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头条 > 正文

选拔人才成语 比喻选拔人才的成语

比喻选拔人才的成语

爱才好士  好:喜爱。爱护、重视人才  出处:《晋书·殷仲文传》:“刘毅爱才好士,深相礼接,临当之郡。”  爱才如渴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爱才如命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生命一样重要。  出处:语出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爱才若渴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爱人好士 爱护、重视人才。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  拔十得五 拔:选拔,推荐。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出处:《新唐书·张九龄传》:“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  拔十失五 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  出处:《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数,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伯乐相马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杂说》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伯乐一顾 比喻受人知遇赏识。  出处:《战国策·燕策二》载:战国时,苏代说淳于髡,谓人有告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连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一顾之,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环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广开才路 指让有才干的人广泛得到任用。  进贤拔能 犹言进贤任能。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进贤达能 犹言进贤任能。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进贤进能 犹言进贤任能。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器》:“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  进贤任能 进: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进贤用能 举荐贤者,任用能人。同“进贤任能”。  举贤任能 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举贤使能 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量材录用 根据才能大小分配一定工作。同“量才录用”。  论德使能 选拔有道德的人和使用有才能的人。论,通“抡”。  纳士招贤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宁缺毋滥 宁:宁愿;毋:不;滥:过度。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若不幸而过,宁僭不滥。”  宁缺勿滥 宁:宁愿;勿:不;滥:过度。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若不幸而过,宁僭不滥。”  披榛采兰 披:拔开;榛:丛生的荆棘。拨开荆棘,采摘兰草。比喻选拔人才。  出处:《晋书·皇甫谧传》:“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是以皋陶振褐,不仁者远。”  千金市骨 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罗致人才的迫切。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  求贤若渴 象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士。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  出处:《后汉书·周举传》:“昔在前世,求贤如渴。”  使贤任能 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  搜岩采干 比喻想方设法罗致闲散的人才。  出处:《魏书·段承根传》:“剖蚌求珠,搜岩采干,野无投纶,朝盈逸翰。”  选贤举能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与能”。  出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售修睦。”  选贤任能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亦作“选贤与能”、“选贤举能”。  出处:《旧唐书·食货志上》:“设官分职,选贤任能,得其人则有益于国家,非其才则贻患于黎庶,此以不可不知也。”  选贤与能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与,通“举”。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举能”。  出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售修睦。”  野无遗贤 有才能的人都受到任用。指任人唯贤,人尽其才。  出处:《书·大禹漠》:“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玉尺量才 玉尺:玉制的尺,旧时比喻选拔人才和评价诗文的标准。用恰当的标准来衡量人才和诗文。  出处:唐·李白《上清宝鼎》诗:“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  招贤纳士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甄奇录异 指选拔录用优秀的人才。  出处:《三国志·吴志·步骘传》:“骘于是条于时事业在荆州界者,诸葛瑾……李肃、周条、石干十一人,甄别形状。”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李肃]善论议,臧否得中,甄奇录异,荐述后进,题目品藻,曲有条贯,众以此服之。”  知人善任 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  出处:汉·班彪《王命论》:“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曰帝尧之功裔,二曰体貌多奇异,三曰神武有征应,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知人下士 知:识别。下士:屈己尊人。能识别人才并礼贤下士。

形容选拔人才的成语有哪些

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知人善任!

猜成语: 正确识别、选拔和任用人才

词 目 举贤任能 发 音 jǔ xián rèn néng 释 义 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 处 《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示 例 ~,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

有关选拔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方面的成语各有哪

任人唯贤,毛遂自荐,不拘一格选好人,以身作则育好人,人尽其才用好人百年树人伯乐相马

形容选拔 成语

拔十失五: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采光剖璞:采:采集;璞:含有美玉的石头。采集金子,剖璞取玉。比喻在众人之中选拔优秀人才。采擢荐进:擢:选拔,提拔;荐:推荐。指对人才的选拔、举荐和提升。登明选公:登:升,推举;明:明察;选:选拔;公:公正。选拔和推荐明察而公正的人才。笃近举远:笃:忠实,厚道;举:举荐,选拔。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指同等待人。荐贤举能:举:推荐。选拔推荐有都能有德行的人。奖拔公心:奖:劝勉,夸奖;拔:选拔,提升。奖励和提拔出于公心。进贤任能:进: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九品中正:指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维护世族特权的官吏选拔制度。代指等级制度。举贤任能: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举贤使能: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论德使能:选拔有道德的人和使用有才能的人。论,通“抡”。名落孙山: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宁缺毋滥:宁:宁愿;毋:不;滥:过度。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宁缺勿滥:宁:宁愿;勿:不;滥:过度。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披榛采兰:披:拔开;榛:丛生的荆棘。拨开荆棘,采摘兰草。比喻选拔人才。破格提拔:不遵常规选拔提升。三征七辟:三、七:泛指多次;征、辟:征召,指朝廷召举布衣之士授以官职。形容朝廷多次征召选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