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佛”的四字成语
长斋礼佛 长斋:终年吃素。吃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64643834长斋于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 长斋绣佛 长斋:终年吃素;绣佛:刺绣的佛像。吃长斋于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 成佛作祖 佛教语。指修成佛道,成为祖师。比喻获得杰出成就。 佛口蛇心 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佛头加秽 比喻不好的东西放在好东西上面,玷污的好的东西。 佛头著粪 往佛像的头上拉粪。比喻美好的事物被亵渎、玷污。 佛头着粪 比喻不好的东西放在好东西上面,玷污的好的东西。 佛心蛇口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佛性禅心 指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静寂定之心性。 佛眼佛心 比喻善意看待别人。 佛眼相看 用佛的眼光去看。比喻好意对待,不加伤害。 诃佛诋巫 “诃”同“呵”。犹言诃佛骂祖。巫,巫师。 诃佛骂祖 佛教语,斥骂佛祖,比喻不受前人束缚。 呵佛骂祖 原指如果不受前人拘束,就可以突破前人。后比喻没有顾虑,敢做敢为。 拣佛烧香 比喻看人行事或待人有厚薄。 见性成佛 性:本性。佛教禅宗认为只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可以成佛。 借花献佛 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立地成佛 佛家语,禅宗认为人皆有佛性,弃恶从善,即可成佛。此为劝善之语。纶音佛语 比喻不由得不服从的话。 泥多佛大 泥土越多,佛像就塑得越大。比喻底子厚或增加进来的多成就就大。 青灯古佛 青荧的油灯和年代久远的佛像。借指佛门寂寞的生涯。 蛇心佛口 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万家生佛 旧时指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
关于佛的的四字成语
八万四千 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1326365。 出处:《法华经·宝塔品》:“若持八万四千法藏,十二部经,为人演说。” 百丈竿头 佛教语,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达到很高境界。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景岑禅师》:“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辩才无碍 碍:滞碍。本是佛教用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出处:《华严经》“若能知法永不灭,则得辩才无障碍;若能辩才无障碍,则能开演无边法。” 辩才无阂 佛教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出处:《艺文类聚》卷七六引南朝梁王筠《国师草堂寺智者约法师碑》:“显证一乘,宣扬三慧,辩才无阂,游戏神通。” 超尘拔俗 尘、俗:指尘世、人间;拔: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刘孝标注引谢承《后汉书》:“徐穉,字儒子,豫章南昌人,清妙高跱,超世绝俗。” 超尘出俗 尘、俗:指尘世、人间;出: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刘孝标注引谢承《后汉书》:“徐穉,字儒子,豫章南昌人,清妙高跱,超世绝俗。” 超度众生 佛教用语。用念经来使死人脱离苦海。也泛指做善事。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七回:“昨晚道场圆满,正要回来,女众们都劝我道:‘千难万难出来一次,夜间钟法上放焰口超度众生,极有功德,怎的不看看去?’因此在寺里念了这一夜佛。却有甚事谈论?” 超世拔俗 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同“超尘出俗”。 晨钟暮鼓 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出处:唐·李咸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成佛作祖 佛教语。指修成佛道,成为祖师。比喻获得杰出成就。 出处:《白雪遗音·马头调·小尼姑》:“成佛作祖待作甚么?陈妙常也曾还俗过。” 慈悲为本 慈悲:慈善和怜悯。原佛教语,以恻隐怜悯之心为根本。 出处:《南齐书·高逸传论》:“今则慈悲为本,常乐为宗,施舍惟机,低举成敬。” 此中三昧 三昧:佛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 出处:唐·李肇《国史补·中》:“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 大千世界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后指广大无边的人世。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九:“长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师云:‘虽然如此大千世界总在里许。’” 当头棒喝 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竖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 刀山剑树 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出处:《太平广记》卷三八二《裴则子》引《冥报拾遗》:“至第三重门,入见镬汤及刀山剑树。” 顶礼膜拜 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 出处: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十四回:“又添一个青年女子,顶礼膜拜,行状举止,仿佛慧娘。” 遁入空门 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出处:姚雪垠《李志成》第二十八章:“天下重见升平,他自己决不留恋宝贵,功成身退,遁入空门做一个与世无争的人。” 法海无边 佛教中比喻佛法广大如大海,无边无际。 法力无边 法力:佛教中指佛法的力量;后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佛法的力量没有边际。比喻力量极大而不可估量。 出处: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三折:“小圣我法力无边,通天达地,指山山崩,指水水跑。” 返本还原 本、原:根本,原貌。返回原来的地方。佛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状态;或指贬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出处:元·刘志渊《江神志令》:“返本还原真体现,魂魄聚,净无阴。” 返本还源 本、原:根本,原貌。返回原来的地方。佛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状态;或指贬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宝峰文禅师法嗣》:“一年将欲尽,万里未归人,大众总是他乡之客,还有返本还源者么?” 返观内视 原为佛教语。指用佛性对照检查。后亦指自我反省。 出处:清·蒲松龄《〈王如水问心集〉序》:“即此宜得之公心,返观内视,而九幽十八狱,人人分明见之矣。” 返观内照 原为佛教语。指用佛性对照检查。后亦指自我反省。 出处: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理十五》:“于此不得其解,而见彼之捐弃物欲,返观内照,近于 返视内照 原为佛教语。指用佛性对照检查。后亦指自我反省。 出处:《禅真逸史》第十七回:“澹然凝神静养一会,早听四野鸡鸣,于是垂目低眉,返视内照。” 返照回光 佛教语。指用佛性对照检查,自我反省。 出处:元·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等柳翠来时,击响云板,唱两句道《雨霖铃》:‘今宵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那其间返照回光,同登大道。” 方便之门 方便:本佛家语,指灵活对待。原是佛教指引人入教的门径,后指给人方便的门路。 出处:唐·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维摩见柄,盖申方便之门;道安谢归,思远朝廷之事。” 佛性禅心 指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静寂定之心性。 出处:《水浒传》第四五回:“那众僧都在法坛上看见了这妇人,自不觉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时间愚迷了佛性禅心,拴不定心猿意马。” 功德圆满 功德:佛教用语,指诵经、布施等。多指诵经等佛事结束。比喻举办事情圆满结束。 出处:隋·隋炀帝《入朝遣使参书》:“奉五月二日诲,用慰驰结,仰承衡岳,功德圆满,便致荆巫。” 函盖乾坤 佛教语。原指泯合无间。后指言语诗文契理或一心专志而绝无杂念。 出处:《五灯会元·云门偃禅师法嗣·德山缘密禅师》:“我有三句语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浪。”
佛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借花献佛、立地成佛、绣佛长斋、佛眼佛心、阿弥陀佛、诃佛诋巫、见佛不拜、青灯古佛、佛眼相看、佛口蛇心、佛头着粪、长斋绣佛、拣佛烧香、开佛光明、万家生佛、佛头著粪、纶音佛语、成佛作祖、
带“佛”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佛口蛇心:fó kǒu shé xīn
释义:佛的嘴巴,蛇的心肠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3396337。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造句:我面貌虽丑,心地却是善良,不似你佛口蛇心。
佛性禅心:fó xìng chán xīn
释义:指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静寂定之心性。
造句:那众和尚见了武大这个老婆,一个个都昏迷了佛性禅心。
见佛不拜:jiàn fó bù bài
释义:看见佛像,却不上前叩拜。比喻自有主张。
造句:六十余年和光混俗,四十二腊逍遥自在,逢人则喜见佛不拜。
立地成佛:lì dì chéng fó
释义:佛家语,禅宗认为人皆有佛性,弃恶从善,即可成佛。此为劝善之语。
造句:既然“立地成佛”有了保证,屠刀便不妨随时拿起,随时放下。
青灯古佛:qīng dēng gǔ fó
释义:青荧的油灯和年代久远的佛像。借指佛门寂寞的生涯。
造句:想我智能年方二九,难道真将我的青春献给青灯古佛不成?
求神拜佛:qiú shén bài fó
释义:礼拜神仙,请求保佑。
造句:当他妈妈生病的时候,他去求神拜佛。
皈依佛法:guī yī fó fǎ
释义:信仰佛教,谨遵佛法。比喻对人百依百顺。
造句:平日打三个擒五个,啥都不怕,歪得像一只老虎,如今武松进门,就皈依佛法了。
借花献佛:jiè huā xiàn fó
释义: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造句:今儿有人送极新鲜的山鸡,烫了吃,很好的,我就借花献佛了。
佛眼佛心:fó yǎn fó xīn
释义:比喻善意看待别人。
造句:你还是佛眼佛心,把人全当成好人。
佛面刮金:fó miàn guā jīn
释义:比喻从不该侵犯的地方或从有限的一点油水中竭力搜刮、掠取。
造句:不是我们争嘴,堪恨你这厮们无道理,佛面上去刮金。
关于“佛”的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借花献佛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3396331[ jiè huā xiàn fó ]
解释: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出自:《过去现在因果经》一:“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请寄二花以献于佛。”
示例:今儿有人送极新鲜的山鸡,烫了吃,很好的,我就借花献佛了。◎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2.蛇心佛口[ shé xīn fó kǒu ]
解释: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诸佛出世,打劫杀人,祖师西来,吹风放火,古今善知识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笼槛。”
示例:王魁你恶狠狠蛇心佛口,我便到黄泉,也须把你这歹魂儿勾,定与我倒断了前番呪。◎明·王玉峰《焚香记·构祸》
3.诃佛诋巫[ hē fó dǐ wū ]
解释:“诃”同“呵”。犹言诃佛骂祖。巫,巫师。
出自:宋·朱熹《祭魏元履国录文》:“兄实高明,卒监此心,顾托警励,琅琅其音。诃佛诋巫,考礼正俗,奉承靡他,葬又得卜。”
4.长斋绣佛[ cháng zhāi xiù fó ]
解释:长斋:终年吃素;绣佛:刺绣的佛像。吃长斋于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
出自:唐·杜甫《饮中八仙歌》:“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5.佛眼佛心[ fó yǎn fó xīn ]
解释:比喻善意看待别人。
出自:孙梨《白洋淀纪事·光荣》:“你还是佛眼佛心,把人全当成好人。”
6.佛口蛇心[ fó kǒu shé xīn ]
解释: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诸佛出世,打劫杀人,祖师西来,吹风放火,古今善知识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笼槛。”
示例:我面貌虽丑,心地却是善良,不似你佛口蛇心。◎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回
语法:联合式;作补语、定语;比喻嘴甜心毒。
佛教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借花bai献佛[jiè huā xiàdun fó]释义:zhi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dao情。
佛眼相看[fó yǎn xiāng kàn]释义:用佛内的眼光去看。比喻好意容对待,不加伤害。
佛口蛇心[fó kǒu shé xīn]释义: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佛头着粪[fó tóu zhuó fèn]释义:着:放置。原指佛性慈善,在他头上放粪也不计较。后多比喻不好的东西放在好东西上面,玷污的好的东西。
佛心禅性[fó xīn chán xìng]释义:洗尽尘心,爱就像一盏明灯,心如明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