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头条 > 正文

形容礼的成语 形容礼仪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礼仪的成语有哪些?

礼仪之邦,泣血稽颡 ,轻薄无礼,屈尊就卑,缛礼烦仪,识礼知书,通书达礼,通文达礼

形容礼仪的成语、诗句和故事

五体投地、识礼知书、通书达礼、矩步方行、通文达礼等。1、五体投地解释: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出自: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译文:致敬的仪式,他的仪表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低着头表示敬意,三、用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跪下,七、手膝蹲在地上,八、五轮都屈服,九、五体投地。2、识礼知书解释:懂得礼仪,熟知诗书。出自: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8回:“此乃罪臣家属,寂没入官,姓木名难儿,温柔贤淑,识礼知书,兼通数学。” 译文:这是罪臣家属,寂充公,姓木名难儿,温柔贤淑,认识礼仪知识,兼通几学。3、通书达礼解释:指通诗书,懂礼仪。出自: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原来田氏是东村田贡元的女儿,倒有十分颜色,又且通书达礼。"译文:原来田氏是东村田贡元的女儿,倒是有十分颜色,而且通信达礼。4、矩步方行解释:行走时步伐端方合度。指行为举止合乎礼仪规范。出自: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二回:“这样先生,断不能矩步方行,不过东家西席,聊存名目而已。”译文:这样先生,决不能矩步才行,不过东家西席,姑且保存名目而已。5、通文达礼解释:指有学问懂礼仪。出自: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七回:"况甥女虽系一小小村女,然读书识字,通文达礼,有才有德,不减古之列女,岂有上以白壁之姿,下就青衣之列?"译文:何况外孙女虽然是一个小村庄女,但是读书识字,通文达礼,有才有德,不比古代的妇女,哪有上用白色墙壁的姿态,下到青衣的行列?

形容礼字的四字词语

傲慢无礼卑辞厚礼 导德齐礼 俭不中礼 爱礼存羊 礼崩乐坏 礼仪之邦 傲慢少礼 卑礼厚币 彬彬有礼 博文约礼 长斋礼佛 顶礼膜拜 敦诗说礼 分庭抗礼 焚香礼拜 恭而有礼 敬贤礼士 磕头礼拜 礼义廉耻 克己复礼 礼贤下士 礼尚往来 礼坏乐崩 诗礼之训 诗礼之家 先礼后兵 以礼相待 知书达礼 轻薄无礼 晨参暮礼 烦文缛礼 分庭伉礼 焚香顶礼 甘言厚礼 家长礼短 家无常礼 践律蹈礼 礼让为国 礼奢宁俭 礼顺人情 礼为情貌 礼无不答 礼先一饭 礼先壹饭 慢腾斯礼 慢条丝礼 慢条斯礼 慢条厮礼 明媒正礼 暮礼晨参 牵经引礼 三茶六礼 诗礼传家 诗礼人家 识礼知书 通书达礼 通文达礼 言之有礼 衣冠礼乐 等礼相亢 缛礼烦仪 鹅存礼废 额手加礼

和礼有关的成语

1、〔傲慢无礼〕指态度傲慢,不讲礼貌

2、〔礼仪之邦〕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3、〔彬彬有礼〕彬彬:原为文采与质朴兼备貌。形容文雅而有礼貌。

4、〔顶礼膜拜〕顶礼:头、手、足五体俯伏在菩萨足下叩拜;膜拜:举手加额;长跪而拜。

5、〔分庭抗礼〕庭:庭院;抗:对等;相当;抗礼:行平等的礼。

6、〔焚香礼拜〕焚香:点燃香火。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灵行礼跪拜。

7、〔恭而有礼〕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8、〔磕头礼拜〕磕头:旧时礼节,跪在地上头碰地。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礼。

9、〔礼义廉耻〕有礼节;讲道义;尚廉洁;知羞耻。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

10、〔礼贤下士〕礼:以礼相待;对待有礼貌;贤:指贤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

11、〔礼尚往来〕尚:注重。在礼节上要注重有来有往。后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对你就怎么样。

12、〔礼坏乐崩〕古代制礼,把它当作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把制乐人微言轻教化的规范。

13、〔诗礼之家〕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

14、〔先礼后兵〕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15、〔以礼相待〕礼:仪礼;应有的礼节;待:对待;接待。用应有的礼节来对待别人。

16、〔知书达礼〕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17、〔礼顺人情〕指礼是顺乎人之常情,人与人共处必须遵守的规范。

18、〔烧香礼拜〕敬奉神佛的一种仪式

19、〔请客送礼〕宴请客人,馈赠礼物

拓展资料

礼贤下士 lǐ xián xià shì

成语解释:礼:以礼相待;对待有礼貌;贤:指贤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谦居于别人之下;以示对人尊敬;士:旧指有知识学问的人。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旧时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员尊敬和重视人才。

成语出处:《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成语繁体:礼贤下士

成语注音:ㄌ一ˇ ㄒ一ㄢˊ ㄒ一ㄚˋ ㄕ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用法:礼贤下士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士,不能读作“sì”。

成语辨形:士,不能写作“土”。

近义词:彬彬有礼、以礼待人

反义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成语例子:我今天看见了一位礼贤下士的大人先生,在今世只怕是要算绝少的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李勉从地方官升到宰相,他从不妄自尊大,待人非常诚恳,有礼貌。他发现县尉为人正直很能干就提拔他为南郑县令。他发现立巡、张参很有才干,就请他们出来做官,不久他们去世,李勉特别怀念他们,人们称他为礼贤下士的典范

形容礼仪的成语

矩步方行 行走时步伐端方合度。指行为举止合乎礼仪规范。

五体投地 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心到神知 旧时指只诚心敬神,就用不到烦琐的礼仪。比喻对人表示钦佩,不必有什么虚文浮礼。

必也正名 指必须按照正统伦理观念和礼仪关系来端正纲纪名分。

赐茅授土 封建社会帝王分封诸侯的一种礼仪。帝王以五色土为太社,分封诸侯时,各授以他们相应的某方某色土,如东方青...

礼为情貌 意谓一个人的礼仪容止为内心的显现。情,情意;貌,容仪。貌和情互为表里。

礼仪之邦 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泣血稽颡 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仪,屈膝下跪,以额触地。指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向前来致哀的宾客哭拜并致以谢忱。

轻薄无礼 指轻佻浮薄,不知礼仪。

屈尊就卑 原指降低尊贵的身份以就低下的礼仪。现用来形容委屈自己去屈就比自己低下的职位或人。

缛礼烦仪 指烦琐的礼仪。

识礼知书 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通书达礼 指通诗书,懂礼仪。

通文达礼 指有学问懂礼仪。

衣冠礼乐 指各种等级的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指封建社会中各种典章礼仪。

带礼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一:分庭抗礼[ fēn tíng kàng lǐ ] 1. 解释: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2. 出自:《史记·货殖列传》:“(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3. 示例:知县此番便和他~,留着吃了饭,叫他拜做老师。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二:先礼后兵[ xiān lǐ hòu bīng ] 1. 解释: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2.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3. 示例:你这~方法实在高明。三:彬彬有礼[ bīn bīn yǒu lǐ ] 1. 解释: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2. 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3. 示例:唤出他两个儿子,兄先弟后,~。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三回四:以礼相待[ yǐ lǐ xiāng dài ] 1. 解释:用应有的礼节接待。2.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九回:“赵枢密留住禇坚,以礼相待。”3.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五:礼贤下士[ lǐ xián xià shì ] 1. 解释: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2. 出自:《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多矜尚,先哲所去。”《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廉介,这宗臣表,礼贤下士有始终,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3. 示例:我今天看见了一位~的大人先生,在今世只怕是要算绝少的了。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