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头条 > 正文

入木三分的成语 “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

“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

“入木三分”这个成语的主要是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现在也经常用来比喻对文章事物见解很深刻、透彻。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很多人可能不解,什么样的力气才能在木板上刻进三分的深度,其实这是错误的理解,入木三分并不是笔刻进木头三分,而是写的字的墨水渗入木头三分,古代祭祀更换牌匾要先在木板上用墨水写上字,让后用刀刻出相应的字,这个故事里,王羲之写的字刚劲有力,木工刻木三寸才能把墨水都刻出去,可见王羲之的书法造诣很高。

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他所写的《兰亭集序》被历代书法家临摹,被称为是“天下第一行书”,关于他练习书法的故事除了“入木三分”还有很多。相传王羲之小时候练字每天写完字都会到屋外的池塘洗涤笔砚,时间长了,连池塘的水都变成黑色,可见王羲之的书法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才有了这样高的造诣。那么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流行到什么程度呢?相传王羲之在路边看到一个卖扇子的可怜老人就在扇子上提了一些字,让老人去市井中卖,老人开始很疑惑,但是老人一卖全部被买走了,可见王羲之的书法不仅在现在评价很高,在当时也受人崇拜。

王羲之除了是著名的书法家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做过很多不小的官职宁远将军、江州刺史、会稽内使等。并且在做官时有很好的政绩,他体恤百姓,在发生饥荒的时候,开仓放粮,上书减少赋税。而且王羲之身上还有古代文人的那种骨气,从不和世俗同流合污。

入木三分类似的成语

入木三分 [rù mù sān fēn] [解释]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入木三分类似的成语刻画入微 [kè huà rù wēi] [解释] 微:细小。精心细致地描摹,连极小之处也不大意。 力透纸背 [lì tòu zhǐ bèi] [解释] 透:穿过。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 鞭辟入里 [biān pì rù lǐ] [解释]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

“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书法极有笔力。

入木三分:[ rù mù sān fēn ]

1、解释: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2、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意思: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3、示例:我们读这首诗,尤其有一种入木三分、痛快淋漓的感受。 秦牧《手莫伸》

4、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扩展资料:

近义词:力透纸背[ lì tòu zhǐ bèi ]

1、解释:透:穿过。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2、出自: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意思是说颜真卿写的字遒劲有力。)

3、示例:老先生的题字笔力苍劲,真可谓力透纸背。

4、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反义词:一知半解[ yī zhī bàn jiě ]

1、解释: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2、出自: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意思:有人悟得透彻,有人悟得一知半解。)

3、示例:我也只得一知半解,不懂什么。 清·颐琐《黄绣球》第八回

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否定句。

入木三分的成语接龙

分秒必争、争权夺利、利欲熏心、心荡神迷、迷而知反一、分秒必争白话释义:形容抓紧时间。朝代:晋作者:唐房玄龄出处:《晋书·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分秒必争,至于众人,当惜分阴。’翻译:常对人说:“像大禹一样的圣人,十分珍惜光阴,抓紧时间,至于一般人,只珍惜部分光阴二、争权夺利白话释义:争夺权柄和利益。朝代:现代作者:郭沫若出处:郭沫若《蔡文姬》第三幕:“他们就只晓得争权夺利,草菅人命。”翻译:他们就只晓得争夺权柄和利益,草菅人命三、利欲熏心白话释义: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朝代:宋作者:黄庭坚出处:宋·黄庭坚《赠别李次翁》:“利欲熏心;随人翕张。”翻译: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被人随意牵着走。四、心荡神迷白话释义:荡:摇动。形容心神不定,难以自持。朝代:清·作者:李汝珍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八回:“阳衍正在心荡神迷,一闻此语,慌忙接过芍药道:‘承女郎见爱,何福能消!但未识芳闺何处?’”翻译:阳衍正在心神不定,一听到这句话,慌忙接触过芍药道:‘承女子被爱,为什么幸福能消!只是不知道花在哪里?’”五、迷而知反白话释义: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朝代:晋作者:陈寿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袁术传》:“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翻译:如果迷惑而不知返回,还可以避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