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警示的成语
一、惩前毖后[ chéng qián bì hòu ]
解释: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出自:周 孔子编订《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译文:我要惩罚,然后让其他人以此为戒,不再犯错。
二、严惩不贷[ yán chéng bù dài ]
解释:惩:处罚;贷:宽容。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出自:明·余继登《典故纪闻》:“有或违者;必罚不贷。
译文:如果有发现或者是违反的人,一定严厉处罚,不宽恕。
三、严惩不待[ yán chéng bù dài ]
解释:同严惩不贷 。对待违法犯罪者,绝对不能手软,否则,后患无穷。
出自:明·余继登《典故纪闻》:“有或违者;必罚不贷。
译文:如果有发现或者是违反的人,一定严厉处罚,不宽恕。
四、杀一儆百[ shā yī jǐng bǎi ]
解释:儆:警告。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译文:对于这件事情要有所得到,以一个为警示来让许多人知道,官吏百姓都要服从,恐惧才能改过自新。
五、杀鸡吓猴[ shā jī xià hóu ]
解释: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一章:“猜到皇上有杀鸡吓猴之意,心中七上八下,半天没有做声。”
描写警醒的成语有哪些?
1、反躬自省[ fǎn gōng zì xǐng ]:躬:自身;省: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2、扪心自问[ mén xīn zì wèn ]: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怎么样。 指自己反省。
3、闭门思过[ bì mén sī guò ]:过:过失。关起门来反省。
4、反求诸己[ fǎn qiú zhū jǐ ]: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 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5、严于律己[ yán yú lǜ jǐ ]: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
形容警告的成语
不教而杀: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不教而诛: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惩一儆众:惩:惩罚;儆:警告。惩罚一个人,以警戒众人。当头棒喝: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当头一棒:迎头一棍子。比喻受到严重警告或突然的打击。黄牌警告:指足球比赛中裁判员对有较严重犯规行为的运动员出示黄牌以示警告,也借指对人的提醒、警告。歼一警百:警:警告。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其他人。累诫不戒:诫:告诫;戒:戒备,戒除。指多次受到警告和批评仍不改正。杀鸡儆猴: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杀鸡吓猴: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杀一儆百:儆:警告。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天灾地变:天地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古人迷信,认为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告。天灾地孽:天地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古人迷信,认为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告。天灾物怪:天地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古人迷信,认为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告。小惩大诫:惩:惩罚;诫:警告,劝告。有小过失就惩戒,使受到教训而不致犯大错误。以儆效尤:儆:使人警醒,不犯错误;效:仿效,效法;尤:过失。指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宰鸡教猴: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诛一警百:诛:杀死;警:警告。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形容警示的成语有哪些?
1、惩前毖后
拼音: chéng qián bì hòu
解释: 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出处: 《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造句:对醉驾采取“重典思维”,以惩前毖后,从法律层面得到了呼应。
2、小惩大诫
拼音: xiǎo chéng dà jiè
解释: 惩:惩罚;诫:警告,劝告。有小过失就惩戒,使受到教训而不致犯大错误。
出处: 《周易·系辞下》:“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造句:学校为整顿校风,决定给予犯规同学小惩大诫。
带有警示的成语有哪些?
惩前毖后[ chéng qián bì hòu ]: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罚不当罪[ fá bù dāng zuì ]:处罚和罪行不相当。
罚一劝百[ fá yī quàn bǎi ]:处罚一个人以惩戒众人。
反面教员[ fǎn miàn jiào yuán ]: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可以从反面教育人民。
金玉良言[ jīn yù liáng yán ]: 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表示警示劝戒的成语有哪些?
表示警示劝戒的成语有谆谆告诫、叩马而谏、当头棒喝、犯颜极谏、断织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