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中间一个人是什么成语
思想中间一个复人的成语是思前制想后。bai
拼音:[ sīdu qián xiǎzhing hòu ]
释义:形容前前后后地反复思dao考。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二回:“且闻太师见后无袭兵;领人马徐徐而行;又见折了余见;辛环带伤;太师十分不乐;一路上思前想后。”
近义词:左思右想绞尽脑汁
反义词:一往直前
拓展资料
造句:
1、我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先完成学业再去找工作。
2、他思前想后最后决定去一趟北京。
3、凄风苦雨中,她思前想后,新愁旧恨都涌上了心头。
4、做事要思前想后,不可快意当前,不顾后果。
5、他思前想后,最后还是决定和爸爸好好谈一谈。
中间一题真容易是什么成语?
畏首复畏尾:基本解释制: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2113事胆子小,顾5261虑多。4102拼音读法:wèi shǒ1653 wèi wěi使用举例:我们年轻人就是要敢想敢干,决不能~,怕这怕那。近义词组: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反义词组:无所畏惧、当机立断使用方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成语出处:《左传·文公十七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上面一个人 下面是 两个共中间一个有 打一成语
无中生有。上面一个人,636f7079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46431下面是两个共,是繁体“无”字(如图),中间一个有,又可以理解为中间生有,所以是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
[ wú zhōng shēng yǒu ]
解释: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出自:战国 老子《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天下万物从有中来,有却又从没有中来
示例:子息从来天数,原非人力能为。最是~,堪令耳目新奇。
反义词:捕风捉影、信口雌黄、无事生非、惹是生非、空穴来风、吹毛求疵、无兄盗嫂、三告投杼、三人成虎、造谣生事、胡言乱语、向壁虚造
扩展资料
反义词
一、捕风捉影[ bǔ fēng zhuō yǐng ]
解释: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出自:东汉 班固《汉书·郊祀志》:“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
译文:听了他的话,洋洋满了,如果将可以看到;要求的,浩浩荡荡像系风捉影,最终不可能
二、无事生非[ wú shì shēng fēi ]
解释:无缘无故找岔子,存心制造麻烦。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八回:“有不安本分的强盗,有无事生非的强盗。”
一个是中间一个人一个非是什么成语
大是大非
一个“2113是”中间一5261个人一个”非”4102成语是“大是大非”。1653
中间的“人”应该是内小的,突容出“是”与“非”两个大字,所以是“大是大非”。
释 义:正确;非:错误。指带有原则性、根本性的是非问题。
出 处:徐迟《歌德巴赫猜想》:“一页一页的历史写出来了,大是大非,终于有了无私的公论。”
用 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原则性的问题。
拓展资料
大是大非解释:指带有原则性、根本性的是非问题。近义词:泾渭分明黑白分明截然不同大相径庭反义词:模棱两可良莠不分鸡毛蒜皮细枝末节相似词:大起大落大风大浪大吹大擂大彻大悟大吃大喝大吵大闹大红大紫大手大脚。
一、逃税问题并非无足轻重,我认为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
二、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温良恭俭让是要不得的。
三、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四、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没有彷徨失措。
五、老王处事向来坚毅、果敢,在大是大非之前,他总是像中流砥柱般,坚持正义的一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