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问答 > 正文

一学 的成语 关于学习的成语

关于学习的成语

关于学习的成语:锲而不舍、孜孜不倦、闻鸡起舞 、凿壁偷光、开卷有益。

1、锲而不舍 [ qiè ér bù shě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3633364 ]

解释: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出自:《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释义:如果做事情不懂得坚持,那么腐朽的木头你都不能轻易折断的。如果做事情能持之以恒,那么即使是金石那么坚硬的物体都能雕出美丽的花纹。

2、孜孜不倦[ zī zī bù juàn ]

解释: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出自:《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

释义:他的性格好学有耐心,勤勉不知疲倦。

3、闻鸡起舞 [ wén jī qǐ wǔ ]

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释义: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想要光复中原,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在同一个寝室睡觉时,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并不是不祥之兆。”于是起床舞剑。

4、开卷有益 [ kāi juàn yǒu yì ]

解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出自:晋·陶潜《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分句;指读书总有好处

释义:有时因国事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宋太宗由于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问十分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十分得心应手。

5、凿壁偷光 [ záo bì tōu guāng ]

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释义: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

关于学习有关的成语

精进不休、百尺竿头、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自强不息一、精进不休白话释义:专心努力上进;休:停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1343061止。指人不停追求进步。朝代:现代作者:木马晨君出处:《追求》:刻苦,沉着,精进不休。翻译:于是又潜心典籍,勤奋不知疲倦二、百尺竿头白话释义: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朝代:唐作者:吴融出处:《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翻译:百尺竿头五两斜,这一生什么地方不可以为家。三、持之以恒白话释义:长久地坚持下去:努力学习,持之以恒。朝代:宋作者:楼钥出处:《攻媿集·雷雨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翻译:凡是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长久地坚持下去四、坚持不懈白话释义:坚持到底,一点不松懈。朝代:民国作者:赵尔巽出处:《清史稿·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阳。”翻译:遇到大雨;贼决黄河保护自己。转动激励兵团;坚持不松懈;贼兵走投无路乞求投降;于是又濮阳。”五、自强不息白话释义:“君子以自强不息。” 指自己不懈地努力向上。息:停止。朝代:西周作者:姬昌出处:《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翻译: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

带有学字的成语

按部就班、班师回朝、班门弄斧、班妾辞辇、班师振旅、班衣戏彩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1326366、秀出班行、班香宋艳、班班可考、科班出身、一班一辈、仕女班头、班师得胜、三班六房、屈艳班香、班荆道故、班马文章、鹓班鹭序略窥一班: 三班六房: 三班:指皂、壮、快班,均为差役;六房:指吏、户、礼、兵、刑、工房,均为书办胥吏。明、清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虎体鹓班: 捉班做势: 摆架子,装腔作势。一班一级: 犹言一官半职。泛指官职。一班半点: 犹言一点半点,常暗指男女关系。班,通“斑”。一班一辈: 指同等,不相上下。秀出班行: 秀出:高出,引伸为才能出众,优秀;班行:班次行列,指在朝为官的位次,后也指同列、同辈。才能优秀,超出同辈。屈艳班香: 屈:指屈原;班:指班固。象《楚辞》、汉赋那样词藻艳丽,情味浓郁。称赞诗文优美。拿班做势: 装模作样,摆架子。拿班作势: 装模作样。弄斧班门: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班班可考: 班班:明显的样子。指事情源流始末清清楚楚,可以考证。班功行赏: 按照功劳大小,依次给予赏赐。班荆道故: 班:铺开;道:叙说。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班师回朝: 班:调回。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班驳陆离: 形容色彩杂沓。班荆道旧: 指朋友相遇于途,铺荆坐地,共叙情怀。后泛指朋友相遇,共叙离情。亦作“班荆道故”。班师得胜: 班:还。军队出征,得胜而归。班师回俯: 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同“班师回朝”。班香宋艳: 班固和宋玉均善辞赋,以富丽见称,后以之泛称辞赋之美者。班衣戏采: 相传老莱子七十岁时穿彩衣作儿戏以娱亲。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班衣戏彩: 指身穿彩衣,作婴儿戏耍以娱父母。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班马文章: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与班固的并称。泛指可与班固、司马迁相比美的文章。按步就班: 指按照条理或遵循一定的程序。参见“按部就班”。科班出身: 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班门弄斧: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按部就班: 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什么学什么什么成语有哪些

饱学之士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博学多才 学识广博,有多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1346364方面的才能。 博学多闻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不学无术 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独学寡闻 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笃学不倦 笃学:专心好学;倦:疲倦。专心好学,不知疲倦。 笃学好古 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顿学累功 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好学不倦 喜欢学习,不知疲倦。 家学渊源 家世学问的传授有根源。 教学相长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钜学鸿生 学识渊博的人。 款学寡闻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末学肤受 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勤学苦练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硕学通儒 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幼学壮行 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报负。 博学洽闻 博学:广博。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不学无识 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才学兼优 才能和学问都优秀。

学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学不可以已 学不躐等 学不沾洽 学步邯郸学而不思则罔 学而不厌 学而不厌,诲人不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53765倦 学而时习之学而优则仕 学无师承 学非所用 学富才高学富五车 学贯古今 学贯天人 学贯中西学贵有恒 学海波澜 学海无边 学海无涯学际天人 学究天人 学老于年 学浅才疏学如不及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如登山 学如逆水行舟学然后知不足 学如穿井 学识渊博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书学剑 学疏才浅 学问思辨 学问无止境学无常师 学无所遗 学无止境 学行修明学业有成 学以致用 学优才赡 学优而仕学优则仕 学有专长 饱学之士 婢学夫人博学笃志 博学多才 博学多识 博学多闻博学宏才 博学洽闻 博学审问 不学面墙不学无识 不学无术 才学兼优 初学涂鸦村学究语 道学先生 独学寡闻 笃学不倦笃学好古 钝学累功 顿学累功 非学无以广才孤学坠绪 好学不倦 好学不厌 好学深思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绩学之士 家学渊源 教学相长巨学鸿生 钜学鸿生 苦学力文 款学寡闻力学不倦 力学笃行 末学肤受 末学后进末学陋识 品学兼优 勤学好问 勤学苦练曲学阿世 曲学诐行 曲学多辨 硕学通儒宿学旧儒 枉学屠龙 西学东渐 下学上达小学而大遗 新学小生 敩学相长 以学愈愚淫学流说 幼学壮行 杂学旁收 自学成才八砖学士 才疏学浅 冬烘学究 斗酒学士道山学海 高斋学士 邯郸学步 困而学之临池学书 美锦学制 卖弄学问 贫不学俭贫不学俭,富不学奢 青藜学士 青钱学士 上当学乖莘莘学子 调嘴学舌 文江学海 枉辔学步文人学士 梧鼠学技 文宗学府 效颦学步牙牙学语 呀呀学语 幼而学,壮而行 鹦鹉学舌鹦鹉学语 不愧下学 不媿下学 虫鱼之学笃实好学 笃信好学 笃志好学 断织劝学菲才寡学 负笈游学 肤浅末学 高才博学高才大学 高才绝学 高才硕学 活到老学到老宏儒硕学 鸿儒硕学 后生晚学 江海之学家传之学 钜儒宿学 记问之学 家言邪学口耳之学 困勉下学 困而不学 敏而好学难素之学 诠才末学 勤工俭学 恃才不学思而不学则殆 市民文学 通才硕学 通儒硕学晚生后学 晚生末学 形而上学 长材茂学用非所学 一家之学 贻误后学 真才实学折节向学 知物由学 活到老,学到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