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花折伞的成语
五光十色、 五花八门、 百花齐放、 落花流水、 鸟语花香、 走马观花
两把伞一束花是啥成语?
岁寒三友 [ suì hán sān yǒu ]基本释义 [ suì hán sān yǒu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看图成语一个梨一个玫瑰花一个钱一个雨伞
梨花带bai雨lí huā dàdui yǔ[释义] 象沾着雨zhi点的梨花一样。原形dao容杨贵妃哭泣时的内姿态。后用以容形容女子的娇美。[语出] 唐·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
4字成语大全1000个
4字的成语有很多,这里列举几个我比较熟悉的成语。
1、目不斜视
目不斜视指的是眼睛正正地看着前方,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433663030一点不往歪斜处看。形容人态度十分地严肃认真,对做的事情严谨负责。如果说一个人目不斜视,是表示对这个人的尊敬与景仰。
2、落落大方
落落大方指的是一个人的表现十分的大方得体,一点不露怯,多指女性。说一个人落落大方是对她很好的赞扬了。得到此殊荣的人一般也都会很开心。
3、东施效颦
东施效颦指的是一个人刻意地去模仿别人,但是这个人不但模仿得一点不像,反则惹人笑话。东施效颦有的时候也用来表示自谦,表示自己水平还不到位,想要学习别人的优点,但奈何功夫不够深,差一点火候。因而自我认识到还需努力。
4、水火不容
水和火本是两个相克的物质。因此,互相也不相容。人们常用水火不容来形容两个人或物的关系十分紧张,处于危险之中。切不可将两者挨近,否则会产生小到争执、大到战争的恶劣后果。
5、杯水车薪
杯水车薪指的是一杯水也难以江湖救急。比喻一件事已发展到没有挽回余地的地步了。人们常用”你这么做只是杯水车薪之劳“来表示事情已成定局,能做的努力也很有限了。
6、南辕北辙
南辕北辙是说两个人在谈论的话语或做出的行为中,暴露出太大的差异,所以会说,一个似乎是在向北走,一个似乎是在向南走。
7、功成名就
功成名就指的是一个人的功名都得到了,也即一个人的事业已发展到较好的地步。如果说一个人功成名就,就有意味是在说明这个人的一生的成就都很优秀。得到如此赞誉的人,一辈子也是没有白活了。
夏天的雨有什么特点
夏天多以暴雨为主,降水明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66303731显集中,强度强、持续时间短、范围小等特点,尤其江淮梅雨期暴雨区强度更大。
世界和我国的24小时暴雨极值均由热带气旋或台风引起,但我国暴雨的极值与同纬度的美国相比明显偏高,且暴雨区的持续性和面积都大大地超过同属副热带湿润气候区的美国。
古人对于夏季雨的描述如下: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宋·苏辙
春旱麦半死,夏雨欣及时。
出郊视禾田,父老有好辞。
秋阴结愁霖,似欲直败兹。
冥冥人天际,影响良不疑。
精诚发中禁,愍默非有欺。
鸡号日东出,乃令民信之。
《夜雨》
宋·l陆游
初夏雨淋浪,檐声绕四廊。
感深头易白,睡少漏偏长。
红卷帘旌湿,润生衣焙香。
清吟欲排闷,三叹不成章。
《久雨六言四首》
宋·刘克庄
夏雨轰轰断霉,新蝉已噪庭槐。
不晓阿香何意,故将车子频推。
扩展资料:
炎炎夏日,一阵阵雨水为人们带来清凉与宁静之时,亦有电闪雷鸣打破这一祥和与安逸。雨中“电魔”曾夺去无数宝贵的生命,雨中防电已成为亟待关注的话题。
当电流通过水或其他介质进入人体,可引起全身或局部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甚至发生心搏和呼吸骤停。依据雨电的基本特性及规律,中国公众卫生健康指南编委会特总结防雷雨“五电”指南。
避免“雷电”
“雷电”伤害主要是指因闪电和雷鸣而发生的电击伤。闪电的电压很高,为1亿至10亿伏特。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1000万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
如果雷电触碰到人身上,轻者可出现头晕、心悸、面色苍白、惊慌、四肢软弱和全身乏力,重者出现抽搐和休克,可伴有心律失常,并迅速转入假死状态,即心搏和呼吸处于极微弱状态、外表似乎已经处于死亡状态。
应该注意避免引雷电上身,做到“五避”:避免雷电入“户”(勿敞开门窗),避免雷电入“器”(勿开启电器),避免雷电入“树”(勿在树、杆下躲雨),避免雷电入“顶”(勿在山顶、楼顶等高处逗留),避免雷电入“墙”(勿触摸墙上避雷针等金属)。
谨防“伞电”
“伞电”伤害主要是指因使用雨伞不当而触电导致的电击损伤。部分雨伞是金属把柄,还有的带有金属尖部,这些都是促成“伞电”发生的隐患。当我们打着雨伞行走在雷雨中时,雨伞就变成了一根导雷针,一端连着雷电,一端连着我们自己,很容易将雷电引至身上,导致电击伤害的发生。
雷雨天气用伞做到“四忌”:忌用金属把的雨伞,忌在电器设施下撑伞,忌在高处使用雨伞,忌收纳雨伞时紧贴通电设备。
参考资料:人民网_夏天雨水多,送您一份《防雷雨天“五电”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