝、宝刀不老、饱学之士、倍道而进、秉烛待旦、不成体统、不置褒贬、残暴不仁、苍生涂炭、尺寸可取、赤膊上阵、赤身露体、初出茅庐、村野匹夫、大吉大利、大计小用、大仁大义、大展经纶、刀枪剑戟、得而复失、灯烛辉煌、抵足而眠、恩荣并济、恩怨分明、法不徇情、反败为胜、反戈一击、费力劳心、焚香礼拜、鼓角齐鸣、官轻势微、光辉灿烂、光阴荏苒、鬼神不测、诡计多端、横行无忌、虎入羊群、虎体熊腰、缓兵之计、荒淫无耻、击鼓鸣金、骄兵之计、锦囊妙计、举善荐贤、开基立业、空城计、孔孟之道、宽以待人、狼心狗行、老弱残兵、力排众议、龙肝凤脑、龙肝凤髓、漫山遍野、闷闷不乐、目不邪视、能征惯战、怒目而视、赔了夫人又折兵、泼油救火、器宇轩昂、气宇轩昂、强词夺理、青山不老、情同骨肉、曲意逢迎、忍辱偷生、身不由己、身在曹营心在汉、神鬼莫测、声威大震、尸横遍野、手无寸铁、束手待毙、贪心不足、天愁地惨、徒有虚名、土鸡瓦犬、推诚相见、屯粮积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万死不辞、威风凛凛、无计可施、无名小卒、勿怠勿忘、物伤其类、先礼后兵、笑容可掬、心胆俱裂、心怀叵测、心术不正、胸怀大志、休声美誉、虚废词说、削铁如泥、养精畜锐、摇摇欲坠、一面之词、倚势凌人、引虎自卫、隐介藏形、有机可乘、择主而事、张灯结彩、招兵买马、坐视不救、昂然直入、把薪助火、半筹莫展、背若芒刺、拨云雾见青天、别作良图、兵精粮足、步罡踏斗、才薄智浅、长驱直进、赤身裸体、踌躇不决、初生之犊不惧虎、大雨滂沱、等闲之辈、低头丧气、东荡西除、东冲西突、蠹政病民、反覆无常、犯颜苦谏、放鱼入海、放龙入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封金挂印、奋武扬威、凤毛鸡胆、割恩断义、虎踞鲸吞、荒淫无道、魂亡胆落、金波玉液、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有哪些?

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造句: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草船借箭cǎo chuán jiè jiàn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造句:草船借箭的故事体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望梅止渴wàng méi zhǐ kě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造句:面对理想,我们要鼓足干劲,迎难而上,绝不能望梅止渴。

乐不思蜀lè bù sī shǔ :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造句:久在北京的他有点乐不思蜀了。

老牛舐犊lǎo niú shì dú : 舐:舔;犊:小牛。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造句:天下父母哪有不老牛舐犊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