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带面字的成语
知人知面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3626436不知心旧时俗语。指认识一个人容易,但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很困难。油头粉面形容人打扮得妖艳粗俗。拭面容言拭:擦;拭面:擦去别人吐在自己脸上的唾沫;容言:听取别人意见。泛指接受别人的批评...有何面目指没有脸见人。心慈面软形容为人和善。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仰面唾天仰头向着天吐唾沫,唾沫还是落在自己的脸上。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受害的还是自己...心活面软比喻自己没有一点主见,就是相信别人的话。一面之缘见一面的缘分一面之识指只见过一面,略有认识一面之交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比喻交情很浅。一面之词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一面如旧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三对六面指有关双方在证人或中间人在场时,办理手续或说明情由。神头鬼面比喻怪模怪样。借面吊丧意谓虚有其表。两头白面比喻表里不一,两方面讨好。面折廷争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廷争:在朝廷上争论。指直言敢谏。面有菜色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面无人色脸色没有一点血色。形容恐惧到极点或非常虚弱。面似靴皮脸上皮肤如同靴皮。形容满脸皱纹。面授机宜当面指示处理事务的方针、办法等。面如土色脸色呈灰白色。形容惊恐之极。唾面自干形容受了污辱,极度容忍,不加反抗。青面獠牙青面:脸上泛着青色;獠牙:露在外面的长牙。旧时神怪故事中形容凶神恶鬼的面貌。现形...笑面夜叉比喻面带笑容而居心狠毒的人。笑面虎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凶狠的人。颜面扫地比喻面子丧失干净。闻名不如见面只听名声不如见面更能了解。头面人物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的人(多含贬义)。廷争面折廷争:在朝廷上争论;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指直言敢谏。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抛头露面抛:暴露。露出头和面孔。原指妇女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中。现指公开露面。鸟面鹄形形容由于饥饿而身体软弱,面容枯瘦。千里犹面比喻传达事情清楚确实。满面红光满面:整个面部。形容心情舒畅,精神健旺的样子三头两面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千部一腔,千人一面比喻都是老一套,没有变化(多指创作)。满面春风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蔼愉快的面容。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四面八方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网开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网开三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十面埋伏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肉袒面缚肉袒:去衣露体,表示愿受责罚;面缚:两手反绑面对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脱去上衣,...囚首垢面象监狱里的犯人,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形容不注意清洁、修饰。人心如面心:指思想、感情等。指每个人的思想也象每个人的面貌一样,各不相同。两面三刀比喻耍两面派手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两面二舌比喻在两方面挑拔。就汤下面比喻趁机行事。
带有面字的四字成语
1、面目全非[ miàn mù quán fēi ]
详细释义 :模样变得与原先完全不同。形e69da5e887aa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6303232容变化极大(多含贬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举首则面目全非。”
出 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举首则面目全非;又骇极。”
2、面红耳赤[ miàn hóng ěr chì ]
详细释义: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出 处;《朱子语类》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3、满面春风[ mǎn miàn chūn fēng ]
详细释义 :形容高兴、得意的神情。也形容和颜悦色。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气昂昂,志卷长虹。饮千钟,满面春风。”
出 处;宋·程节斋《沁园春》词:“满面春风,一团和气,发露胸中书与诗。”
4、四面八方[ sì miàn bā fāng ]
详细释义 ;泛指周围各地或各个方面:人们从~来到北京。我们小组里的人来自~。
出 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忽遇四面八方怎么生?”
5、四面楚歌[ sì miàn chǔ gē ]
详细释义 :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楚歌,项羽吃惊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见于《史记·项羽本纪》)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出 处:梁启超《中国国会制度私议》:“殆陷于四面楚歌之中;反恃解释条文以持其说。”
成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其中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堪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某个方面内容的经典概括,对后世影响持久而深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当继续发挥这种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面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面北眉南谓脸面相背,互不理睬。形容相处e68a84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46336不合,各不照面面壁磨剑《景德传灯录·南岳怀让禅师》:“开元中有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日坐禅……师乃取一剑,於彼庵前石上磨。一曰:‘师作什麽?’师曰:‘磨作镜。’一曰:‘磨剑岂能成镜邪?’(师曰):‘坐禅岂得作佛邪?’”后因以“面壁磨■”比喻事不能成功面不改容谓脸色不改变。形容遇到危难时,镇定自若面不改色见“面不改容”面缚衔璧两手反绑而面向前,口含碧玉以示不生。古人用以表示投降请罪面缚舆榇语本《左传·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经,士舆榇。”杜预注:“缚手于後,唯见其面……榇,棺也。将受死,故衰绖。”后因以“面缚舆榇”谓双手反绑,车载空棺,表示投降并自请极刑面红耳赤①语本《朱子语类》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於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后通作“面红耳赤”。形容因紧张、急躁、害羞等而脸上发红的样子。②借指争吵面红耳热见“面红耳赤”面红颈赤见“面红耳赤”面红面赤谓双方因争执而变脸面红面绿见“面红面赤”面黄肌瘦谓脸色发黄,身体瘦削。常形容病态面谩腹诽谓当面欺诳,心怀毁谤面面皆到见“面面俱到”面面俱到谓各方面都照顾到,十分周全。亦指虽照顾到各方面,但重点不突出面面俱圆同“面面俱到”面面厮觑见“面面相觑”面面相睹同“面面相觑”面面相看见“面面相觑”面面相窥同“面面相觑”面面相觑相视无言。形容因紧张或惊惧而束手无策之状面面圆到见“面面俱到”面命耳提同“耳提面命”面目可憎形容人的容貌使人厌恶面目全非①面孔变得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②形容事物变化很大面目一新谓改变原样,呈供袱垛惶艹耗讹同番括现新貌面朋口友谓非真诚相交的朋友面墙而立指面对墙壁而立,一无所见。比喻不学习面如傅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脤。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后因以“面如傅粉”形容男子美貌面如冠玉《史记·陈丞相世家》:“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比喻男子徒有其表。后多以“面如冠玉”形容男子的美貌面如灰土同“面如土色”面如死灰见“面若死灰”面如土色脸色如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恐惧。亦形容病态面若死灰形容因心情极度沮丧或惊恐而脸色灰暗面色如土见“面如土色”面是背非当面赞成,背后反对面是心非谓表面上是一套,心底里又是一套,表里不一面授机宜谓当面布置应付局面的策略和办法面无人色①《史记·李将军列传》:“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後以“面无人色”谓脸上没有血色。形容极度恐惧。②形容因饥饿、病痛而十分虚弱的样子面引廷争同“面折廷争”面谀背毁见“面誉背毁”面誉背非见“面誉背毁”面誉背毁谓当面称赞,背后诽谤面折廷争谓在朝廷上犯颜直谏,据理力争面折廷诤见“面折廷争”面折庭争见“面折廷争”面争庭论同“面折庭争”
带面字和全字的成语
面目全bai非 拼音:miàdun mù quán fēi 解释:非:zhi不相似。样dao子版完全不同了。形容改权变得不成样子。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举手则面目全非。” 示例:它的厄运,是在好书被有权者用相似的本子来掉换,年深月久,弄得~。 鲁迅《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 近义词:面目一新、改头换面 反义词:依然如故、一成不变 歇后语:蝌蚪变青蛙;大世界里照哈哈镜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变化大 面面俱全 拼音:miàn miàn jù quán 解释:俱:全。各方面都能照顾到,没有遗漏疏忽。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一般化。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这位单道台办事一向是面面俱到,不肯落一点褒贬的。” 示例:这样一来,润翁向东家开口要款子也容易些,厂里也派着二万块的用途,存货也松动松动;这倒是~的法子。 茅盾《多角关系》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