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头条 > 正文

物品的成语 带东西的成语

带东西的成语

东拼西凑copy、东西南北、东拉西扯2113、声东击西、东张西望。5261一、东拼西凑4102白话释义:1653比喻零乱地加以拼凑。朝代:清作者:曹雪芹出处:《红楼梦》:“(秦邦业)因是儿子的终身大事所关;说不得东拼西凑;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带了秦钟到代儒家来拜见。”二、东西南北白话释义: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朝代:春秋作者:左丘明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安处。” 翻译:到处飘泊,行踪不定。三、东拉西扯白话释义:形容说话没有中心或条理,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朝代:清作者:曹雪芹出处:《红楼梦》:“更有一种可笑的;肚子里原没有什么;东拉西扯;弄的牛鬼蛇神;还自以为博奥。”四、声东击西白话释义:声张击东而实击西。用以迷惑敌人,造成敌人错觉,给予出其不意的攻击。朝代:唐作者:杜佑出处:《通典·兵典六》:“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翻译:扬言要击东,其实要击西。五、东张西望白话释义:张:看。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朝代:明作者:冯梦龙出处:《喻世明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此时经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东西成语有哪些

东西成语:东躲西藏、东张西望、声东击西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1363634、东奔西走、说东道西。一、东躲西藏解释: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出自: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枪刀剑戟都潎样。”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近义词东闪西躲、东藏西躲二、东张西望解释:张:看。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出自: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从此时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近义词左顾右盼、东望西观、抓耳挠腮、东张西张、举目四望、东瞧西望、东睃西望、三心二意、东张西觑、东观西望反义词一心一意、目不转睛、聚精会神、目不斜视三、声东击西解释:声:声张。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出自:蜀人或声东击西,指南攻北。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蜀国的人可能会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指着南边却要攻打北边。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等近义词围魏救赵、调虎离山、避实就虚、东声西击、出其不意、出奇制胜反义词围魏救赵、无的放矢四、东奔西走解释:到处奔波。多指为生活所迫或为某一目的四处奔走活动。出自:强如在中国东奔西走,受尽腌臜的气。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回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到处奔波近义词东奔西跑、东跑西颠、萍踪浪迹、走南闯北、四海为家、到处奔跑、浪迹天涯、东食西宿反义词安家落户、安营扎寨、萍踪浪迹、走南闯北、深居简出、按兵不动、四海为家、浪迹天涯、足不出户、安土重迁、东食西宿五、说东道西解释:说东家,讲西家。形容没有中心地随意说。出自: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门上说东道西的。清代曹雪芹《红楼梦》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近义词东扯西拉、东拉西扯、说三道四、说长道短、说东谈西

带“东西”的成语有哪些?

1、东西南北 dōng xībai nán běi du

2、什伍东西zhi shí wǔ dōng xīdao

3、拆东补西 chāi dōng bǔ xī专

4、东奔西窜 [dōng bēn xī cuàn]

5、东捱西属问 [dōng ái xī wèn]

形容物品的成语

爱不忍释636f7079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3353863 释:放下。对所喜欢的物品,爱得拿在手里久久不肯放下。 出处: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 不可多得 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出处:汉·王充《论衡·超奇篇》:“譬珠玉不可多得,以其珍也。” 不翼而飞 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 出处:《管子·戒》:“无翼而飞者声也。”《战国策·秦策三》:“众口所移,毋翼而飞。” 盗跖之物 跖:人名,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代指坏人;物:物品。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这银子是我们江南这几个人的,并非盗跖之物,先生如何不受?” 赌物思人 看见死去或离去的人所遗下的物品,就想起该人。 囤积居奇 囤、居:积聚;奇:稀少的物品。把稀少的货物储藏起来。指商人囤积大量商品,等待高价出卖,牟取暴利。 发蒙振落 蒙:遮盖,指物品上的罩物;振:摇动。把蒙在物体上的东西揭掉,把将要落的树叶摘下来。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出处:《史记·汲郑列传》:“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服服贴贴 指让人信服或物品平整。 价值连城 连城:连在一起的许多城池。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璧。” 精金良玉 精金:精炼的金;良玉:美玉。纯金美玉。比喻人品纯洁或物品精美。 出处:宋·程颐《程明道先生行状》:“先生资禀既异,而充养有道,纯粹如精金,温润如良玉。” 精金美玉 精金:精炼的金。纯金美玉。比喻人品纯洁或物品精美。 出处: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欧阳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 琳琅触目 原指所见皆名流。后指眼前所见都是珍贵的物品或美好的诗文。 买东买西 指买各种物品。 出处:明·李开先《林冲宝剑记》第29出:“买东买西使官钱,点驴点马是买卖。” 牛溲马勃 牛溲:牛尿,一说车前草,利小便;马勃:可治疮。比喻一般人认为无用的东西,在懂得其性能的人手里可成为有用的物品。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则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七零八碎 ①形容残破不堪。②零星琐碎。③指零星的物品。 人弃我取 别人抛弃的东西我拾起来。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不跟别人争,仍然有好处。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什袭而藏 什:形容多;袭:量词,套,层。将物品层层包裹,珍重地藏好。形容极珍重地收藏物品。 出处:《太平御览》卷五十一引《阚子》:“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焉。主人冕玄服以发宝。华匮十重,缇巾十袭。” 什袭以藏 什:形容多;袭:重迭。一层又一层把东西包裹起来。形容十分珍重地收藏好物品。同“什袭而藏”。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五回:“人家竞相传钞,什袭以藏。” 什袭珍藏 什:形容多;袭:量词,套,层。将物品层层包裹,珍重地藏好。形容极珍重地收藏物品。 出处:《太平御览》卷五十一引《阚子》:“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焉。主人冕玄服以发宝。华匮十重,缇巾十袭。” 拾金不昧 金:原指钱财,现泛指各种贵重物品;昧:隐藏。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 出处:清·吴炽昌《客窗闲话·义丐》:“乃呼里长,为之谋宅于市廛,置货立业且表之以额曰‘拾金不昧’。”清·《歧路灯》第一百八回:“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授受不亲 授:给予;受:接受。旧指男女不能互相亲手递受物品。指儒家束缚男女的礼教。 出处:《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神情民?’孟子曰:‘礼也。’” 隋侯之珠 隋:古国名。比喻珍贵的物品。 出处:《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物归原主 归:还给。把物品还给原来的主人。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他不生儿女,就过继着你家儿子,承领了这家私,物归旧主,岂非天意。” 物离乡贵 物品离产地越远越贵重。 出处:元·王恽《番禺杖》诗:“物眇离乡贵,材稀审实讹。” 献曝之忱 献:贡献之意;曝:晒太阳。比喻以物品或意见献之于人,所表达的自谦之意。 出处:《列子·杨朱篇》:“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以冠补履 冠:帽子;履:鞋子。用帽子补鞋。比喻以贵重物品配贱物。 出处:《汉书·贾谊论》:“履虽鲜不如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 以一奉百 奉:供养。用一个人生产的物品供养一百个人。指生产的人少,消费的人多。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浮侈》:“今察洛阳资末业者,什于农夫;虚伪游手,什于末业。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以一奉百,孰能供之?” 只鸡斗酒 斗:酒器。准备好一只鸡,一壶酒。原指对死者的祭奠物品,多用作追悼亡友之辞。后也指招待来客。 出处:汉·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 装潢门面 装潢:原指裱糊字画,现也指装饰物品使之美观;门面:指外观。比喻只把外表装饰得很漂亮。 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止则有这两件儿衣服,装点着门面。”

东西的成语

声东击西,东张西望,拆东补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