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尚的成语
口头禅 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1323530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出处:宋·王懋《野客丛书》附录:“平生不学口头禅,脚踏实地性虚天。” 把素持斋 把:遵守。斋:斋戒。指信佛者遵守吃素,坚持戒律。 出处:元·无名氏《女姑姑》三折:“念佛心把素持斋,不食荤啖柏。” 半路出家 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出处:《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出家的一般。” 半路修行 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出处:参见“半路出家”。 持斋把素 把:遵守。斋:斋戒。谓信佛者遵守吃素,坚持戒律。 出处:元·无名氏《女姑姑》第三折:“念佛心把素持斋,不食荤啖柏。” 当头棒喝 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竖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 遁迹空门 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同“遁入空门”。 出处:《天雨花》第五回:“逼得我,此一身,走投无路,因此上,来披剃,遁迹空门。” 遁迹桑门 指避开尘世而出家为僧。桑门,即沙门。 出处:清·钮琇《觚剩·树怪》:“石涛和尚以前朝宗室,遁迹桑门,结茅于微之黄山。” 遁入空门 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出处:姚雪垠《李志成》第二十八章:“天下重见升平,他自己决不留恋宝贵,功成身退,遁入空门做一个与世无争的人。” 剪发被褐 指出家为僧尼。同“剪发披缁”。 剪发披缁 削发,身着僧尼服装。指出家为僧尼。亦作“剪发被褐”。 开山老祖 开山:指在名山创立寺院;老祖:第一代创业的人。原指开创寺院的和尚。后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 出处:宋·辛弃疾《水龙吟》词:“只应白发是开山祖。” 开山始祖 原指开创寺院的和尚。后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同“开山祖师”。 开山祖师 开山:指在名山创立寺院;祖师:第一代创业和尚。原指开创寺院的和尚。后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 出处:宋·辛弃疾《水龙吟》词:“只应白发是开山祖。” 看破红尘 旧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现也指受挫折后消极回避、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 出处:汉·班固《西都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 老僧入定 和尚静坐,使心定于一处,不起杂念,叫入定。形容人静静地端坐着。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回:“看时,却是个黑瘦老者,危然端坐,彷佛老僧入定一样。” 面壁功深 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和尚面壁静修,道行很深。比喻某人在某一方面造诣很深。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 念念有词 念念:连续不断地念叨。旧指和尚念经,现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手里捻珠,口内念念有词,往那巽地上吹了一口气,忽的吹降去,便是一狂风。” 僧多粥少 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十二回:“师爷的席面是看得见的东西,再要来一个撞席的,便就僧多粥薄,相公就不够吃了。” 四大皆空 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 出处:《四十二章经》二十:“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 天花乱坠 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出处:《心地观经·序品》:“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花)乱坠遍虚空。” 削发披缁 缁:黑色,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剃光头发,穿上僧衣。表示出家为僧。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党阇黎一念错投胎》:“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发披缁,便是释牟尼佛。” 沿门托钵 钵:和尚吃东西用的器具。原指僧徒化缘。比喻挨家乞讨。 出处: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一:“故读者于此等处最要分别,不然则视少陵为随地蓦缘,沿门托钵者流矣。” 在家出家 指不出家当和尚,清心寡欲,在家修行。 出处:《法苑珠林》卷一0七:“在家出家,平等而受。” 丈二和尚 (歇后语)摸不着头脑。指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一个和尚坐在那里。成语。
建议你删除此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对三宝不恭敬,会有恶报。不是我诅咒你,我是担心你有不好的报应。
形容和尚成语是什么
弄性尚气、口尚乳臭抄、白衣尚书2113、一息尚在、52614102尚方宝剑、兼权尚计、注玄尚白、移风易尚、礼尚1653往来、好奇尚异、尚堪一行、一息尚存、负才尚气、尚德缓刑、尊年尚齿、由窦尚书、偃革尚文、好尚不同、疏财尚气、丈二和尚、尚虚中馈、和尚吃八方、远来和尚好看经、对着和尚骂贼秃、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一个和尚钟和鼔猜成语
谜底:暮鼓抄晨钟袭或晨钟暮鼓 暮鼓晨钟2113mù gǔ5261 chén zhōng 解释佛教规4102矩,寺里晚上1653打鼓,早晨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出处唐·李咸中《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结构联合式。 用法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正音晨;不能读作“cén”。 辨形暮;不能写作“幕”。 近义词暮鼓朝钟、晨钟暮鼓、朝锺暮鼓、朝钟暮鼓 例句导师一席话如~,撞击着我的心扉,使我恍然大悟。 英译the solitary life of a monk 成语故事洛阳附近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在长约一公里山崖上,共雕刻佛像近十万尊,艺术水平最高的是奉先寺,寺内供奉的是卢舍那佛,高17米。杜甫作《游龙门奉先寺》描写僧侣的晨钟暮鼓生活:“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一个和尚站在地里,打一个成语
无法无天wú 21135261fǎ wú tiān[释义] 法:法纪;天:天理。4102旧指不顾国法和1653天理;任意干专坏事。现多形容属违法乱纪;不受管束。[语出] 清·曹雪芹《红楼梦》:“珍大奶奶是个老实头;个个人都叫他养得无法无天的。”[近义] 胡作非为 为非作歹[反义] 安分守己 循规蹈矩[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结构] 联合式。[辨析] ~和“胡作非为”都指肆无忌惮地做坏事;有时可以通用。但“胡作非为”程度略轻一些;只形容肆无忌惮的干坏事。[例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