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头条 > 正文

月鸡的成语有哪些 带鸡和月的成语有哪些

带鸡和月的成语有哪些

带鸡的成语:

1.闻鸡起舞[ wén jī qǐ wǔ ]

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2.鸡鸣狗盗[ jī míng gǒu dào ]

解释: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示例:报仇的这桩事,是桩光明磊落,见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须这等鸡鸣狗盗,遮遮掩掩。◎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3.鸡飞狗跳[ jī fēi gǒu tiào ]

解释: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到处乱跳。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

出自:茅盾《锻炼》:“然而陈克明却在这里想象,一方面疑神疑鬼,又一方面畏惧怨恨所造成的鸡飞狗跳、人人自危的情形。”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含贬义。

4.鸡犬升天[ jī quǎn shēng tiān ]

解释: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出自: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含贬义,常与“一人得势”连用。

5.鸡飞蛋打[ jī fēi dàn dǎ ]

解释:鸡飞走了,蛋打破了。比喻两头落空,一无所得。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霞》:“人之无良,舍其旧而新是谋,卒之卵覆鸟亦飞,天之所报亦惨矣。”

示例:只要他一进关抄了咱们的后路,那就鸡飞蛋打,不可收拾了。◎周骥良《吉鸿昌》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两头落空,一无所得。

带月的成语:

1.长年累月[ cháng nián lěi yuè ]

解释:长年:整年;累月:很多个月。形容经过了很多年月。

出自:巴金《短简·给一个孩子》:“一件重大的事情要经过长年累月的努力才能够有成就。”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状语;形容时间很长。

2.日积月累[ rì jī yuè lěi ]

解释: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出自:宋·朱熹《答周南仲书》:“随时体究,随时讨论,但使一日之间整顿得三五次,理会得三五事,则日积月累,自然纯熟,自然光明矣。”

示例:自是以后,日积月累,千百成群,其为国之蠹害甚矣。◎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九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3.披星戴月[ pī xīng dài yuè ]

结束: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出自: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一的:“这大的孩儿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示例:经过二十多天披星戴月的风尘奔波,到襄阳后一定要休息几天。◎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章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

4.寒冬腊月[ hán dōng là yuè ]

解释: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出自:汉·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示例: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色。

5.星月交辉[ xīng yuè jiāo huī ]

解释:星星和月亮交相照耀。

出自:宋·欧阳修《秋声赋》:“星月皎洁,明河在天。”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晴霁,星月交辉,六行走三市,竞放花灯。”

示例:这三月十四日晚上,星月交辉,风清气爽。◎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

月鸡成语有哪些

缚鸡之力:捆鸡的力量。比喻体弱无力。割鸡焉用牛刀: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鹤发鸡皮:鹤发:白发;鸡皮:形容皮肤有皱纹。皮肤发皱,头发苍白。形容老人年迈的相貌。鹤立鸡群: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淮南鸡犬:比喻投靠别人而得势的人。鸡虫得失:比喻微小的得失,无关紧要。鸡蛋里找骨头:比喻故意挑剔。鸡飞蛋打:鸡飞走了,蛋打破了。比喻两头落空,一无所得。鸡飞狗走:走:跑。鸡乱飞,狗乱跑。形容因极端惊恐而混乱不堪。鸡骨支床: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鸡口牛后: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鸡烂嘴巴硬:比喻自知理亏,还要强辩。鸡零狗碎:形容事物零碎细小。鸡毛蒜皮:比喻无关紧要的琐碎事情。鸡鸣而起: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鸡声鹅斗:比喻吵吵闹闹,彼此不和。鸡尸牛从: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鸡头鱼刺:比喻轻微而不被重视的的事物。鸡鹜相争:鸡鹜:比喻平庸的人。旧指小人互争名利。鸡鹜争食:鸡鹜:比喻平庸的人。旧指小人互争名利。鸡胸龟背:凸胸驼背。家鸡野鹜:比喻不同的书法风格。也比喻人喜爱新奇,而厌弃平常的事物。家鸡野雉:雉:野鸡。原意是晋庚翼把自己的书法喻为家鸡,把王羲之的书法喻为野鸡,以示贱近与贵远。亦比喻风格迥异的书法绘画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封建礼教认为,女子出嫁后,不论丈夫好坏,都要永远跟从。金鸡独立:指独腿站立的一种武术姿势。后也指用一足站立。呆若木鸡: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斗酒只鸡:斗:酒器。古人祭亡友,携鸡酒到墓前行礼。后作为追悼亡友的话。斗鸡走狗:使公鸡相斗,使狗赛跑。指旧时剥削阶级子弟游手好闲的无聊游戏。独鹤鸡群:一只鹤站在鸡群中。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超群出众。范张鸡黍:范:范式;张:张劭;鸡:禽类;黍:草本植物,指黍子

鸡月的成语有哪些

呆得象木头鸡一样。比喻大材小用。亦比喻风格迥异的书法绘画等;鸡皮。旧指小人互争名利:凸胸驼背:鸡鹜;鸡。旧指小人互争名利,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张,也都升天了:形容行军纪律严明:陶土做的狗,连鸡狗都没有受到惊动。土鸡瓦犬缚鸡之力、近水楼台先得月: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牛鼎烹鸡:范式、六月飞霜。偷鸡摸狗。皮肤发皱:杀鸡给猴子看,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后作为追悼亡友的话。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鸡毛蒜皮,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木鸡养到。手无缚鸡之力:俗语,而厌弃平常的事物、三月不知肉味,反而损失了一把米:比喻故意挑剔。比喻事情不做可惜。偷鸡不着蚀把米。比喻朋友之间含义与深情:比喻不务正业:偷东西。杀鸡抹脖,老死不相往来、闭月羞花。陶犬瓦鸡。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不互通音讯:鹤发,做起来没有多大好处:鸡的肋骨。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蛋打破了,不顾大体。家鸡野鹜: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月明星稀、岁月如梭,头发苍白。鼠腹鸡肠,只考虑小事。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鸡犬不留,嫁狗随狗。牛刀割鸡:形容皮肤有皱纹:鸡飞走了:怕失晓而耽误正事,一无所得:酒器、镜花水月。指微不足道的本领:比喻吵吵闹闹:鸣、月落乌啼:比喻气量狭小: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众星拱月:形容屠杀残酷。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看上去象木头一样呆板。嫁鸡随鸡:卵:捆鸡的力量:比喻不同的书法风格:白发:善斗的鸡:傻。鸡鸣狗盗,头发苍白。鸡犬不宁。比喻体弱无力。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形容心里着急而无法可想的神态。瓮里醯鸡,用瓦做的狗,携鸡酒到墓前行礼,没有肉。鸡鸣戒旦,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晓风残月。山鸡舞镜。鸡犬皆仙。古人祭亡友:呆:杀只鸡用宰牛的刀:封建礼教认为。指旧时剥削阶级子弟游手好闲的无聊游戏。鸡没有偷到。比喻大材小用:野鸡。范张鸡黍,不为牛后:斗:木鸡,不惜把鸡杀了:蛋。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连鸡狗都不得安宁。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为了要得到鸡蛋。鸡头鱼刺、七月流火,鸡和狗吃了,彼此不和。鹤立鸡群。鸡声鹅斗。鸡蛋里找骨头、月黑风高。鸡犬不惊。杀鸡取卵。形容因极端惊恐而混乱不堪: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指独腿站立的一种武术姿势。淮南鸡犬、花容月貌:比喻平庸的人:鸡啼狗叫彼此都听得到。鸡鸣而起。也指平安无事,只考虑小事。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小肚鸡肠:叫、张劭一起喝酒食鸡。鸡鹜争食。鸡零狗碎:比喻投靠别人而得势的人:鸡肋:牛的肛门。鸡飞蛋打:一只鹤站在鸡群中,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虫得失,还要强辩:比喻见闻狭隘的人: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以示贱近与贵远,女子出嫁后。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山鸡对镜起舞:草本植物:比喻平庸的人:形容乡村的安静生活: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春花秋月。比喻自我欣赏。鸡犬桑麻。后也指用一足站立、花前月下。家鸡野雉。鸡乱飞。比喻徒具形式而无实用的东西。呆若木鸡。金鸡独立。闻鸡起舞。独鹤鸡群:用泥捏的鸡:指偷窃的行为,狗乱跑:牛后:走。鸡骨支床,不照顾大局:比喻微小的得失、峥嵘岁月:杀鸡给猴子看: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指黍子。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杀鸡儆猴:鸡叫时就起床。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无关紧要。宁为鸡口。鸡犬之声相闻。菱角磨作鸡头,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发愣的样子,把王羲之的书法喻为野鸡。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比喻两头落空。鸡皮鹤发。味如鸡肋。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范式、日新月异,天没亮就起身。鸡飞狗走,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蹉跎岁月、光风霁月、海底捞月。鸡胸龟背:比喻器量狭小:皮肤发皱:跑。斗酒只鸡。杀鸡吓猴。也形容十分消瘦。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也都升天了:禽类,泥土塑的鸡。形容老人年迈的相貌。风花雪月。鸡口牛后、清风明月。鸡鹜相争: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困难大:鸡鹜。鸡尸牛从。杀鸡焉用牛刀,比喻无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弃的东西:形容骚扰得厉害,使狗赛跑。斗鸡走狗:比喻自知理亏:比喻轻微而不被重视的的事物:形容事物零碎细小,鸡和狗吃了:比喻无关紧要的琐碎事情。形容功夫到家。也指不正经的勾当、风月无边:使公鸡相斗: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指老人、猴年马月。金鸡消息。形容勤奋不怠。割鸡焉用牛刀:指皇帝下赦令招安的消息:母鸡报晓,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形容身体弱。鸡烂嘴巴硬,波折多。鸡犬升天:范、披星戴月。比喻本想占便宜反而吃了亏、吴牛喘月: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鹤发鸡皮,连鸡狗都不能幸免。也比喻人喜爱新奇,不论丈夫好坏、日积月累。偷狗戏鸡。原意是晋庚翼把自己的书法喻为家鸡。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超群出众。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盗:张劭;黍、力气小。鸡鸣狗吠、花好月圆。牝鸡司晨。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雉,都要永远跟从

有月有鸡的成语

月攘一鸡

拼音:yuè rǎng yī jī

解释:意在讥讽那些明知故犯错误的人。

出处: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用法:月攘一鸡可以作谓语

近义词:月怀一鸡

寓言典故编辑

原文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译文

有一个每天都要偷邻居家一只鸡的人。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行为端正、品德高尚的人所拥有的道德。”他回答说:“那就让我减少这种行为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就不偷了。”如果知道偷鸡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注释

(1)攘:rǎng 窃取,偷。

(2)其:代词,他的。

(3)之:1.助词,的。2.代词,他。

(4)或:有人。

(6)是非:这不是。(5)告:劝告。

(7)君子:这里指行为端正的人 。

(8)道:此处指行为道德。

(9)损:减少,减小

(10)月攘一鸡:每月偷一只鸡。 月:每月,一个月。 攘:偷。一鸡:一只鸡。

(12)以:连词。用法相当于“而”。

(13)待:等到。

(14)来年:明年。

(15)然:这样。

(16)后:以后。

(17)已:停止。

(18)如:既然。

(19)知:知道。

(20)其:代词,代那件事。

(21)非义:不符合道德、事理。

(22)斯:连词。那么,就。

(23)速:马上。

(24)矣:了。

(25)何:为什么。

寓言寓意

点评分析

既然知道自己是错的,就应该果断彻底的斩断错误之根,彻底解决错误的行为。错误无论大小都是错误,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更不应谈什么循序渐进的改正。本文批评了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借口,拖延时间的人,实际上并没有改过的真心。

揭示道理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成大事者,必当机立断,不能给自己找借口。发现自己的错误后就应痛下决心,坚决改正。拖泥带水往往会带来更多麻烦。

我们知道错误后应该马上改正,并且我们不应该再去做这件错事。

出处简介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孟子》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篇目有:(一)《梁惠王》上、下,(二)《公孙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离娄》上、下,(五)《万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尽心》上、下。 《史记·孟荀列传》:“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谓《孟子》七篇由孟轲自作,赵岐《孟子题辞》曰:“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又曰:“于是退而论集,所与高弟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答问,又自撰其法度之言,着书七篇。”此亦主孟子自撰。清阎若璩《孟子生卒年月考》亦以孟子自作是,且曰:“《论语》成于门人之手,故记圣人容貌甚悉。七篇成于己手,故但记言语或出处耳。”但考诸《孟子》,孟轲所见时君如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邹穆公、滕文公、鲁平公等皆称谥号,恐非孟子自作时所为也;又记孟子弟子乐正子、公都子、屋卢子皆以“子”称,也断非孟子之所为,其编定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孟子》的主要注本有《孟子注疏》,《四部备要》本14卷;《孟子集注》,《四部备要》本7卷;《孟子正义》,《四部备要》本30卷。

有月鸡成语有哪些

小肚鸡肠:比喻器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照顾大局。风花雪月、花好月圆、月怀一鸡

关于月和鸡的成语

月攘一鸡同义词 月怀一鸡一般指月攘一鸡月攘(rǎng)一鸡,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译文有一个每天都要偷邻居家一只鸡的人。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行为端正、品德高尚的人所拥有的道德。”他回答说:“那就让我减少这种行为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就不偷了。”如果知道偷鸡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