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头条 > 正文

了解 的成语 形容了解的很清楚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了解的很清楚的成语有哪些?

1、了若指掌成语2113拼音:liǎo ruò zhǐ zhǎng成语解5261释:比喻对情况4102十分明白清楚成语出1653处:《宋史 道学版传序权》:“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2、了如观火成语拼音:liǎo rú guān huǒ成语解释:了:明白。形容看得非常清楚成语出处:邹鲁《戊甲云南河口之役》:“今有河内来函,读之必了如观火,从此兄等之出而说人,必更有把握矣。” 3、一目了然成语拼音:yī mù liǎo rán成语解释:目:看。了然:明明白白的样子。一眼就看得很清楚。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7卷:“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4、了然于胸成语拼音:liǎo rán yú xiōng成语解释: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成语出处:《晋书 袁齐传》:“夫经略大事……智者了然于胸。” 5、明若观火成语拼音:míng ruò guān huǒ成语解释:象看火那样清楚。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成语出处:《尚书 盘庚上》:“予若观火。”宋 蔡沈集传:“我视汝情,明若观火。”

表示了解的成语

鲍子知我 指彼此2113相互了解而情谊5261深切4102。 洞彻1653事理 洞彻:透彻,深远;理:专道理,规律。深入属透彻了解事物规律。 洞鉴废兴 洞鉴:明察。深入透彻地了解历代兴盛衰败情况。 恨相知晚 恨:懊悔;相知:互相了解,感情很深。后悔彼此建立友谊太迟了。形容新结交而感情深厚。 窥见一斑 指只了解一二。 了然于胸 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 了如指掌 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明目达聪 眼睛明亮,耳朵灵敏。形容力图透彻了解。 如指诸掌 比喻对事情非常熟悉了解。

形容熟悉了解的成语有哪些

熟路轻辙2113:驾轻快的5261车,走熟悉的路。比喻4102处世有经验,办起1653事来很容易。熟门版熟路权:熟悉门径,了解情况,很有经验。提头知尾:提起头便知道尾巴,形容十分聪明或彼此非常熟悉。如数家珍: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轻车熟路:赶着装载很轻的车子走熟悉的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老马识途: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驾轻就熟:驾:赶马车。驾轻车,走熟路。比喻对某事有经验,很熟悉,做起来容易。看生见长:亲眼看着某人的出生和长大。形容对某人非常熟悉。烂若披掌:形容对情况非常熟悉。

形容了解的成语

白头如新 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3353766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不打不成相识 指经过交手,彼此了解,结交起来就更投合。

不求甚解 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不言而喻 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洞彻事理 洞彻:透彻,深远;理:道理,规律。深入透彻了解事物规律。

洞鉴废兴 洞鉴:明察。深入透彻地了解历代兴盛衰败情况。

耳目昭彰 昭彰:十分明显,人所共见。众人已听到和看到,十分明显。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无法藏匿。

官止神行 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观过知仁 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管窥蠡测 管:竹管;蠡:贝壳做的瓢。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恨相知晚 恨:懊悔;相知:互相了解,感情很深。后悔彼此建立友谊太迟了。形容新结交而感情深厚。

画虎画皮难画骨 比喻认识一个人容易,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难。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开物成务 开:开通,了解;务:事务。通晓尤物之理,得以办好各种事情。

了然于胸 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

了如指掌 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盲人摸象 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明察暗访 从明里细心察看,从暗里询问了解。指用各种方法朝廷调查研究。

明目达聪 眼睛明亮,耳朵灵敏。形容力图透彻了解。

平易近人 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形容了解很多的成语

错综bai复杂解 释du 错:交错,交叉;综:合在一起;zhi错综:dao纵横交叉.形容头绪多专,情况复杂属.出 处 《周易·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斗争、矛盾等 示 例 秦牧《艺海拾贝·河汊错综》:“不管形式上怎样~,变化诡奇,实际上总有一个基本的道理贯串其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