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写琴箫或琴箫合奏的诗词
1、琴诗
宋代:苏轼
若言琴上有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63037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译文:
如果琴上有声音,放在箱中为何不响;那如果声音是从手指上发出,为什么人们不在手指上听呢?
2、琴歌
唐代: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译文:
主人摆酒今晚大家欢聚,琴师拨动琴弦助兴酒宴。明月照向城头乌鸦纷飞,寒霜降临寒风吹透衣衫。炉火暖融融华烛添光辉。艺人先弹《渌水》后奏《楚妃》。他的琴声一响万物寂静,四座无言屏气凝神倾听。奉命去远离乡关清淮,敬告大家我要归隐云山。
3、忆秦娥·箫声咽
唐代: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译文:
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眼见秦家楼外一轮清冷明月。清冷的明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
又是一年重阳佳节,登上乐游原,秦娥遥望咸阳古道,可叹那人了无影踪、音信断绝。良人不见啊音信断绝,只有西风萧瑟,残阳似血,拂照着那汉家帝王的陵阙。
4、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宋代: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译文:
铸有狻猊提钮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
新近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
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5、船夜援琴
唐代:白居易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译文:
晴朗之夜,鸟与鱼都不动了,那轮皓月浸在幽深的江水里,入了它们的梦吧?此刻身心澄净,除了舟中的琴,没有任何事情的骚扰,且独坐,淡然一曲吧!
琴上的七根银弦就是最知心的朋友,双耳就是他的知音。当那恬淡自然的声音溶入心海,整个世界永恒而美丽,谁知,哪里是古,哪里是今?
描写箫声的成语或诗句
描写箫声的成语有:余音袅袅、 婉转悠扬、清耳悦心等。描写箫声的诗句有:1.凤箫声动,玉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73235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2.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龚自珍《秋心三首·其一》)详细释义如下:1.成语:余音袅袅拼音:yúyīnniǎoniǎo解释: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举例造句:他的箫声余音袅袅,让人沉醉。近义词:余音缭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声音悦耳2. 成语:婉转悠扬拼音:wǎnzhuǎnyōuyáng解释:婉转:声调温和曲折;悠扬:声音漫长而和谐。委婉曲折,也指声音悠扬动听。举例造句:远处忽然传来了一阵婉转悠扬的箫声,我们不禁侧耳倾听。3. 成语: 清耳悦心拼音:qīngěryuèxīn解释:耳朵为之清宁,心情为之欢悦。形容声音美妙动听。出处:宋·张耒《鸣蛙赋》:“春露初霭,朝华始敷,文羽清喙,飞鸣自如,若奏琴筝而和笙竽,清耳悦心,听者为娱。”举例造句:这首曲子清耳悦心,让人喜欢。4.《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5.《秋心三首·其一》清代:龚自珍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参考资料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view_69405.aspx
描写箫声的成语或诗句有哪些?
描写箫声的成语有:余音袅袅、婉转悠扬、清耳悦心等。
描写箫声的诗句有: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63396338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龚自珍《秋心三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