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的成语有哪些?
背前面后2113(bèi qián miàn hòu):指或当5261面或背后。出自明4102·吴承恩《1653西游记》第八十内五回:“若容是一顿钯打退妖精,你看他得胜而回,争嚷功果;若战他不过,被他拿去,却是我的晦气,背前面后,不知骂了多少弼马温哩!悟净,你休言语,等我去看看。”
光前启后(guāng qián qǐ hòu):犹光前裕后。形容人功业伟大。出自明·王九思《绣停针·寿康对山太史》套曲:“名已就,子亦有。凤毛麟角,光前启后。”
狼前虎后(láng qián hǔ hòu):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比喻坏人接踵而来。出自清·感惺《断头台·党争》:“早知道狼前虎后,一样愤难消。”
通前彻后(tōng qián chè hòu):从开头到结尾。全部,整个。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只是我方才通前彻后一想,这件事,二叔,你老人家料估得防范得计算得都不差。”
光前绝后(guāng qián jué hòu):出自比喻事情做得干净利落,不留痕迹。出自宋·楼钥《跋刘杼山帖》:“平生富藏名流翰墨,而独谓杼山先生之书光前绝后,尤秘宝之。”
前什么后什么的成语
前什么后什么的成语有:前倨后恭、前因后果、前赴后继、前仰后合、前思后想、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46431前呼后拥等。一:前倨后恭[ qián jù hòu gōng ] 1. 解释: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2. 出自:《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俾而后卑也。’”(译文:苏秦问:“嫂子为什么过去那么趾高气扬,而现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3.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贬义二:前因后果[ qián yīn hòu guǒ ] 1. 解释:起因和结果。泛指事情的整个过程。2. 示例:冯德英《迎春花》第二十一章:“振德说完前因后果,深叹一声。”4.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用于人或事物的来历与线索三:前赴后继[ qián fù hòu jì ] 1. 解释: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2. 出自: 艾青 《光的赞歌》四:“光荣属于奋不顾身的人,光荣属于前赴后继的人。”3.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四:前仰后合[ qián yǎng hòu hé ] 1. 解释:身体前后晃动。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2. 出自: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四十回:“把李瓶儿笑的前仰后合。”3. 语法:联合式;作状语、补语;形容站立不稳的样子五:前思后想[ qián sī hòu xiǎng ] 1. 解释:往前想想,再退后想想。形容一再考虑。2.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六回:“他既得失心重,未有不前思后想。”3.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一再考虑六:前呼后拥[ qián hū hòu yōng ] 1. 解释: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2. 出自: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二折:“想为官的前呼后拥,有多少荣耀!”3.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带有前后的成语
前仰后合[qiá抄n yǎng hòu hé] 形容身袭体前后晃动(多指大笑时)bai。也说前俯后合、前du俯后仰。前仆后zhi继[qián pūdao hòu jì] 前边的倒下了,后边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奋战。仆(pū)。前倨后恭[qián jù hòu gōng] 以前傲慢,后来恭顺。《战国策·秦策一》记载,苏秦在秦国游说失败后回家,嫂子不给他做饭。后来,他在赵国做了大官,回家时,嫂子就跪拜在地迎接他。苏秦问道:“嫂何前倨而后卑也?”鞍前马后[ān qián mǎ hòu] 原指跟在官长马前马后的亲随、侍卫。现比喻甘心情愿地服侍有权势的人。前目后凡[qián mù hòu fán] 目:细目;凡:概略。《春秋》的一种笔法,一件事在文中重复出现,对前者详加说明,后者概略叙述。前呼后拥[qián hū hòu yōng] 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惩前毖后[chéng qián bì hòu] 吸取以前的教训,谨防以后重犯。
什么前什么后的成语二四位分别是前后字的
什么前什么后的抄成语 :思前想后2113、5261承前启后、惩前毖后、瞻前顾后4102、空前绝后、光前裕后、通前至1653后、瞻前思后、背前面后、思前虑后、遮前掩后、搀前落后、跋前踬后、鞍前马后、耕前锄后、前前后后、瞻前忽后、狼前虎后、意前笔后、驴前马后、思前算后、瞻前虑后
什么前什么后是什么成语
争前恐后,成bai语,du 作谓语、状语,zhi意思是争着向前,唯恐落后。dao同“争先恐后回”。答出自: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五十五回:“欢乃麾兵直进,大众争前恐后,一涌而上,无复行列。” 词语出处 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五十五回:“欢乃麾兵直进,大众争前恐后,一涌而上,无复行列。” 相关信息 示例:大家一听金娘要回来,好象吃了什么兴奋药,都~地搭竹架子,把各家存着的茅草搬出来。 ◎许地山《桃金娘》 用法: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争先恐后 产生年代:现代 常用程度:一般 词语辨析 近义词:“争先恐后” 成语用法 用法: 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
前什么后什么成语
前仆抄后继qián 袭pū hòu jì[释义] 仆:倒下;继:2113跟上。前面的5261人倒下了;后面4102的紧跟上去。1653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语出] 清·秋瑾《吊吴烈士樾》:“前仆后继人应在;如君不愧轩辕孙!”[正音] 仆;不能读作“pú”。[辨形] 仆;不能写作“朴”。[近义] 前赴后继 勇往直前[反义] 苟且偷生 贪生怕死[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结构] 联合式。[辨析] 见“前赴后继”(763页)。[例句]①无数革命先烈~;奋斗牺牲;他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②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奋斗牺牲;精神是可歌可泣的。[英译] One steps into the breach as another fu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