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头条 > 正文

有什么而什么的成语 什么什么而什么的成语。

什么什么而什么的成语。

什么什么而什么的成语:背道而驰、竭泽而渔、鱼贯而出、不劳而获、e68a84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63635侃侃而谈。一、背道而驰解释: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出自:虽然很象背道而驰,其实倒是心心相印。 鲁迅《坟·从胡须说到牙齿》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形容越跑越远,永远达不到目的二、竭泽而渔解释:泽:池、湖。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 但是明年就没有鱼了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涸泽而渔、杀鸡取卵、不留余地反义词从长计议三、鱼贯而出解释:像游鱼那样连贯着出现。出自: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回:“三人急不暇择,从窦中鱼贯而出,外面正是一条逼狭的胡同,还静悄悄的没人阻住。”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四、不劳而获解释:获:获取,得到。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出自:我的目标是不满于杨,而因此而是为的举动,却也许被第三者收渔人之利,不劳而获。 鲁迅《两地书》三十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比喻不劳动而得到成果近义词不稼不穑、不义之财、坐吃享福、坐收其利、坐收渔利、尸位素餐、坐享其成、不劳而食反义词先难后获、一无所得、徒劳无功、自食其力、劳而无功五、侃侃而谈解释: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在朝堂上,和下大夫说话,安详从容。示例:却从来不曾见过象这位蛮子般的那末侃侃而谈,旁若无人的气概。 郑振铎《桂公塘·三》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放言高论、口齿伶俐、喋喋不休、呶呶不休、海阔天空、夸夸其谈、口如悬河、夸夸其言、滔滔不绝、大言不惭、娓娓而谈、口若悬河、高谈阔论、夸夸而谈、谈天说地反义词噤若寒蝉、噤口不言、缄口无言、支吾其词、闭口无言、半吞半吐、沉默寡言、一言不发、张口结舌、吞吞吐吐、理屈词穷

什么什么而什么的成语有哪些

爱博而情不专 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61323465情不能专一。 安枕而卧 放好枕头睡大觉。比喻太平无事,不必担忧。 半途而废 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倍道而进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进。 背道而驰 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比肩而立 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并日而食 并日:两天合并成一天。不能天天得食,两天三天才能得一天的粮食。形容生活穷困。 不辞而别 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 不得而知 没有办法知道。 不恶而严 并不恶声恶气,但很威严,使人知敬畏。 不寒而栗 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不欢而散 很不愉快地分手。 不教而杀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不教而诛 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不胫而走 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不劳而获 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不谋而合 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不期而然 期:希望;然:如此。不希望这样,而竟然这样。表示出乎意外。 不期而遇 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 不言而信 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一什么而什么的成语

1、一蹴而成

yī cù é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5653331r chéng

成语解释:形容轻易地取得成功。

成语出处:邹韬奋《什么事不可能》:“赖奥维一九○三年的飞机也还不是一蹴而成的。”

2、一蹴而就

yī cù ér jiù

成语解释: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可以成功。形容轻易地取得成功。

成语出处: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3、一挥而成

yī huī ér chéng

成语解释:挥:挥笔;成: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成语出处:宋·蔡《铁围山丛谈》:“公乃徐徐调笔而操之,顾谓客子:‘欲何字耶?’恶客即拱而答:‘某愿作龟山字尔。’公乃大笑,因一挥而成。”

4、一概而论

yī gài ér lùn

成语解释:概:古代量粮食时刮平斗槲的木棍;一概:一律。用同一个标准来评论、看待或处理。多形容不分性质、不加区别地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战国 楚屈原《楚辞 九章 怀沙》:“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5、一概而言

yī gài ér yán

成语解释:概:古代量粮食时刮平斗用的木棍;一概:一律。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释滞》:“各从其志,不可一概而言也。”

6、一哄而起

yī hòng ér qǐ

成语解释:喧闹;起哄。经过一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一哄而起。”

7、一望而知

yī wàng ér zhī

成语解释:一看就明白。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又说了一回话,大约言语甜俗,意味粗浅,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

8、一呵而就

yī hē ér jiù

成语解释:一口气完成。

成语出处: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十四:“感兴不来,也不能勉强去酝酿。当它来的时候,酝酿成熟,故能提起锐笔,一呵而就。”

9、一扫而光

yī sǎo ér guāng

成语解释:一下子就扫除干净。也指一下子把食物吃个精光。

成语出处:宋苏轼《题王逸少帖》诗:“出林飞鸟一扫空。”

10、一哄而散

yī hòng ér sàn

成语解释:经过一阵喧闹后马上就散开了。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看的人见没得买了,一哄而散。”

什么而什么什么成语有

问:什么而什么什2113么成语有答:5261笼而统之、淡而4102不厌、国而忘1653家、食而不化、乐版而忘死、笃而权论之、诲而不倦、学而不厌、犯而不校、扩而充之、望而却步、秘而不露、仕而优则学、极而言之、坐而待旦、铤而走险、坐而待毙、行而未成、卧而治之、要而言之、一而二,二而一、惠而不费、遵而勿失、和而不唱、仰而赋诗、谋而后动、乐而不淫、听而不闻、兼而有之、聚而歼之、秘而不宣、改而更张、言而无信、脆而不坚、等而上之、生而知之、道而不径、施而不费、磨而不磷、存而不论、等而下之、挟而不服、死而后止、此而可忍,孰不可忍、强而后可、周而不比、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比而不党、穷而后工、信而有征、锲而不舍、望而生畏、秀而不实、谲而不正、公而忘私、谑而不虐、劳而无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