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的成语
1、负荆请罪 [ fù jīng qǐng zuì ] 指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请求对 方责罚。出 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例 句只怪我们用错了人,应当~。2、三顾茅庐 [ sān gù máo lú ] 也说三顾草庐。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后喻指一再诚心地邀请。出 处元·马致远《荐福碑》:“我信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例 句刘厂长~,终于把身怀绝技的老工人请回厂。3、草木皆兵 [ cǎo mù jiē bīng ]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出兵攻晋,前锋在安徽寿春洛涧被晋军打败。苻坚登寿春城瞭望,看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兵,认为遇到了劲敌,因而感到害怕。后来就用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出 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例 句敌人吓得惊恐万状,~。4、背水一战 [ bèi shuǐ yī zhàn ] 在不利情况下和敌人作最后决战,比喻面临绝境,为求得出路而作最后一次努力。出 处《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乃使万人行;出;背水陈(阵)。……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例 句预选赛出现的全部希望就在这最后一搏,队员们决心~。5、卧薪尝胆 [ wò xīn cháng dǎn ] 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只有尝胆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才有“卧薪尝胆”的话)。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出 处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例 句六十年代初,我国人民~战胜了严重自然灾害和国际上反动势力的经济封锁。
带有历史的史的成语
1、名垂青史[míng chuí qīng shǐ]: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 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2、史无前例[shǐ wú qián lì]: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 指前所未有。3、稗官野史[bài guān yě shǐ]: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以供省览,后称小说或小说家为稗官。指旧时的小说和私人编撰的史书。4、史鱼之俦[shǐ yú zhī chóu ]:像史鱼一样正直。 常用于形容刚直的人。5、史不绝书[shǐ bù jué shū]:书:指记载。史书上不断有记载。过去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6、渔经猎史[yú jīng liè shǐ ]:渔、猎:涉猎。泛览群经,博涉诸史。形容博览群书,知识广博。7、史争旦夕[shǐ zhēng dàn xī]:比喻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8、谘经诹史[zī jīng zōu shǐ]:指商讨、研究经史。9、六经三史[liù jīng sān shǐ ]: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泛指古代典籍。10、暮史朝经[mù shǐ zhāo jīng]: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11、左图右史[zuǒ tú yòu shǐ]:形容室内图书多。12、青史留名[qīng shǐ liú míng]:青史:史书。 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13、史策丹心[shǐ cè dān xīn]:表示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14、左史右经[zuǒ shǐ yòu jīng ]:左边放着史书,右边放着经书。形容博览群书或藏书丰富。15、东观续史[dōng guān xù shǐ]:东观:汉代官家藏书的地方。原指汉代女史学家班昭奉诏就东观续成其兄班固没有完成的《汉书》。后用以指女子才学高深。16、朝经暮史[zhāo jīng mù shǐ]: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17、饱谙经史[bǎo ān jīng shǐ]:熟知经书史籍。形容学问渊博18、九经三史[jiǔ jīng sān shǐ]:泛指古代典籍19、枕籍经史[zhěn jí jīng shǐ]:枕着经典,垫着史书。形容专心一意读书。20、研经铸史[yán jīng zhù shǐ]:精研经史。 形容学问渊博。
关于历史的成语有哪些?
一.源远流长 [yuán yuǎn liú cháng]
出处
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释义
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二.积厚流光 [jī hòu liú guāng]
出处
《荀子·礼论》:“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所以别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也。”
释义
积累的功业越深厚,则流传给后人的恩德越广。
三.古色古香 [gǔ sè gǔ xiāng]
出处
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古画色墨,或淡墨,则积尘所成,有一种古香可爱。”
释义
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四.海枯石烂 [hǎi kū shí làn]
出处
宋·王奕《法曲献仙音·和朱静翁青溪词》:“老我重来,海干石烂,那复断碑残础。”
释义
海水干涸、石头腐烂。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五.地久天长 [dì jiǔ tiān cháng]
出处
《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释义
时间长,日子久。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1、望梅止渴
三国时,曹操带兵长途行军,士兵们都很口渴,曹操便说:“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了,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空想来加以安慰。
2、三顾茅庐
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后喻指一再诚心地邀请。
3、四面楚歌
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楚歌,项羽吃惊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4、卧薪尝胆
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5、背水一战
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命手下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带了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的井陉关迎击。 当时,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为了打败赵军,他将一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另外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
交战后,赵营二十万大军向河边的一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这是潜伏的那两千士兵乘虚攻进赵营。赵军遭到前后夹击,很快被韩信打败。 战后有人问韩信:“背水列阵乃兵家大忌,将军为何明知故犯?”韩信笑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也是兵书上有记载的呀。”
关于历史变迁的成语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日新月异?今非昔比?想要哪方面得呀?用在什么情况下?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4个)
1、望梅止渴
三国时,曹操带兵长途行军,士兵们都很口渴,曹操便说:“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了,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空想来加以安慰。
2、三顾茅庐
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后喻指一再诚心地邀请。
3、四面楚歌
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楚歌,项羽吃惊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4、卧薪尝胆
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5、毛遂自荐
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战,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
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挑选20个文武全才的门客一起去。经过挑选,最后还缺一个人。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可是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
平原君说:“先生来到赵胜门下几年了?”毛遂说:“三年了。”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处在世界上,就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如今,处在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赵胜也没听到赞语,这是因为先生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
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要是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就会像锥子那样,整个锋芒都会露出来,不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带毛遂一道前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