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担心的成语
1、池鱼之虑。指担忧无端受累遭灾。例句:讹传丁国恩率大兵会剿罗店,盖以吾镇贼曾踞巢穴,人人抱池鱼之虑,一时惊惶无措,各扶老携幼避匿四乡,半皆露宿。2、惴惴不安。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例句:马上就要公布考试成绩了,一想到这次考试关系到我周末的安排,心里惴惴不安的。3、诚惶诚恐。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形容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例句:我就像是一个不识字的婴儿,诚惶诚恐,一言不发,有点羞涩地坐在那儿。4、惊慌失措 。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例句:遇到危险情况,我们应该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5、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例句:我一个人在家中,听到窗外传来毛骨悚然的猫叫声,不禁胆战心惊,一直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中。6、惶恐不安。惶:恐惧;内心害怕,十分不安。例句:这只流浪狗受到了惊吓,此时正惶恐不安的盯着路人。7、心有余悸。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但是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例句:自从上次被蛇咬了之后,我每次回想起来都心有余悸。8、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定;形容心神极为不安。例句:他预感到有什么事情要发生,心里忐忑不安。9、忧心忡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例句:隔壁老奶奶担心在外的儿子,总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貌。10、惊恐万状。惊恐:害怕;万状:各种样子,表示程度极深。状:样子。形容害怕到了极点,相当害怕。例句:看见世贸大厦倒塌,人群惊恐万状。11、局促不安。 局促:拘束;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例句:他和别人说话时,总显出局促不安的神情。12、担惊受怕。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例句:爸爸的工作很危险,妈妈整天担惊受怕的。
形容担心的成语有哪些
心惊胆寒解释形容十分害怕。同“心惊胆战”。胆战心惊解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毛骨悚然解释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秦王闻之,不觉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解释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出处《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担惊受怕 解释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忐忑不安 解释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九:“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忧愤成疾解释忧愁气愤得病了。形容极其忧愤。出处《五代史平话·晋史》:“契丹因晋主招纳吐谷浑,遣使来让(责备),晋主忧愤成疾。”人心惶惶解释惶惶:也作“皇皇”,惊惶不安的样子。人们心中惊惶不安。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回:“今人心皇皇,见太叔势大力强,尽怀观望。”忧心忡忡 解释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出处《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提心吊胆 解释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惶惶不可终日解释惊慌地连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惊恐不安到了极点。出处郭沫若《我怎样写〈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在这桂柳相继沦陷,敌人还有西进的模样,一般人都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形。”
表示担心的成语有哪些
心惊胆战 坐立不安 人心惶惶惶恐不安 提心吊胆 惊魂未定大惊失色 触目惊心 魂飞魄散心神不定 魂不附体 心里发毛
让人担心的成语
担惊受怕 [dān jīng shòu pà] 生词本基本释义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出 处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俺出门红月乍平西;归时犹未夕阳低;怎教俺担惊受怕着昏迷。”例 句爸爸的工作很危险,妈妈整天~的。近反义词近义词胆战心惊 担惊受恐 提心吊胆 诚惶诚恐反义词稳如泰山
形容非常担心的成语
担惊受怕 [dān jīng shòu pà] [解释]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