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和书的成语
伴食宰相2113 解释:伴食5261:陪着人家一道吃饭。用来4102讽刺无所作为,不称1653职的官员。内 出处:《旧唐书容·卢怀慎传》:“开元三年,迁黄门监。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与书有关的成语
1、韦编三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5653831绝拼音:wéi biān sān jué成语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成语例子: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2、遗编断简拼音:yí biān duàn jiǎn成语解释: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成语出处:宋·吕大临《〈考古图〉后记》:“虽遗编断简,仅存二三,然世移俗革,人亡书残,不复想见先王之绪余。” 近义词:遗编绝简、遗编坠简3、逐字逐句拼音:zhú zì zhú jù成语解释:挨次序一字一句地。成语出处:程树榛《大学时代》:“她一下又翻到了今年寒假的第一天日记,并饶有兴趣地逐字逐句看了下去。” 成语例子:王朔《我是“狼”》:“你让我觉得你就是那号帽檐压得低低的、拿着个小本到处偷听别人谈话并逐字逐句记录下来的无耻小人。”4、手不释卷拼音:shǒu bù shì juàn成语解释: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成语例子: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手不释卷。(清 王晫《今世说 德行》)5、博览群书拼音:bó lǎn qún shū成语解释:览:观看;阅读。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形容学识渊博。也作“博览群籍”。成语出处:《周书 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成语例子:(1)许多学者都能博览群书,广采众家之长。(2)我国许多大教授都是博览群书,智慧过人。
与书有关的四字成语
“与书有关”的四来字成语有:博览自群书、读书得bai间、书声琅琅、罄du竹难书、奋笔疾书、书香世zhi家、dao焚书坑儒、书香门第、琴棋书画、世代书香、压脚图书、学书学剑、刺股读书、雁足留书、白面书生、蒲牒写书、徒读父书、仰屋著书、走笔疾书、雁足传书、知书达礼、虫书鸟篆、黄耳寄书、等。
扩展资料
成语解释
1、读书得间: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飏翁!你真可谓读书得间了!你说的一点不错。”
2、罄竹难书: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邹韬奋《抗战以来》:沦陷区的同胞在抗战中所表现的奇迹,真是所谓罄竹难书。
3、奋笔疾书: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金瓶梅传奇》第二十七回:世贞昼夜伏案,奋笔疾书,日书一回,不得片刻喘息。
4、一介书生: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读书人又称书生。这固然是个可以骄傲的名字,如说“~”、“书生本色”,都含有清高的意思。
5、书香世家: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三章:“刘眉尽管把鼻子都气歪了,也还是保持着书香世家的风度。”
与书相关的成语
与书相关的成语有:
一、汗牛充栋 [ hàn niú chōng dòng ]
1.解释: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6303039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2.出自:唐·柳宗元《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3.示例:世传养生术,~,行而效者谁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
二、浩如烟海 [ hào rú yān hǎi ]
1.解释: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2.出自:隋·释真观《梦赋》:“若夫正法宏深,妙理难寻,非生非灭,非色非心,浩如沧海,郁如邓林。”
3.示例:古今载籍,~。 ◎清·周永年《儒藏记》
三、坐拥百城 [ zuò yōng bǎi chéng ]
1.解释:有一万卷书,胜似管理一百座城的大官。比喻藏书极丰富。
2.出自:《魏书·李谧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3.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
四、左图右史 [ zuǒ tú yòu shǐ ]
1.解释:形容室内图书多。
2.出自:《新唐书·杨绾传》:“独处一室,左图右史。”
3.示例:北山在狱中,一日三餐,~,倒很舒服。 ◎《晚清文学丛钞·轰天雷》第十二回
五、百读不厌 [ bǎi dú bù yàn ]
1.解释:厌:厌烦,厌倦。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2.出自: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3.示例:为什么一些作品有人“~”,另一些却有人不想读第二遍呢? ◎朱自清《论百读不厌》
一个人和一堆书的成语
博览群书 [bó lǎn qún shū] [解释]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书与人一样高的成语
著作等2113身 近义5261学富五车反义目4102不识丁、胸无点墨释义1653形容著述极多版,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权高相等。出处《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用例会上陈列了他多年来的全部著作,那时他已是~了。(曹禺《我们尊敬的老舍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