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小偷”的成语有哪些?
鬼鬼祟祟:[guǐ guǐ suì suì] 指行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多代指小偷。
梁上君子:[ liáng shàng jūn zǐ ]梁:房梁。躲在梁上的君子。窃贼的代称。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梁上君子出自《后汉书·陈寔自传》,比喻小偷,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的人。
穿窬之盗:[chuān yú zhī dào] 穿:指穿壁;窬:通“逾”,从墙上爬过去。从墙上爬过去。指钻洞和爬墙的盗贼。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其犹穿窬之盗。
狗盗鼠窃:[gǒu dào shǔ qiè] 像鼠狗那样的盗贼。比喻成不了气候的反叛者。[出处 ]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今明主在于上,法令具于下,安得有反贼乎?此真狗盗鼠窃耳!”
宵小之徒: [xiāo xiǎo zhī tú] 宵小:旧指盗贼。旧时对盗匪坏人的称谓。[出处] 明 孙兆祥 《禾已黄歌》:“蝗兮蝗兮禾已黄,恩斯勤斯匪尔粮,何不往啮彼宵小之肝肠。”
毛头小贼:[máo tóu xiǎo zéi] 指年纪小的偷东西的人,也指技法拙劣的小偷。 词语分开解释: 毛头 : 古代男子未成年者头发披垂﹐因用以借称男孩子。小贼: 偷东西的人,盗匪:~人。盗~。~赃。~窝。
盗亦有道:[dào yì yǒu dào] 道:道理。盗贼也有他们的那一套道理。
鸡鸣狗盗: [jī míng gǒu dào] 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出 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被扣留在秦国;他的一个门客装狗夜入秦宫;偷盗出已经献给秦王的狐裘;送给秦王的一个爱妾;孟尝君才获得释放。又靠一个门客装鸡叫;骗开了函谷关的城门;才逃回齐国。宋·王安石《王文公文集·卷三十三·读孟尝君传》:“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一个小偷偷的成语
梁上君子:基本解释:窃贼的代称。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拼音读法:liáng shàng jūn zǐ使用举例:邑西某乙,故~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某乙》)反义词组:正人君子使用方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比喻小偷成语出处:《后汉书·陈寔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形容最厉害的小偷的成语有哪些?
飞檐走壁、偷天换日、蹿房越脊、移花接木、偷梁换柱
讽刺小偷的话或者成语
掩耳盗铃 拼音:yǎn ěr dào líng 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示例:硬把汉奸合法化了,只是~的笨拙的把戏。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 近义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反义词:开诚布公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自欺欺人 成语故事:从前有个小偷发现人家家门口挂着一口很大的铜钟,他想偷但一个人搬不动,想把他敲碎卖碎铜,担心敲钟时别人听到声音而偷不成,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就是把自己的耳朵用棉花塞住听不到声音,结果偷窃时被当场逮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