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什么什么什么成语
不由自主2113、不5261可思议、不速之客、4102不三不四、不折不1653扣等。
一、不由自主版 [ bù yóu zì zhǔ权 ]
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一回:“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像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杀人才好。”
二、不可思议 [ bù kě sī yì ]
原为佛教用语,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形容对事物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
出处: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城内永宁寺》:“佛事精妙,不可思议。”
三、不速之客 [ bù sù zhī kè ]
不请自来的客人。
出处:《周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四、不三不四 [ bù sān bù sì ]
1、不正派。
2、不像样子。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
五、不折不扣 [ bù zhé bù kòu ]
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彻底。
出处:茅盾《子夜·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出户的生活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坟墓生活!”
什么闻不如什么什么是什么词语?
百闻不bai如一见 [ 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 生词du本zhi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bǎdao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听到一百内次不如亲眼看容到一次确实。《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闻:听见。出 处《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不()闻()的成语是什么
不闻不问
什么什么不什么的成语
1、白黑不2113分
成语拼音:bái hēi bù5261 fēn
成语解释4102:比喻清浊混乱,是非不明1653
成语出处:东汉版 班固《汉书 刘向传》权:“今贤不肖浑淆,白黑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进。”
2、抱负不凡
成语拼音:bào fù bù fán
成语解释:抱负:远大的志向。指有远大的志向,不同一般
成语出处:宋 楼钥《绩溪县尉楼君墓志铭》:“念吾兄抱负不凡,不见于用。”
3、鄙夷不屑
成语拼音:bǐ yí bù xiè
成语解释:鄙夷:轻视,看不起;不屑:认为不值得。轻视,看不起
成语出处:叶圣陶《倪焕之》九:“难得笑的平板的脸上却浮着鄙夷不屑的笑意。”
4、闭门不出
成语拼音:bì mén bù chū
成语解释:关起门来不外出,指杜绝与外界交往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史弼传》:“荆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
5、变化不测
成语拼音:biàn huà bù cè
成语解释:测:测量,估计。变化无常,无法预料
成语出处:唐 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当是时,见王于北亭,犹高山深林巨谷,龙虎变化不测。”
关于不什么不什么的成语
不声不响 : 不说话,不出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264656232声不伦不类 伦:类。既非像这一类,又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不规范不愧不怍 愧、怍:惭愧。形容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不言不语 言:讲,说。不说话,闷声不响 不闻不问 闻:听。不听也不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不过问不生不灭 指超脱生死的界限。现指半死不活 不声不吭 吭:出声。不说话,不出声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塞:堵塞;止:停止。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不三不四 形容不正派或不象样子、不伦不类 不僧不俗 僧:指和尚。指不三不四,不伦不类不仁不义 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刻薄残忍 不揪不睬 不看也不答理。形容待人态度冷淡 不稼不穑 稼:播种;穑:收获谷物。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不干不净 净:洁净。指粗俗,下流。淫乱的婉辞 不尴不尬 不:助词,无实际意义;尴尬:不自然。不明不白,形容左右为难,不好处理。也形容神色态度不自然或处境困难 不当不正 不:语助词,没有实际意思。表示端端正正 不得不尔 得:能;尔:如此。不得不这样 不存不济 支持不住,受不住。形容半死不活的样子