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什么什么的成语
子曰诗云 [zǐ yuè shī2113 yún] 生词本基本释义子:5261指孔子;诗:4102指《诗经》;1653曰、云:说。泛指儒家言回论。出 处元·宫答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我堪恨那伙老乔民,用这等小猢狲,但学得些妆点皮肤,子曰诗云。
子曰是什么成语的原型?
原来文 子曰:“巧言令色(1),鲜矣源仁.” 注释 (1)令bai色du:令,好、善zhi;色,脸色. 译文 孔子说:“花言dao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读解 巧言令色. 这是一幅伪君子的画像. 如果再加上孟子借用曾子的两笔,那可真称得上是绝妙了. 曾子说:“胁肩谄笑,病于夏畦.”耸起两个肩头,做出一副讨好人的笑脸,这真比顶着夏天的毒日头在菜地里干活还要令人难受啊!(《孟子·腾文公下》) 儒者对伪君子的鄙弃之情溢于言表.仅孔子对“巧言令色”的斥责,在《论语》中就记有三次(其它两次见于《阳货》、《公冶长》). 然而,在历史上,在现实中,这种巧言令色,胁肩谄笑的人却并不因为圣人的鄙弃而减少.他们虽无仁德,难成正果,但却有的是用武之地,能使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国危天下乱. 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要牢记圣人提醒我们的话,时时警惕那些花言巧语,一脸笑得稀烂的伪君子.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什么成语的原型
子曰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袭省也是2113见贤思齐的原型5261见贤思齐 [jiàn xián sī qí] [解释4102] 贤:德才兼备的人1653;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自]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成语什么是出自这句话?
子曰bai:名不正,则言不顺du言不顺,则事不成。zhi成语什么是出自这句话dao?——答案:名专正言顺属。
名正言顺
拼音: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解释: 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出处: 《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举例造句: 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名正言顺。 元·郑德辉《倩女离魂》第二折
拼音代码: mzys
近义词:理直气壮
反义词:理屈词穷
灯谜: 闯王登基改国号
用法: 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说话
英文: legitimate
故事: 孔子因不满鲁定公沉迷酒色,带领学生来到卫国,因卫灵公言而无信,就留下子路一人,他带领其他学生离开卫国。卫出公继位后,让子路去请孔子来卫国辅政。孔子说:“只有名义正当,说话合理,才能干成大事。”
子曰:“巧言乱德 的成语是
全文:子曰抄:巧言乱德,小不忍则袭乱大谋释义:bai孔子说:“花言du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zhi能忍耐就会败坏大dao事情。” 《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朱熹《论语集注》:“小不忍,如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又说:“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朱子语类》卷四五)近人杨树达又分不忍有三义:“不忍忿”;“慈仁不忍,不能以义割恩”;“吝财不忍弃”(《论语疏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