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子,针,佛,鸟图案的成语是
拍案2113叫绝pāi àn jiào jué解释拍5261桌子叫好。4102形容非常1653赞赏。出处唐·田版颖《博浪沙行序》:“不权禁拍案呼奇。”结构连动式。用法含褒义。多用来赞赏别人的言论、行动等;有时也用来赞赏别人的诗文。一般作谓语、宾语、补语。辨形绝;不能写作“决”。近义词赞不绝口、交口称誉、叹为观止反义词众口交谪、破口大骂辨析~与“赞不绝口”有别:~偏重于“赞赏”;对象一般对诗文、言论;是用拍桌子的行动来大声叫好;“赞不绝口”偏重于“赞美”;是用嘴连声叫好。可用于人、物等;比~应用范围广。例句这个故事不仅内容吸引人;尤其是说书者的功力深厚;使我没等听完;就忍不住~。英译express admiration thumping pound the table and stand up
“佛”字组四字成语有哪些?
1、借花献佛
读音:[ jiè huā xiàn fó ]
释义: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出处:元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3396334·萧德祥《杀狗劝夫》:“既然哥哥有酒;我们借花献佛;与哥哥上寿咱。”
2、蛇心佛口
读音:[ shé xīn fó kǒu ]
释义:佛的嘴巴,蛇的心肠。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诸佛出世,打劫杀人,祖师西来,吹风放火,古善知识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笼槛。”
3、长斋绣佛
读音:[ cháng zhāi xiù fó ]
释义:长斋:终年吃素;绣佛:刺绣的佛像。 吃长斋于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
出处:唐·杜甫《饮中八仙歌》:“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4、佛口蛇心
读音: [ fó kǒu shé xīn ]
释义: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诸佛出世,打劫杀人,祖师西来,吹风放火,古今善知识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笼槛。”
5、佛眼佛心
读音: [ fó yǎn fó xīn ]
释义:比喻善意看待别人。
出处:孙梨《白洋淀纪事·光荣》:“你还是佛眼佛心,把人全当成好人。”
出自《佛经》的成语有哪些?
1、弹指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3396335之间
拼音:tán zhǐ zhī jiān
解释:弹指:按佛经说法,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比喻时间极短暂。
出自:唐·司空图《偶书之四》:“平生多少事,弹指一时休。”
造句:丁老师退休了,弹指之间他已为教育事业工作了40年。
2、梵册贝叶
拼音:fàn cè bèi yè
解释:指佛经,佛经原本多用梵文写在贝多罗树叶上。
出自:出处:清·龚自珍《正(大品弥陀经)魏译》:“梵册贝叶,以意增损,以意排比,以意合之分之,译者从而受之。”
造句:这册梵册贝叶很深奥。
有关佛的成语
不看僧面看佛面 比喻请看第三者的情面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长斋礼佛 长斋:终年吃素。吃长斋于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53936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
长斋绣佛 长斋:终年吃素;绣佛:刺绣的佛像。吃长斋于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佛口蛇心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指佛靠金子装点,人靠衣饰打扮。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佛头加秽 比喻不好的东西放在好东西上面,玷污的好的东西。
佛头着粪 着:放置。原指佛性慈善,在他头上放粪也不计较。后多比喻不好的东西放在好东西上面,玷污的好的东西。
佛眼相看 比喻好意对待,不加伤害。
呵佛骂祖 原指如果不受前人拘束,就可以突破前人。后比喻没有顾虑,敢做敢为。
急来报佛脚 比喻事到临头才慌忙准备。
拣佛烧香 比喻看人行事或待人有厚薄。
见性成佛 性:本性。佛教禅宗认为只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可以成佛。
借花献佛 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立地成佛 佛家语,禅宗认为人皆有佛性,弃恶从善,即可成佛。此为劝善之语。
临时抱佛脚 原意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临渴掘井之意。后因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猝张罗为“临时抱佛脚”。
纶音佛语 比喻不由得不服从的话。
泥多佛大 泥土越多,佛像就塑得越大。比喻底子厚或增加进来的多成就就大。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送佛送到西天 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万家生佛 旧时指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
无佛处称尊 在没有能手的地方逞强。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佛家称生为“出世”,死为“涅槃”。指死去活来。
阿弥陀佛 佛教语,信佛的人用作口头诵颂的佛号,表示祈祷祝福或感谢神灵的意思。
不念僧面念佛面 不看僧面看佛面。
成佛作祖 佛教语。指修成佛道,成为祖师。比喻获得杰出成就。
佛高一尺,魔高一丈 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后用以比喻一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
佛是金装,人是衣装 意为佛像的光彩要靠涂金,人样的俊俏要靠衣饰。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佛头著粪 往佛像的头上拉粪。比喻美好的事物被亵渎、玷污。
佛心蛇口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佛性禅心 指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静寂定之心性。
佛眼佛心 比喻善意看待别人。
诃佛诋巫 “诃”同“呵”。犹言诃佛骂祖。巫,巫师。
诃佛骂祖 佛教语,斥骂佛祖,比喻不受前人束缚。
青灯古佛 青荧的油灯和年代久远的佛像。借指佛门寂寞的生涯。
蛇心佛口 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送佛送到西 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一佛出世 犹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佛家称生为出世,死为涅盘。指死去活来。
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死去活来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死去活来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出自佛经的成语 有哪些
弹指之间 弹指:按佛经说法,二十念为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1326332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比喻时间极短暂。 出处:唐·司空图《偶书之四》:“平生多少事,弹指一时休。” 梵册贝叶 指佛经,佛经原本多用梵文写在贝多罗树叶上。 出处:清·龚自珍《正(大品弥陀经)魏译》:“梵册贝叶,以意增损,以意排比,以意合之分之,译者从而受之。” 金翅擘海 金翅:佛经中所说鸟名;擘: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比喻文辞笔力雄壮。 出处:《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十六:“譬如金翅鸟王,飞行虚空,安住虚空,以清净眼观察大海龙王宫殿,奋勇猛力以左右翅搏开海水,悉令两辟,知龙男女有命尽者而撮取之。” 救苦救难 佛经中的话。拯救在苦难中的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五回:“普度众生,救苦救难,诸佛菩萨!” 肉眼凡夫 肉眼:佛经中说有,天、肉慧、法佛五眼,肉眼为肉身之眼,也泛指俗眼;凡夫:指凡人。指尘世平常的人。 出处:元·范子安《竹叶舟》第一折:“这都是神仙骨,不似你肉眼凡夫。” 肉眼凡胎 肉眼:佛经中说有,天、肉慧、法佛五眼,肉眼为肉身之眼,也泛指俗眼;凡胎:指凡人的身体。指尘世平常的人。 出处:元·范子安《竹叶舟》第一折:“这都是神仙骨,不似你肉眼凡夫。” 如是我闻 如是:指佛经经文内容如此;我闻:阿难自称我闻之于佛。佛教传说,后为佛经开卷语。 出处:《佛地经论》一:“如是我闻者,谓总显己闻,传佛教者言如是事,我昔曾闻如是。” 水月观音 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见《法华经·普门品》。后用以喻人物仪容清。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
形容佛家的成语有哪些?
1、大慈大悲
拼音dà cí dà bēi
解释慈:用爱护心给予众生以安乐;悲: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3396335用怜悯心解除众生的痛苦;慈悲:佛家语,救人苦难。形容人心肠慈善。
出处:《妙法莲花经·譬喻品》:“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
2、竿头日进
拼音: gān tóu rì jìn
解释: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出处: 清·无名氏《后会仙记》:“(青青柳)复吟云:‘学问无穷水接天,竿头日进古人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