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头条 > 正文

读书故事的成语 形容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

形容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

1、悬梁刺股

东汉孙敬读书时为了防止自己打瞌睡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66303831,将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苏秦读书到深夜时很疲倦,常打盹,他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2、囊萤映雪

东晋车胤自幼聪颖好学,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

晋代孙康,因为家贫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一次下雪他突然发现书上的字在雪地里看得很清楚,此后,每遇到下雪,孙康不顾严寒,躺在雪地里读书,时间长了手脚都长满冻疮,但是通过这种方法他读了很多的书。

3、手不释卷

三国时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并且说“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4、凿壁偷光

西汉匡衡小时候家境贫寒,经常借人的书来看。农忙时因为白天要打工没有时间看书,只能在晚上。而家里太穷没有油灯,于是凿开墙壁的缝隙,借邻居家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5、开卷有益

宋太宗赵光义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太平总类》的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有人劝他一天辛苦的忙于国事还要看书太累了,宋太宗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

当时的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努力读书,所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连平常不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孜孜不倦的阅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谓。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有益处。

名人读书的成语(含故事)

古人读书给予我们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却可以用四个字的成语概括。简单的四个字中却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博大和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3646437魅力。因这简简单单的四个,蕴含着说不尽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这里不一样的故事。

1、囊萤映雪:时代:晋、人物:车胤、 道具:萤火虫

故事情节:晋,车胤,家境贫困,白天的和父亲想办法养家糊口。想要学习的他,只能够利用晚上的时间读书写字。但是家里经济不允许晚上点灯。

盛夏的晚上,车胤借着正在自家的院子里背诵文章,忽见萤火虫在夜空中一闪一闪的飞舞。在夜空里是那么的明亮。于是,车胤费劲找到一个白绢口袋,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一个用萤火虫做的灯就做好了。就这样在借助大自然力量的他。在自己勤勤奋学习下,学有所成。

2、映雪读书:时代:晋、人物:孙康、 道具:雪

故事情节:孙康家贫,无钱买灯油,不能晚上读书,心中很是懊恼,觉得这是对于时间的浪费。  

一天冬夜里,梦醒,见窗缝里透进一丝微弱的白光。心里甚喜,因为他可以借着雪光读书。他意睡意全无,取出书籍,到屋外。大地上映出的雪光,可以清楚的看到书中的字。孙康不顾严寒,读起数来。实在冷冻不行,跑着读。就这样借着有雪的晚上,从未放弃读书的机会,苦学的精神,让他成为饱学之士。

3、随月读书: 时代:南齐 人物:江泌 道具:月光

故事情节:南齐,江泌,白天出工,晚上利用月光读书。不是简单的利用,而是月光走到那里,他读到哪里。墙根,门口,屋顶,有月光的地方就有他。古人读书很难,难在既没有书读,也没有地方读,还没有钱读。请珍惜自己读书的机会

读书故事的成语

1.牛角挂书《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jiān)乘牛,挂《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3353839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2.负薪读书事出《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3.带经而锄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

有关读书的故事成语

囊萤copy映雪《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2113,博学多通,5261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4102囊盛数十萤1653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释译:晋朝车胤恭谨勤苦,学习不知疲倦。学问渊博,通晓许多门知识。由于家里穷,不能经常弄到油点灯,夏天他就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一直读到天亮。清张英《渊鉴类涵》卷二0二:“孙康家贫,无油,尝映雪读书”。《尚友录》卷四:“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是说:晋朝人孙康家里穷,无油点灯,曾经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着读书。后用以比喻刻苦勤学。《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也载此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