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的成语有哪些
塞翁失马、bai患得患失、惊慌失du措、失魂zhi落魄、dao失之交臂、怅然回若失、进退失据、一失足成千古恨答、得不偿失、因小失大、黯然失色、顾此失彼、张皇失措、言多必失、若有所失、哑然失笑、机不可失、失之东隅、引喻失义、流离失所、大惊失色、万无一失、大失所望、惊惶失措、茫然若失、秦失其鹿、爱鹤失众、惘然若失、失道寡助、仓皇失措
失的成语有哪些?
塞翁失马、患得bai患失、黯然失du色、失魂zhi落魄、dao怅然若失、失之交臂回、得不偿失、惊慌失措、答张皇失措、因小失大、一失足成千古恨、顾此失彼、哑然失笑、言多必失、引喻失义、机不可失、进退失据、若有所失、流离失所、爱鹤失众、失之东隅、茫然若失、万无一失、大惊失色、惊惶失措、惘然若失、大失所望、秦失其鹿、丧魂失魄、丢魂失魄
成语什么失什么因
没有bai成语什么失什么因,含有“du失”“因zhi”的成语:因小失dao大。
解释专:为了小的利益,造属成大的损失。
出自: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他却只是不理,只道他身在洋界,可以没事。不知查抄起来,反恐因小失大,他却如何懂得?”
译文:他却只是不理,只道他身在洋界,可以没事。不知道查抄起来,反而担心因小失大,他却怎么懂得到?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得不偿失
解释:偿:抵得上。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出自:宋·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诗:“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译文:“感时嗟叹事变,所以得不偿失。”
扩展资料
反义词:一举两得
解释: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出自:《晋书·束皙传》:“赐其十年炎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译文:“给他十年炎恢复,以安慰重升之情,一次两个得到,外实内宽。”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一箭双雕、一石二鸟、两全其美、事半功倍、一箭双雕、一举两全
反义词一举两失、顾此失彼、鸡飞蛋打、杀鸡取卵、得不偿失、事倍功半、因小失大
带失的成语有哪些
塞翁5261失马、张皇失4102措、1653患得患失、失之交臂、怅然若失、得不偿失、黯然失色版、一失足成千古权恨、惊慌失措、顾此失彼、引喻失义、言多必失、若有所失、机不可失、因小失大、失魂落魄、爱鹤失众、秦失其鹿、进退失据、哑然失笑、失之东隅、流离失所、万无一失、大惊失色、茫然若失、惊惶失措、仓皇失措、大失所望、惘然若失、琴瑟失调
有什么失的成语
失字有关的成语:
1、若有所失,是一个成语,读音是ruò yǒu suǒ shī,好像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3626565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生邑邑若有所失,忘啜废枕,日渐委悴。”
释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好像丢掉了什么一样心情怅惘,不吃不喝不睡,越来越萎靡不振。”
原著介绍:《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
2、失魂落魄,汉语成语,拼音是:shī hún luò pò,释义: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
释义: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子里心神不宁,冻的我身上没有血色。”
原著介绍:《看钱奴买冤家债主》是元代戏曲作家郑廷玉的代表作,简称《看钱奴》,在中国古代十大喜剧中,《看钱奴》是唯一的一部以讽刺艺术为主来描写人情世态的剧作,也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讽刺喜剧,在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大惊失色,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dà jīng shī sè,释义:形容十分慌张,吓得脸色都变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释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忽然看见曹操带着配剑入宫;脸上还带着怒气,皇帝脸色都变了。”
原著介绍:《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4、茫然若失,汉语成语,拼音是máng rán ruò shī,形容心中茫茫然然,像失去了什么。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抚然为间曰:‘命之矣。’集注:“怃然茫然自失之貌”。
释义:《孟子·滕文公上》:“徐辟把孟子的话告诉了夷子。夷子茫然自失地说:‘这都是命。’集注:”好像丢失了什么一样的面貌。”
原著介绍:《孟子》,儒家经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5、哑然失笑,是一个汉语成语,基本释义:见到或听到好笑的事,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赵王元余外传》:“禹乃哑然而笑。”
释义:汉·赵晔《吴越春秋·赵王元余外传》:“禹便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
原著介绍:《吴越春秋》,东汉赵晔撰,是一部记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史事为主的史学著作。着录于《隋书·经籍志》和《唐书·经籍志》,皆云赵晔撰,十二卷。然而今本只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