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头条 > 正文

是三个字的成语 三个字的词语有哪些

三个字的词语有哪些

1、关于领导bai:

举旗帜,du指方向,明方略,绘zhi蓝图,谋大局,dao定政策,管方向专,把方向,作决属策,保落实,带队伍,促改革,忧之切,思之深,谋之远。

2、关于调研:

朝下看,往下跑,向下钻,俯下身,沉下心,下农田,询经营,问效益,聚村头,进地头,坐炕头,听民意,察民情,惠民生,解民忧,谋民意,暖民心,纾民困,勤走访,有底气,接地气,沉下去,融进去,走出去,拜名师,学标兵,取真经,开眼界。

3、关于谋划:

善谋大,善谋远,善谋深,动脑筋,谋思路,出点子,拿建议,想办法,想对策,花力气,找短板,瞄靶心,狠发力,有规划,有蓝图,有基础,有举措。

4、关于制度:

搭架子,定规矩,划边界,补空白,立新规,树导向,强监管,强基础,补弱项,增优势,添活力,做于细,成于严。

5、关于措施:

打基础,谋长远,搭平台,强龙头,建机制,出政策,优服务,求突破,稳增长,促转型,激活力,施法治,促民生,固根本,树形象,抓治理,抓延伸。

6、关于担当:

挑大梁,唱主角,扛重担,打硬仗,站队首,立潮头,当先锋,树标杆,站排头,做示范,先行者,排头兵,挺在先,冲在前,敢发声,敢拍板,坐不住,等不起,睡不着。

有三个字的成语吗?

有三个字的成语,比如:莫须有、安乐窝、闭门羹、不成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6303732器、耳边风等。一:莫须有[ mò xū yǒu ] 1. 解释:原意是也许有吧。后指凭空捏造。2. 出自:《宋史·岳飞传》:“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3.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补语、定语;指凭空捏造诬陷二:安乐窝[ ān lè wō ] 1. 解释: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2. 出自:宋·邵雍《无名公传》:“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3. 示例:疏帘竹簟山茶碗,此是幽人~。 ◎宋·辛弃疾《题鹤鸣亭》诗三:闭门羹[ bì mén gēng ] 1. 解释: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2. 出自: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一:“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3. 示例:一次不见,第二次再去,谁知三番五次饱尝~。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四:不成器[ bù chéng qì ] 1. 解释:器:指人的度量、才干。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气质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出息。有时也指不学好,自甘堕落。2. 出自:《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3. 示例:这厮~,如何却在这里。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四回五:耳边风[ ěr biān fēng ] 1. 解释: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2. 出自:唐·杜荀鹤《赠题兜率寺闲上人院》诗:“百岁有涯头上雪,万般无染耳边风。”3. 示例: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

三个字的成语有哪些?

安乐窝:泛称安逸的住处。步后尘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1313364:后尘,走路时扬起的尘土,指跟在别人后面追随、模仿。东道主: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款待宾客的主人。恶作剧:过分地戏耍捉弄人。耳边风:从耳朵边吹过的风,比喻听过后不放在心上的话。黄粱梦:唐朝沈既济《枕中记》中记载,卢生在梦中享尽富贵荣华,等到醒来,主人蒸的黄粱饭还没有熟,所以称黄粱梦。比喻虚幻不实的事和欲望的破灭犹如一梦。九回肠:形容胸间的愁闷、痛苦已到了极点。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写到:“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若有所忘。”口头禅:原指不懂佛教、禅理,只会袭用禅家套语作为谈话资料。后泛指经常挂在嘴上而没有实际上意义的词语。闷葫芦:难以猜破的哑谜,弄不清楚的事情。门外汉:指对某项知识或技能还没有入门的外行。迷魂汤:迷信的人指地狱中使灵魂迷失本性的汤药。比喻迷惑人的话语或行为。迷魂阵: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马后炮:比喻事后才采取措施。马前卒:旧时指在车马前奔走供役使的人,后多用以比喻为别人效力的人。鸟兽散:人群像鸟兽般一哄而散。破天荒:指从未有过的事。敲边鼓:意思是从旁帮腔。杀风景:损伤美好的景致,比喻败坏兴致。也作煞风景。宋朝苏东坡诗《次韵林子中春日新堤书事见寄》云:“为报年来杀风景,连江梦雨不知春。”忘年交:指忘记年龄的交友,即不拘年岁行辈的差异而结交的朋友。无底洞:比喻永远不能满足的欲望。想当然:据推想,应当是这样。现在大多指凭主观想像认为如此,与事实不相合。一溜烟:形容跑得很快。一窝蜂: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眼中钉:比喻极其厌恶憎恨的人。应声虫:随声而应的虫。比喻毫无主见,随声附和的人。(网上搜的,也查过了,都有)

三个字的成语有哪些

试金石、2113闭门羹、替罪羊5261、闷葫芦、紧4102箍咒、莫须有、煞1653风景、一刀切、下内马威、口头禅、容马前卒、马后炮、迷魂阵、耳边风、走过场、乱弹琴、破天荒、笑面虎、空城计、迷魂汤、门外汉、恶作剧、安乐窝、鸿门宴、东道主、桃花源.应声虫.牛马走下马威 无底洞 五车书 父子兵 父母官 钻空子 耳边风 忘年交 应声虫 闷葫芦 杯中物 迷魂汤 迷魂阵 破天荒 恶作剧 莫须有 紧箍咒 眼中钉 眼中刺 绵中针 解语花 敲门砖 敲边鼓 敲竹杠 癞蛤蟆 掉书袋 清君侧 邯郸梦 百事问 纸老虎 笑面虎 布衣交 杵臼交 摇钱树 煞风景 睁眼瞎 千里驹 小广播 炮筒子 铁公鸡 口头禅 步后尘 马前卒 安乐窝 东道主 马后炮 变色龙 马大哈 旱鸭子 落汤鸡 寄生虫 无底洞 想当然 一根筋 二把刀 三脚猫 三不管 四不象 五里雾 六扇门 七返丹 七仙女 八斗才 九回肠 九重霄 小九九 一言堂

三个字的成语有哪些?

1、东道主:语出《左传·僖公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32633665三十年》:“若舍邻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意指东路上的居停主人。后世就用“东道主”来称呼主人。用法举例: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上,东道主中国队将一展英姿,技压群雄。 2、抱佛脚:语出宋·张世南《游宦纪闻》,是由“云南之南一番国,专尚释教,有犯罪应诛者,捕之急,趋往寺中,抱佛脚悔过,便贳其罪。今谚云:‘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乃番僧之语流于中国也”之句演化而成的。后世常用这句成语比喻平时不做好准备,紧急时候才仓皇补救,很难来得及。用法举例:期末考试快到了,王小明只好临阵抱佛脚了。 3、破天荒:语出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原文是:“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曰‘开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后世多用此句成语比喻从来没有过或第一次出现。用法举例:名不见经传的李刚居然获得一等奖,真是破天荒。 4、眼中钉:语出欧阳修《新五代史》。书中记载,后唐有个节度使叫赵在礼,倚仗自己是皇亲,骄横跋扈,无恶不作。百姓对此恨很不平,但慑于他的权势,敢怒不敢言。后来赵在礼要被调到别处任职,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很高兴,奔走相告,说:“这下我们可好了,我们眼中的钉子被拔去了。”后来常将“眼中钉”写作“眼中钉,肉中刺”,形容彼此水火不相容。用法举例:夹在钱家与祁家中间的三号是祁老人的眼中钉。(老舍《四世同堂》) 5、登龙门: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原文是:“后进之士,有开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讲的是东汉名士李元礼的故事。李元礼风度优雅,有才学,当时人称“天下模楷李元礼”。那时的后起文人以受到他接待为荣耀,把进入他的厅堂称作“登龙门”。后世常常引用“登龙门”这个成语来借喻得到文人的赏识。在封建社会中,也把科举考试考中的人叫做“登龙门”。用法举例:苏家(苏试)一门父子三人,全都喜登龙门。 6、登徒子:语出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传说战国时楚国的宋玉仪表堂堂,当时的大夫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诋毁宋玉“好色”,宋玉反唇相击,好色的恰恰是登徒子。宋玉说,东家的姑娘是天下最美的人,爱了他三年,他都没接受,登徒子的妻子是个丑八怪,登徒子却很喜欢她,并同她生了五个孩子。由这篇文章产生了“登徒子”这个成语来形容好色之人。用法举例:那张家的小子据说是个登徒子,大家要小心为是。 另: “三不知”的典故出自《左传》。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苟瑶率兵攻打郑国,齐国为防止晋国强大,就派陈成子带兵援郑。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骂他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苟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此话意思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蹄子上。 存小异 莫须有 安乐窝 杯中物 步后尘 杵臼交、 掉书袋 东道主 恶作剧、 耳边风 父母官 父子兵 风马牛 黄粱梦 九回肠 口头禅 每事问 绵里针 迷魂汤 莫须有 马后炮 马前卒 鸟兽散 牛马走 破天荒 敲边鼓 敲门砖 敲竹杠 杀风景 狮子吼 下马威

三个字的成语

三字成语典故六例1、东道主:e69da5e887aa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166346238语出《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邻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意指东路上的居停主人。后世就用“东道主”来称呼主人。用法举例: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上,东道主中国队将一展英姿,技压群雄。 2、抱佛脚:语出宋·张世南《游宦纪闻》,是由“云南之南一番国,专尚释教,有犯罪应诛者,捕之急,趋往寺中,抱佛脚悔过,便贳其罪。今谚云:‘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乃番僧之语流于中国也”之句演化而成的。后世常用这句成语比喻平时不做好准备,紧急时候才仓皇补救,很难来得及。用法举例:期末考试快到了,王小明只好临阵抱佛脚了。 3、破天荒:语出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原文是:“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曰‘开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后世多用此句成语比喻从来没有过或第一次出现。用法举例:名不见经传的李刚居然获得一等奖,真是破天荒。 4、眼中钉:语出欧阳修《新五代史》。书中记载,后唐有个节度使叫赵在礼,倚仗自己是皇亲,骄横跋扈,无恶不作。百姓对此恨很不平,但慑于他的权势,敢怒不敢言。后来赵在礼要被调到别处任职,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很高兴,奔走相告,说:“这下我们可好了,我们眼中的钉子被拔去了。”后来常将“眼中钉”写作“眼中钉,肉中刺”,形容彼此水火不相容。用法举例:夹在钱家与祁家中间的三号是祁老人的眼中钉。(老舍《四世同堂》) 5、登龙门: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原文是:“后进之士,有开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讲的是东汉名士李元礼的故事。李元礼风度优雅,有才学,当时人称“天下模楷李元礼”。那时的后起文人以受到他接待为荣耀,把进入他的厅堂称作“登龙门”。后世常常引用“登龙门”这个成语来借喻得到文人的赏识。在封建社会中,也把科举考试考中的人叫做“登龙门”。用法举例:苏家(苏试)一门父子三人,全都喜登龙门。 6、登徒子:语出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传说战国时楚国的宋玉仪表堂堂,当时的大夫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诋毁宋玉“好色”,宋玉反唇相击,好色的恰恰是登徒子。宋玉说,东家的姑娘是天下最美的人,爱了他三年,他都没接受,登徒子的妻子是个丑八怪,登徒子却很喜欢她,并同她生了五个孩子。由这篇文章产生了“登徒子”这个成语来形容好色之人。用法举例:那张家的小子据说是个登徒子,大家要小心为是。 另: “三不知”的典故出自《左传》。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苟瑶率兵攻打郑国,齐国为防止晋国强大,就派陈成子带兵援郑。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骂他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苟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此话意思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蹄子上。http://gb.chinabroadcast.cn/9223/2005/11/23/109@792734.htm

参考资料:http://www.ywtd.com.cn/mypage/page2.asp?pgid=9625&pid=17253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