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一点点的词语
寥寥无几、寥寥可数、九牛一毛、沧海一粟、微不足道 一、寥寥无几 [ liáo liáo wú jǐ ] 解释:寥寥:形容数量少。非常稀少,没有几个。出自: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一回:“连做诗赋的也寥寥无几。”译文:连做诗赋的也寥寥无多少二、寥寥可数 [ liáo liáo kě shǔ ] 解释:寥寥:稀少,很少。形容很少,数得出来。出自:唐·刘长卿《过郑山人所居》:“寂寂孤莺啼杏园,寥寥一犬吠桃源。”译文:寂静的杏园里只有一只莺啼,广大的桃源里只有一声狗叫。三、九牛一毛 [ jiǔ niú yī máo ] 解释: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译文:假如我伏法被杀,如果九牛的身上失掉一毛,与蝼蚁又有什么区别四、沧海一粟 [ cāng hǎi yī sù ] 解释: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出自: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苍海之一粟。”译文:像蜉蝣一样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见苍海的一米五、微不足道 [ wēi bù zú dào ] 解释: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出自:近代 郭沫若《百花齐放·单色蓳》诗:“在草花中我们虽然是微不足道。但我们的花色却算是紫色代表。”
形容一点点进步的成语有哪些?
1、循序渐进 [ xún xù jiàn jìn ]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出 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2、驽马十驾 [ nú mǎ shí jià ] 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出 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3、日积月累 [ rì jī yuè lěi ] 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 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出 处:《宋史·乔行简传》:“借纳忠效勤之意;而售其阴险巧佞之奸;日积月累;气势盖张;人主之威权;将为所窃弄而不自知矣。”4、铢积寸累 [ zhū jī cùn lěi ] 铢:我国古代极小的重量单位,汉代以一百黍的重量为一铢。 形容一点一滴地积累。也形容事物完成的不容易。出 处:宋·苏轼《梦中作靴铭》:“寒女之丝;铢积寸累;天步所临;云蒸雷起。”5、积少成多 [ jī shǎo chéng duō ] 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出 处:《汉书·董仲舒传》:“聚少成多;积小致巨。”
一点点的词语大全
稍逊一筹:shāo xùn yī chóu,稍:稍微;逊:逊色。比较起来,稍微差一点。作谓语、定语;指稍微差一点。一无是处:yī wú shì chù,是:对,正确。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作谓语、补语、宾语;指没有一点好的地方。聊胜一筹:liáo shèng yī chóu,略微高出一点。作补语、定语;指略微高出一点。略胜一筹:lüè shèng yī chóu,筹:筹码,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比较好一点。
形容只说明了一点点的词语或成语是什么?
万事才开头呢, 未知万一, 只知其一,未知其二, 一鳞半爪, 不一而足, 挂一漏万,
形容“什么都知道一点”的成语有哪些?
略知一二、略知皮毛、略识之无、一孔之见、一知半解一、略知一二 [ lüè zhī yī èr ] 解释:一二:形容为数不多。略微知道一点。出自: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二回:“花子道:‘武艺也略知一二。’”二、略知皮毛 [ lüè zhī pí máo ] 解释:比喻稍知表面的情况或稍有肤浅的知识。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7回:“才女才说学士大夫论及反切尚切瞠目无语,何况我们不过略知皮毛,岂敢乱谈,贻笑大方!”三、略识之无 [ lüè shí zhī wú ] 解释:之、无:指最简单的字。形容识字不多。出自: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译文:我出生六七个月时,奶妈抱着弄在书写屏下。有指‘无’、‘之’字给我的,我虽然口不能说,心已默识。后来有人问这两个字的人,虽然老十的考试,而指的不差。四、一孔之见 [ yī kǒng zhī jiàn ] 解释: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出自:汉·桓宽《盐铁论·相刺》:“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译文:坚持计划而不是规矩,抓准而不是绳子,通过一个孔,只懂得一个道理,却不知道权衡。五、一知半解 [ yī zhī bàn jiě ] 解释: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出自: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译文:有透彻的理解,不过不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